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王尧  刘楠  张洪松 《医学信息》2019,(16):107-10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手术及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n=42),延迟治疗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40)。保守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早期治疗组及延迟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组的基础上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14 d、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比较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恢复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早期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治疗组生存率、肢体运动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GCS评分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情况,促进肢体运动恢复及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96例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32例、单纯中医汤药治疗组(B组)32例及汤药针刺治疗组(C组)32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汤药及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68.75%,B组总有效率为71.87%,C组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组患者与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减轻肠黏膜炎症,促进溃疡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10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HE活性的测定。分别应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mR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的血清CHE活性为(2568±427)U/L,对照A组(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为(6320±689)U/L,对照B组(正常对照组)为(6252±314)U/L,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血清CHE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19,P〈0.01),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0.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24h内血清CHE的活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HE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率为5.66%,与对照组的7.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临床不良反应小,联合用药方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郭桂珍 《医学信息》2010,23(16):2636-2637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08月~2009年08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d和第15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I)。结果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方法选择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Barrett食管患者181例,随机分成3组,A组(56例)为单纯雷贝拉唑治疗组;B组(60例)为单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组;C组(65例)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组。所有入选患者在首次治疗的3、6、12个月内随访复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A、B、C三组在首次治疗的3、6、12个月内随访,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4.9%、3.1%;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4%、85.4%;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92.5%、91.5%。以上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省 《医学信息》2010,23(16):2635-2635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营养剂、尼莫地平,大面积脑梗死降颅压等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降纤酶;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及安全性,两组均无退出受试者。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2%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57.4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检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Barthe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在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组4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C组进行循证护理.于3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脑梗塞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塞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塞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在不同时间窗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按起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分为A组(〈24h)、B组(24~48h)、C组(49h~7d)。三组患者均使用LMWH 5000抗Xa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共7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检查甲襞微循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尤以A组为著,但三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于C组(P〈0.01);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P〈0.05)。结论LMWH在不同时间窗均可改善CI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疗效以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依达拉奉针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丁苯酞可协同其它药物升高VEGF水平及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所诱导的凋亡蛋白Fas、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活血通脉汤组,每组20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每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h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h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通脉汤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且与阿司匹林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能降低大鼠脑组织Fas、Caspase-3表达水平,减轻缺血脑组织神经元坏死的程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降低Fas、Caspase-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合并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予以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45%vs25.00%,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2%vs22.73%,P0.05)。治疗组高切表观黏度、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红细胞聚集指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内服外敷中药治疗COPD合并高黏血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痊愈率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宝、硫酸镁和间苯三酚在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方面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单胎孕妇共188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A组,n=58),安宝治疗组(B组,n=68)和间苯三酚治疗组(C组,n=62)。观察三组孕妇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使用药物后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84±0.29)、(1.32±0.28)和(2.28±0.22)d,B组明显比A组和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4%、91.18%和93.55%,A组明显比B组和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头晕头痛、面色潮红、乏力的发生率均为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67);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67);心悸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67)。结论安宝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起效快、疗效高,宜作为首选;不能耐受安宝者可首选间苯三酚,保胎成功率与安宝相当而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EPs检查,根据其异常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即重度异常、轻中度异常和正常组。在入院及发病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SEPs利NIHSS的关系。结果:71例患者中,SEPs异常者46例(64.79%),其中轻中度异常者27例(38.03%),重度异常者19例(26.76%);3组患者SEPs异常程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EPs检查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oloperoxidase,MPO)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对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120例单侧颈动脉狭窄病变行头颅CT扫描,以明确每个病例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中有无梗死灶。将病例分为MPO水平升高组(n=57)和正常组(n=63),分析两组中梗死灶发生率的差异。根据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值计算狭窄程度,将上述病例按狭窄程度又分为≤50%组(n=68)、51%~69%组(n=36)和≥70%组(n=16),分析狭窄程度与病变同侧梗死灶发生率的关系,同时分析相同狭窄程度时不同MPO水平与梗死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MPO升高组57例中,有梗死灶的患者为43例,占75.43%;MPO正常组63例中,有梗死灶者33例,占52.38%;两组间梗死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50%组、51%~69%组和≥70%组梗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63.23%,63.89%和62.5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的68例中,MPO升高32例,正常36例,分别有26例(26/32,81.25%)和17例(17/36,47.22%)发生梗死灶,梗死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病例中,MPO升高组在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MPO正常组更大,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T)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56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37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1.30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7.8mmol/L为A组248例,7.8mmol/L≤SG≤11.1mmol/L为B组156例,SG〉11.1mmol/L为C组52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既往高血压、心房纤颤、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胸痛发作至PCI时间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多于一个部位心肌梗死、入院Killip’s分级≥2级的比例明显多于A、B两组(P〈0.05);C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CK/CK—MB)及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亦高于A组,而B、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C组46.2%和13.7%,B组34.0%和4.5%,A组19.0%和1.6%,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把符合标准的焦虑症患者(6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2人),对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照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对两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的SA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被试的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39,3.663;P0.01);治疗前,实验组被试HAM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62,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HAMA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