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临床评价体外循环(CPB)在心脏及大血管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应用CPB技术救治创伤所致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患者11例。其中3例为创伤所致心脏穿透伤,3例为创伤所致颈部大血管损伤,4例为肾癌根治术中下腔静脉破裂,1例为肺叶切除术中肺静脉破裂。结果全组死亡1例(9.1%),为颈部刀刺伤及无名动脉,术前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和心跳骤停;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的术前处理,尽早建立CPB,加强CPB管理,可有效提高创伤所致心脏及大血管破裂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周翔辉 《医学信息》2010,23(1):291-292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与分析了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中的积极作用,及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认为乌司他丁对心脑肺等器官在体外循环中的损伤有着良好的修复作用,体外循环手术早期使用乌司他丁的方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及心肌保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心脏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于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心脏手术方法与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的方法不同,其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和心肌保护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 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 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练敏  唐翠明  李献凤 《医学信息》2007,20(6):1038-1039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对58例64岁以上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术中采取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结果全组有1例死亡,余57例均能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且愈后良好。结论高龄患者行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需根据其患病特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严谨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为成功进行老年心脏疾患手术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 290例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术中均常规建立左心引流,术毕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技术。转流中鼻咽温维持在30~32℃,红细胞压积维持在20%~30%,流量控制在2.4~3.2 L.m-1.min-2,采用α稳态血气管理方法,术中酌情行常规超滤或改良超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均顺利停机,转流时间22~179 min。术中室颤256例,其中181例自动复跳。全组死亡22例,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重症瓣膜病7例。全组无体外循环气栓并发症。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在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安全可行且易于管理,能有效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急诊手术治疗1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穿透性损伤和钝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0%(1/10)。9例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大血管创伤应早期准确诊断,加强对急性心脏压塞和休克的处理,紧急剖胸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993~1996年12月施行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人年龄26~66岁,体重39~88 kg.其中作二尖瓣替换术20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4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9例;其余6例行双瓣伴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357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 min,心脏停跳时间54~175 min.术中灌注压8~12 kPa,中心静脉压0~0.98 kPa.自动复跳245例,占60%.全组421例中,手术死亡数16例,病死率为3.8%.为了提高重症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作者强调:①选用优质膜式肺,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长时间转流必须采用高流量灌注,维持良好动脉压,③选用顺灌伴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④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足月新生儿正常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00例足月新生儿正常心脏的心房,室壁厚度,上,下腔静脉入口周径和冠状窦口的最大径,卵园的长,短径,左右心室流入,流出道的长度,房室瓣环和动脉瓣环的周径以及大动脉各段的长度和周径等进行了认真的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方法,为危重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施行半岁内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0例,男156例,女104例,年龄3 d至6个月,平均(4.1±2.2)月,体重2.1~8.3 kg,平均(4.2±1.3)kg。CPB预充液以林格氏液为主,使晶胶比维持在(0.35∶1)~(0.6∶1),血细胞容积25%~28%。心肌保护均采用含血停跳液。CPB使用进口膜肺249例(95.8%),国产膜肺11例(4.2%),转流方式包括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转流33例,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转流168例,深低温低流量转流57例和深低温停循环2例。转流时间15~238 min,平均(78±36)min;阻断时间6~159 min,平均(47±23)min;术中使用改良超滤和/或普通超滤233例(89.6%),滤出液体50~650 mL,平均(230±140)mL。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5~176 h,平均(16.5±8.6)h;入住ICU时间48~202 h,平均(72.6±29.8)h;术后住院时间12~28 d,平均(16.2±4.7)d。术后发生低心排28例(10.8%),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30例(11.9%)。全组死亡22例(8.5%),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15例,心律紊乱3例,呼吸衰竭2例,因喂养不当误吸窒息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CPB期间和术后的液体管理及高质量CPB器材的使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婴儿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期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进行观察,探讨IR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行CPB手术的婴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麻醉诱导后5 min、CPB启动前、CPB启动后15 min、主动脉开放5 min、CPB结束15 min 5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查血糖及血浆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同时记录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取HOMA-IR峰值时间点将患儿分为高IR组和低IR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别。结果:患儿围CPB期胰岛素、血糖及HOMA-IR在麻醉后逐渐升高,于主动脉开放后达到峰值,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后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IR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手术强烈应激刺激引起的代谢紊乱程度能够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预后,降低CPB手术中患儿机体IR程度以及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的程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54例重症先心病婴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患儿318例(89.8%)。根据不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浅度低温(80例,22.6%)、中度低温(191例,54.0%)和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9例,22.3%)以及深低温停循环(4例,1.1%)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措施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80例)或阻断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4∶1冷血停搏液(274例);复温后行平行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结果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112.11±31.37)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2±22.17)min;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79.3±19.1)min,阻断腔静脉时间(39.1±11.8)min;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体外循环时间为114~161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16 min,停循环5~16 min。253例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2.3%(253/274),全组8例停机困难,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3.1%。结论针对具体患儿制定合理的预充预案、选择高质量的体外循环管道和氧合器,术中选择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案、常规进行超滤和加强重要脏器保护是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肝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一系列相关指标的差异,以评估低剂量肝素用于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mg/kg(n=30)和3mg/kg(n=30)的初始肝素剂量,比较两绀患行在术中和术后凝血功能、肝素化后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总用量、鱼精蛋白量、微栓过滤网黏附度、_术中和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h胸引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2mg/kg组(低利量组)中有1例患者肝素化ACT未达400S,3mg/kg组(常规组)中ACT全部达到400S以一L。两组患肯术中及术后均无心梗、脑梗及肺栓塞等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微栓过滤器黏附度、术后输血量、血小板数量、术后24h胸引量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常规组,低剂量组的肝素化ACT较低(P〈0.05),总肝素量、鱼精蛋白量和术中库血输入量明显减少(P〈0.05)。2组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CPB20min和术后24h)、纤维蛋白原(Fib,CPB40rain和术后24h)指标上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肝素相比,采用低剂量肝素同样能使多数患者肝素化ACT值大于400S,满足体外循环手术需求,减轻凝血功能紊乱,并减少术中输血量。  相似文献   

15.
陈劲进  肖颖彬 《免疫学杂志》2002,18(Z1):218-220
全身炎性反应(SIRS)是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体外循环中由于血液与体外循环装置中的气体界面及管道的作用,启动三个相交的血浆蛋白酶旁路的激活,这些旁路包括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凝血-纤溶系统、补体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蛋白分解产生活化的致炎性介质,激活白细胞、内皮细胞及血小板,促使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激活的细胞成分能分泌炎性介质包括细胞因子,增强这一反应过程,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及器官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6.
肝素涂层技术是改进医疗设备血液、生物相容性的一种方法 ,首先应用于体外循环设备中。目前在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针对肝素涂层技术的原理、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商品化设备等方面做一综述 ,并展望了肝素涂层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动物模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CPB使用微型膜式氧合器,运转1h,期间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结果8只大鼠CPB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满意,完全符合满意CPB标准,停机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恢复。结论利用微型动物膜式氧合器建立的大鼠CPB模型,具有安全、稳定、简单、实用的特点,是进行与CPB相关脏器损伤研究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