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急诊手术治疗1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穿透性损伤和钝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0%(1/10)。9例痊愈出院。结论心脏大血管创伤应早期准确诊断,加强对急性心脏压塞和休克的处理,紧急剖胸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作者自1995~2002年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4.7岁.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人造血管移植修复方法.结果采用人造血管移植23例,肢体全部保存,肢体功能恢复较佳.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应快速诊断、快速救治,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作者自1995-2002年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4.7岁。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人造血管移植修复方法。结果采用人造血管移植23例,肢体全部保存,肢体功能恢复较佳。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应快速诊断、快速救治,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 文观察对比了 2 3例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术 (CPB)病人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 ,以评价CPB对心肌损伤的程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3例病人均为房间隔缺损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8例 ,年龄在 6岁~ 2 5岁 ,术前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 ,肝、肾、肺等功能正常。1.2 方法2 3例患者右房切口行CPB修补术 ,平均CPB时间 5 0min。术前和术后 2h、6h、2 4h、5天、10天和 15天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 ,用微粒子酶免法 (仪器为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测cTnI含量。2 结 果2 3例患者术前cTnI浓度 0 .2 6±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65例DM2大血管病变患者和5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浆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PA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ET-1和vWF水平大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疾病组的血浆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空腹葡萄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BI)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DM2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浆ET-1、PAT-1、vWF、INS、TG、CH、GLU的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血浆内皮标志物ET-1、vWF、PAT-1水平可反映DM2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三批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创伤的临床救治、监护及康复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09年至2013年救治的三批26例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学龄期儿童组2例患者和老年组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23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区域烧创伤救治网的建立、政府层面的行政协调、早期综合救治及监护方案的实施与系统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是成批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超滤技术(零平衡超滤、常规超滤、改良超滤)在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抢救心脏及大血管破裂患者的手术中运用联合超滤技术的相关资料。在抢救过程中,装机时按改良超滤的方法连接;转流开始即开放超滤端行零平衡超滤和常规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2例心脏破裂患者抢救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间歇性出昏迷、烦躁、嗜睡,查体见神志恍惚,反应迟钝,10 d后症状缓解;另1例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联合超滤的时间和超滤液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的经验,研究其原因、特点、救治方法。结果34例中血管吻合5例(14.7%),自体静脉移植7例(20.6%), 人造血管移植1例(2.9%),血管修补9例(26.5%),血管结扎6例(17.7%),压迫等保守治疗4例(11.8%), 无法处理或未来得及处理术中死亡2例(5.9%)。输血800~15200ml,平均2862ml。结果本组死亡 6例(17.7%),截肢1例(2.9%),手术成功修复27例(79.4%)。结论 (1)手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和造成严重后果。(2)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提高医生的警觉性及手术技巧,规范操作可有效地降低发生率。(31)损伤以单纯的动脉损伤为最多见,单纯静脉损伤次之,因此治疗以修补为主,静脉移植次之。(4)患者常常并发较严重的原发病,为避免顾此失彼,多脏器的兼顾与多科室问的协调在救治中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腘动脉损伤致患肢创伤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评估腓肠动脉在腘动脉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周围骨折(含脱位)患者103例。其中,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68例,根据损伤平面是否高于腓肠动脉分为高位组(16例)和低位组(52例);其余3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后1、3、7、15 d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结果 高位组CK值显著大于低位组,低位组大于对照组(F=217.709,P<0.001);同一时间点(术前、术后1、3、7、15 d)3组患者CK值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高位组CK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位组术前与术后7 d(P=0.930)、术后1 d与术后3 d(P=0.19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高位组患肢缺血、损伤程度重于低位组;腓肠动脉是腘动脉不同损伤平面CK差异的主要原因,具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炎症介质的释放规律。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4例,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T1)、CPB30min(T2)、CPB结束后2h(T3)、12h(T4)、24h(T5)各时间点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IL-6、IL-8、IL-10浓度在CPB开始后均升高(P〈0,01),于术后2h(T3)逐渐达高峰,术后12h(T4)逐渐下降,术后24h(T5)虽仍高于术前(T1)水平,但较高峰时(T3)已明显下降。结论 浅低温CPB术后患者血清IL-6、IL-8、IL-10浓度逐渐升高.术后2h达高峰.并于24h内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经验,为心脏大血管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方法我中心从2002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101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插管和转流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平均时间(196.7±51.2)min,阻断主动脉平均时间(136.5±58.8)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45.3±16.9)min。术中或术毕使用人工肾进行超滤92例,滤出液体370~2 900 mL。死亡11例(10.9%),包括低心排出量7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凝血障碍1例,心跳骤停1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正确的体外循环转流方法和插管位置是心脏大血管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 ppm NO直至关胸。