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联合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胶质瘤的体内疗效。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58只,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d后进行MRI检查,确定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伽玛刀治疗组14只,p53基因治疗组16只(随机选择2只行WesternBlot检测)、p53加伽玛刀联合治疗组14只。在动物模型建立后的第6、8天进行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第10天行伽玛刀照射(15Gv)。伽玛刀治疗后48h,每组处死6只大鼠,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情况,其余8只在伽玛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结果MRI显示p53加伽玛刀联合治疗组较单一治疗组动物肿瘤生长缓慢,且肿瘤细胞PCNA阳性率下降.凋亡率增加。结论p53联合伽玛刀可以明显控制C6胶质瘤大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方法在120只Wistar大鼠建立c6脑胶质瘤模型,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冷冻治疗、ATRA治疗、冷冻联合ATRA治疗及对照组。接种c6细胞第22天MRI检测10只动物的胶质瘤体积的变化,每组并处死10只动物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观察余下10只荷瘤鼠的生存期。结果各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O.05),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2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P〈0.05);p27kip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鼠生存期呈明显正相关(P〈O.05)。结论与单一治疗相比,冷冻联合ATRA治疗能显著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表达p27kipl蛋白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反义RNA联合γ-刀治疗对鼠C6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15mL C6胶质瘤细胞(每只15mL)接种至SD大鼠右侧尾状核头部,建立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d后进行MRI检查,确定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EGFR反义RNA基因治疗组;C:γ-刀治疗组;D:EGFR反义RNA+γ-刀治疗组),每组12只。B、D组在第6、8天进行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质粒治疗。C、D组第10天进行γ-刀放射外科治疗,给予边缘剂量15Gy。A组未作任何治疗。第11天每组处死2只大鼠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PCNA(免疫组化法)、凋亡(TUNEL法);其余10只在γ-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并观察生存期。结果EGFR反义RNA联合γ-刀治疗组较单一治疗组动物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肿瘤细胞PCNA阳性率下降、凋亡率增加,MRI检查证实肿瘤生长缓慢。结论γ-刀放射外科联合EGFR反义RNA治疗C6胶质瘤大鼠,具有更高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及肿瘤细胞凋亡率,动物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的机制,初步探讨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发生规律。方法立体定向法制作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18只,分为实验一、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肿瘤接种后21d行伽玛刀治疗,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照射剂量分别为9Gy、12Gy,治疗后1周行病理检查及流式细胞学检查测定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分析凋亡率和坏死率与照射剂量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坏死特点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实验组可见肿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学检查实验一、二组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肿瘤的坏死增加、凋亡反而降低。结论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皆为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特征与MRI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建立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并对其病理特征及MRI进行观察。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c6胶质瘤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活状态、生存期;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段进行MRI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及肿瘤体积的测量;取不同时段组大鼠脑标本行脑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脑组织含水量测量(与10只正常大鼠对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立体定向颅内接种成功率97.5%,未见远处及颅外转移,肿瘤在一定时期内牛长较快,脑水肿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加重,生存期观察组中7只荷瘤鼠死亡,3只肿瘤自发部分消退。结论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成功率高,接种后颅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人脑胶质瘤具有相似性,由于生存期观察组中有部分荷瘤鼠出现肿瘤自发部分消退,故应用该模型评价治疗效果时应慎重;TIWI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影像,且能更早发现肿瘤;MRI联合病理可较好反映肿瘤生长方式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X刀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胶质瘤的放射外科治疗作用存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大鼠C6胶质瘤模型,应用X刀系统对其进行了研究.方法经CT检查选出适于X刀5mm准直器治疗的3~5mm瘤直径的大鼠46只进行了分组实验.X刀治疗剂量围绕临床定为15、20、30及40Gy.结果治疗组动物平均生存期为40.4天,对照组则为23.5天,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动物死后肿瘤直径平均在7.4±2.1mm,对照组则为9.6±0.6mm,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光镜、电镜)研究显示各组均表现为明显的细胞凋亡及坏死.结论X刀治疗可使鼠脑胶质瘤有所缩小并可延长其生存期;其治疗效应系诱发细胞凋亡和致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鼠胶质瘤伽玛刀照射后,比较MRI增强扫描和病理学的对应关系。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行伽玛刀照射后,于不同时间点(2d、7d、14d、21d)观察肿瘤MRI、光镜变化,并与对照组(不接受伽玛刀照射)进行比较。