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主要南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加之本病毒的泛嗜性,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故临床过程错综复杂。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热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易造成误诊。自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市EHF病例明显增多。为深入了解本地区EHF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减少误诊及更合理的治疗,特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10年的EHF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85例流行性出血热肝脏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与EHF病情的关系,对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85例EHF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符合198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和分型标准,并经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证实,且资料完整。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11-78岁,平均335岁;轻型32例,中型28例,重型20例,危重型5例,为统计方便,将轻、中型合并轻症组,重、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1.2肝损害诊断标准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或肝脏形态异常。肝功能异常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3.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均可发生,EHF病情重,病程长,尤其老年患者,MOF的发生率高,成为EHF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为探讨老年人EHF并发MOF的发生规律,对1985年1月至1995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人EHF102例(均经临床与EHF免疫荧光抗体检测阳性确诊)并发MOF者(以李仁让等EHF并发MOF的标准为确诊标准)69例进行临床分析,其MOF的发生率为676%(69/IOZ)、病死率为65.2%(45/69)。现将69例MOF的发生与预后和以下因素的关系分析如下:IMOF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年龄上表现为年龄越大MOF发生率与病死率越…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常伴有多个脏器的损害。作者观察了EHF患者血清转氨酶和血清蛋白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本病患者合并有肝脏损害,但EHF的肝脏和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进一步对本病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同时进行检测,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分析其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危重型EHF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治愈出院(占58.3%),死亡10例,占41.7%。死亡患者具有多种并发症,死因主要为心衰性肺水肿、难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脑出血等。结论危重型EHF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提高危重型EHF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各种并发症是危重型EHF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肝脏损害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 ic hemorrhagic fever,EHF)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并肝脏损害在临床也日益多见,据报道发生率为56·5%~81·4%,而经肝活检示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者高达97·6%[1],普遍存在出血热肝炎,故有人提出,EHF的三大主症应为发热、出血、肾和(或)肝损害,可见EHF合并肝脏损害的重要性。我院1998年4月~2004年10月收治141例EHF,合并肝脏损害73例,占51·8%。现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EHF合并肝脏损害73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16~72岁,平均(28·9±16·3)岁。1·2诊断依据本组均按照1988年EHF防治方案[2]为EH…  相似文献   

7.
权德海  郎威 《临床荟萃》1994,9(8):339-34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常伴有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除引起肝脏损害外,还可以引起多种脏器的损害,如:心脏、肾脏、胰腺等。我院通过近几年来的心电图跟踪观察,发现乙肝病毒引起的心脏损害病例较多,且危害性较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副伤寒甲并发多脏器损害2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 《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895-896
目的:提高对副伤塞甲并发多脏器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1年1-10月297例副伤寒甲并发多脏器损害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副伤寒甲可并发多脏器损害,依次为中毒性肝炎(64.2%)、心肌损害(35.2%)、肾脏损害(29.8%)、肺部损害(16.7%),少见的还有阑尾炎、全血细胞减少、肠出血、胆囊炎、盆腔炎等并发症。结论:副伤寒甲并发症多,容易误诊,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4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启锁  王联  刘生玉 《临床荟萃》2006,21(8):588-588
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类型多样,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极易误诊.我院从1998年至2005年6月共收住院EHF患者282例,其中误诊46例,误诊率1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彩超对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肾脏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程中肾脏损害程度。方法:应用二维超声显像和超声诊断仪检测269例经血清学证实的EHF患.观察病程中各期肾脏的超声显像。结果:发热期,恢复期肾脏显像基本正常.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肾脏声像明显异常.随病情的加重.肾脏损害越明显。结论:病程各期肾脏损害程度有明显规律性,能准确反映EHF病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损害的情况及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动态观察磷酸肌酸肌酶(CK)及同功酶(CK—MB)和心电图(ECG)对心肌损害诊断意义及预后的影响。结果:52例中有18例cK及CK—MB均高于正常,ECG提示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多见于重度有机磷中毒,预后不良,死亡2例亦在其中。结论:临床工作中要警惕有机磷中毒对心肌的损害,特别是对中、重度有机磷中毒者,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下简称EHF)的临床表现,肾脏损害占有重要地位,蛋白尿是肾损的一个极早表现,也是本病尿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尿蛋白成份含量的多少,常是EHF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我们对本院收治的116例典型EHF病人不同病期的蛋白尿,均采用简易尿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进行检测,并将尿蛋白与血清蛋白成份进行比较,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EHF伴发肝脏损害(肝损)的观测日益增多,但肝掼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动态观察了95例EHF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无肝损(24例)、短暂肝损(27例)、持续肝损(44例)患者TNE的动态变化,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95例均是南汇县传染病医院1995年1~11月住院的EHF患者。病人起病后2~7天入院,其中发热期77例,低血压期14例,少尿期4例。男74例,女ZI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6~87岁,平均38岁。全部患者均按1985年11月全国EH…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采用EHF病毒重组抗原建立了测定EHF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考核。与用病毒提取物作抗原的酶免试剂盒对比检测临床标本,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优于后者,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试剂盒的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试剂稳定,已制备成试剂盒在国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AS)心脏损害为AS的一种并发症,最常见损害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和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其他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MVI),心包炎,心肌病。作者对1994~1997年85例AS住院患者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3例心脏...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临床并发尿崩症病例少见,现将我院2004~2006年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尿崩症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小斌  徐栩  郭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75-477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EHF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流行病学史。根据其症状的轻重,临床将其分为轻、中、重及危重型。重型病例来势非常凶猛,病期可相互重叠,预后较差。重型流出早期因血清学EHF—IgM还没有产生,实验室的其它检查与血液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病相互之间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19.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7例的肝心毒性损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肝脏、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对17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血清酶学测定和心电图检查。结果:17例均出现血清酶学异常:谷草转氨酶(169.5±166.9)U/L、磷酸肌酸激酶(821±47.2)U/L、磷酸肌酸激酶-MB(50.1±39.7)U/L,与健康人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7例中3例(l.6%)出现黄疸,12例出现心动过速,6例(35.3%)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5例(29.4%)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肝脏、心脏损害很常见,血清酶学改变,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6例临床与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确诊的56例甲减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多见89.3%(50/56),临床主要表现为怕冷64.3%(36/56)、水肿37.5%(21/56)、心悸及胸闷32.1%(18/56),心脏增大12.5%(7/56)。心电图异常91.1%(51/56),其中ST-T改变76.8%(43/56)、窦性心动过缓44.6%(25/56)、低电压28.6%(16/56)、Q-T间期延长16.1%(9/56)。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变多恢复正常。结论甲减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应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