体外循环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h、1-2h、2-3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用于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NO组相比,对照组再灌注后VD/VT、P(A-a)O2,OI明显升高(P〈0.05),CaO2下降(P〈0.01);MDA明显升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1)。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 ppm NO对体外循环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54例重症先心病婴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合并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患儿318例(89.8%)。根据不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浅度低温(80例,22.6%)、中度低温(191例,54.0%)和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9例,22.3%)以及深低温停循环(4例,1.1%)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措施采用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80例)或阻断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4∶1冷血停搏液(274例);复温后行平行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结果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112.11±31.37)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2±22.17)min;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时间为(79.3±19.1)min,阻断腔静脉时间(39.1±11.8)min;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体外循环时间为114~161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56~116 min,停循环5~16 min。253例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为92.3%(253/274),全组8例停机困难,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3.1%。结论针对具体患儿制定合理的预充预案、选择高质量的体外循环管道和氧合器,术中选择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案、常规进行超滤和加强重要脏器保护是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7月本院20例小儿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均未出现急性心衰或心梗,CPB时间为58~204(80.6±4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5~125(53.4±32.2)min,开放主动脉后均自动复跳,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保证麻醉平稳,停CPB时SBP为(78.6±8.0)mmHg,DBP为(45.4±3.5)mmHg,HR为(130.8±10.5)次/min,术中无死亡及麻醉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5%,其余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术以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 ,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的麻醉管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于术前有心功能损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完成CABG有395例,其中男299例,女96例,平均年龄62.3岁,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1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平均搭桥3.2支。体外循环时间62~170 min,平均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02 min,平均68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72 h,平均18 h。围手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2.0%,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9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85例症状较前减轻。随访28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11年,远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下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环磷酸鸟苷(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4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0组,N0组在体外循环期间吸入40ppm 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用于cGMP、ICAM—1的测定。同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NO组cGMP、SaO2和PaO2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ICAM-1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O能抑制白细胞的粘附、聚集和激活,改善肺微循环,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先天血管环畸形的解剖变异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21例先天血管环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1岁.患儿术前均行心脏超声、64排CT检查,其中双主动脉弓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肺动脉吊带4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侧动脉导管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2例、单心房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肺静脉狭窄1例.21例均在全麻下行畸形矫治术,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12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例(7例采用左后外侧切口,2例采用左腋下切口).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的患儿,体外循环34~83 min,中位数47 min;主动脉阻断19~50 min,中位数26 min.1例患儿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再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于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此后每年复查1次.21例患儿平均随访3.6年.随访期间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生长发育正常.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气管重建示:气管狭窄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先天血管环的解剖变异及是否合并心内畸形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危重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方法,为危重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施行半岁内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0例,男156例,女104例,年龄3 d至6个月,平均(4.1±2.2)月,体重2.1~8.3 kg,平均(4.2±1.3)kg。CPB预充液以林格氏液为主,使晶胶比维持在(0.35∶1)~(0.6∶1),血细胞容积25%~28%。心肌保护均采用含血停跳液。CPB使用进口膜肺249例(95.8%),国产膜肺11例(4.2%),转流方式包括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转流33例,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转流168例,深低温低流量转流57例和深低温停循环2例。转流时间15~238 min,平均(78±36)min;阻断时间6~159 min,平均(47±23)min;术中使用改良超滤和/或普通超滤233例(89.6%),滤出液体50~650 mL,平均(230±140)mL。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5~176 h,平均(16.5±8.6)h;入住ICU时间48~202 h,平均(72.6±29.8)h;术后住院时间12~28 d,平均(16.2±4.7)d。术后发生低心排28例(10.8%),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30例(11.9%)。全组死亡22例(8.5%),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15例,心律紊乱3例,呼吸衰竭2例,因喂养不当误吸窒息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CPB期间和术后的液体管理及高质量CPB器材的使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