结果伽玛刀照射后,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体积缩小,强化程度减轻,中心坏死,瘤周水肿信号范围扩大;光镜下见亦可见到肿瘤中心坏死,瘤周水肿;并且瘤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且水肿区内部分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脑胶质瘤伽玛刀照射后,MRI增强扫描与病理学在观察肿瘤坏死和水肿方面基本一致;但MRI难以显示肿瘤细胞的活性以及浸润的散在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巨大脑胶质瘤伽玛刀分次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巨大脑胶质瘤伽玛刀分次治疗的理论依据及实际疗效。方法 供鉴分割治疗及放射外科动物实验的理论结果,设计出巨大脑胶质瘤的伽玛刀分次治疗,治疗分2次或3次完成,每次间隔1d,分次照射的周边剂量为5-10Gy。治疗效果通过MRI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3-33个月,28例巨大脑胶质瘤分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为78.6%,2例病人伽玛刀术后出现迟发性脑水肿。治疗效果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巨大脑胶质瘤分次伽玛刀治疗的理论依据充分,实际治疗效果显,其远期疗效尚需继续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NA干涉Ku70(Ad-Ku70shRNA)联合伽玛刀治疗对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Ad-Ku70shRNA组、空载病毒组、伽玛刀治疗组、Ad-Ku70shRNA联合伽玛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模型。建立第10天,对伽玛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进行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5Gy,治疗后48h,每组处死2只大鼠,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增殖、侵袭、凋亡等);其余10只在伽玛刀治疗后1、2、4及8周进行MRI检查,并观察生存期及生存状态。结果伽玛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大鼠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侵袭性减弱、凋亡率增高,生存期显著延长;联合治疗较单纯伽玛刀的治疗作用明显增强。结论伽玛刀联合Ad-Ku70shRNA治疗C6荷瘤大鼠,较单纯伽玛刀治疗具有更好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可使荷瘤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9L/F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9L/F344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15只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侧额叶尾状核接种1×105个9L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接种后第10、20天行MRI检查,观测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大鼠死亡后,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结果大鼠接种肿瘤细胞后30 d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4.4±3.3)d.接种后10 d,MRI增强扫描即可见肿瘤生成;接种后20 d,MRI检查可见接种侧脑组织大片水肿,增强扫描肿瘤显像清晰.脑内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较明显,但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出血、坏死;肿瘤免疫组织化学GFAP和S-100蛋白染色阴性.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生物学特性.该模型是理想的脑胶质瘤实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放线菌素D(ACTD)、替尼泊甙(VM-26)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将C6大鼠胶质瘤细胞接种于鼠脑右侧尾状核,并对鼠脑内已形成的C6胶质瘤分别用ACTD及VM-26抗瘤缓释剂瘤区原位注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生存期、肿瘤病理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动态改变,采用PCNA计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结果对照组及空载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19.3d,ACTD组6只及VM-26组3只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存活期超过200d;除因病理检查人为处死各2只外,ACTD组治疗后4周内死亡2只,VM-26组5只。MRI检查对照组脑内有明显瘤灶,治疗组脑内瘤灶治疗后明显减少或消失,治疗组C6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大量细胞凋亡,ACTD组较VM-26组显著。结论ACTD可望成为体内局部应用治疗胶质瘤的优选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及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在Wistar大鼠脑尾状核接种C6细胞,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给药7d后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及抑胶素、顺铂对鼠脑胶质瘤作用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用抑胶素前后鼠脑胶质瘤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有较好的生存状态,抑胶素对C6鼠脑胶质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抑胶素治疗后可见肿瘤内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增加。结论 抑胶素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瘤生长,提高神经细胞活性,使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增加,从而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6胶质瘤细胞经氩氦冷冻后,冻融产物对Wistar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s)成熟的影响,以及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对胶质瘤模型大鼠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C6胶质瘤细胞,双循环氩氦冷冻法冻融C6细胞悬液为实验组,只插入探针不作冷冻为阴性对照组,双循环氩氦冷冻法冻融等量PBS为空白对照组;应用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rmIL-4)、重组大鼠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Wistar大鼠骨髓DCs成熟,培养第7天分别加入各组冷冻产物,48 h后光镜下观察DCs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12含量;将C6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建立荷脑胶质瘤模型,第3、10天分别皮下注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DCs疫苗,比较各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 结果 培养第7天未成熟DCs加入冷冻产物48 h后实验组具有成熟DCs形态学特征,表面分子CD80、CD86阳性表达率、上清中[L-12的分泌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DCs疫苗治疗后荷脑胶质瘤大鼠中位生存期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瘤氩氦冻融产物可以诱导DCs成熟,介导大鼠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为冷冻免疫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同时该DCs疫苗为胶质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C6细胞数量种植于大鼠脑干部位对大鼠生存期及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将2×104(A组)、1×106(B组)个C6胶质瘤细胞和等量生理盐水(C组)注射到大鼠桥脑,种植后1、2、3和4周分别通过行为学、生存期、MRI及病理HE染色观察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大鼠接种后16 d出现行为学异常,而B组大鼠则于第9天出现.A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30.80±3.002)d,B组为(19.65±2.277)d.MRI检查显示,接种后2周B组大鼠脑干肿瘤的体积明显大于A组(P<0.05).HE染色显示两组肿瘤特点无差异.结论 种植2×104和1×106个细胞量均可成瘤,但接种细胞数量越多成瘤越快,生存期越短.提示我们在制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用不同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形态特征与伽玛刀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43例星形胶质细胞瘤病人的MRI特征和伽玛刀治疗结果。根据肿瘤的边界和强化效应特性,将肿瘤分为3型。以肿瘤缩小为有效判定指标。采用卡方检验,确定MR形态与伽玛刀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20 例(46.5%)有效。其中Ⅰ型18例,13例(72.2%)有效;Ⅱ型15例,5例(33.3%)有效;Ⅲ型10例,2例(20.0%)有效。Ⅰ型病人的有效率较Ⅱ、Ⅲ型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Ⅱ型与Ⅲ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形态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伽玛刀治疗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制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荷瘤7d后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维生素C低剂量组(2.0g/kg);维生素C中剂量组(4.0g/kg);维生素C高剂量组(8.0g/kg);5-Fu组(20mg/kg)。于用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各组小鼠,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维生素C可抑制大鼠肿瘤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C高剂量组与5--Fu组肿瘤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生素C可诱导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维生素C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维生素C高剂量组凋亡率高于5-Fu组(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Ki-67蛋白表达中,维生素C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维生素C高剂量组与5-Fu组细胞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生素C在-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C6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机制之一;药理剂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具有-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并研究成瘤鼠运动功能及胶质瘤MRI成像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SD大鼠脑干内.MRI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观察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大鼠的运动能力、生存周期等.结果 C6胶质瘤细胞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大鼠于接种后第16~22天死亡.接种后第7天,MRI即可检出肿瘤生长,荷瘤鼠的运动能力随着成瘤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结论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MRI观察该模型具有脑干胶质瘤成像的特点,细胞接种后10~18 d是最佳观测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氩氦冷冻治疗9L/Fischer344大鼠脑胶质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Fischer344大鼠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氩氦冷冻组,每组10只.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及生存期.结果 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和氩氦冷冻组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78.5±1.1)d、(171.0±10.8)d和(252.8±5.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氩氦冷冻组肿瘤体积呈逐渐缩小趋势.结论 氩氦冷冻是治疗胶质瘤有效方法,推测可能与瘤细胞破裂,抗原暴露,而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应用伽玛刀对C6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反映血管生成情况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映细胞增殖情况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凋亡的关系,探讨这些治疗效应在放射外科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细胞凋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VEGF和PCNA表达降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伽玛刀对于大鼠脑胶质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颅内囊性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颅内囊性肿瘤40例,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液19例,留置Ommaya囊抽液19例,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并排除囊液2例。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立体定向磁共振成像(MRI)定位、伽玛刀治疗,并计算抽液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依据Logistic综合方程计算抽液前后风险概率的变化,将抽液前后的肿瘤体积和风险概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抽液后瘤囊完全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抽液前后肿瘤容积和风险概率均显著降低(容积变化:t=8.108,P<0.001;风险概率:t=5.933,P<0.001)。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平均17.5个月。经伽玛刀治疗后,瘤结节消失10例,缩小12例,无变化17例,增大1例。结论颅内囊性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抽液后肿瘤体积缩小,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是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肿瘤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单纯穿刺或置管抽取囊液、结合囊内治疗是囊性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