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骨折的愈合除了与骨折类型、骨折局部血运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内固定物的选择、使用及规范操作有着很大的关系。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适的内固定物选择方案。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0-05有关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及治疗骨不连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骨折,内固定,骨不连”。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与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的发生率除了与骨折类型、骨折断端血运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操作技术,尤其是内固定物选择以及内固定的使用方式有直接关系。对于许多骨折,如何针对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以及准确的操作技术是维持内固定物长久有效性、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虽然由于受伤机制的不同,四肢骨折会有许多复杂的类型,并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有着越来越多针对性的固定方式。内固定物的选择及使用方式的准确与否,对于骨折内固定后的愈合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坚强的固定和骨折部位充足的血供是治疗骨不连的基本保证。 目的:观察自体髂骨植骨和桥接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于2002-08/2006-05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入选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21例,其中尺桡骨双骨折引起的骨不连13例,单纯尺骨骨折引起的骨不连8例。首次发病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6例。骨缺损1.5~5.0 cm,平均3.1 cm。 方法:应用嵌入式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处。同时控制尺骨的长度和轴线,用5~8孔1/3管形钢板、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最远端至少固定2枚螺钉,近端3枚或4枚螺钉。固定后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临床表现和X射线片。 主要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测量其腕关节背伸和掌屈活动度,前臂旋前和旋后活动度。 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14.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19例对位对线良好,1例冠状面成角< 10°,另1例矢状面成角15°,优良率90.5%。 结论:自体髂骨嵌入式植骨和钢板桥接固定治疗尺骨远端缺损性骨不连,能够重建尺骨长度,矫正畸形,取得良好的骨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在2002-08/2008-07应用同种异体深冻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肱骨骨不连31例。所有患者随访7~29个月,总愈合率91.33%,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无伤口不愈合,局部红肿现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材料反应。提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骨治疗骨不连,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及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需要长期制动而常常导致肘关节复发性不稳定、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观察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6-04/2010-06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4例,均采取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针钉置入内固定加金属铰链外固定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个月,记录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关节稳定性、X射线片情况,采用MEPS评分评估肘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无浅表及深部组织感染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30±3.25)周;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25.42±19.66)°(75°~14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43±17.07)°(80°~150°);2例颅脑损伤患者肘前软组织中出现少量骨化,未影响关节活动。MEPS评分优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6%。说明采用内、外侧入路通过铰链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术后初始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软组织修复,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免去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998-10/2003-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5~58岁。首先清理骨折端组织,畅通骨髓腔,然后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固定3周后行自体骨髓移植,应用骨穿针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针,自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部位,20~30 mL/次,共3次,每次间隔2周。另选1993-08/1998-09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不连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7~68岁。应用常规方法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复查时间分别为术后3,6,9,12个月。实验组32例患者中随访28例,骨不连愈合25例,愈合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31例患者中随访27例,22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为6~12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两组患者骨不连的愈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换药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螺纹针松动现象,消毒后再扭紧即可;无固定架断裂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桡神经损伤1例,保守治疗恢复;骨髓穿刺及移植部位无感染、皮肤坏死和明显异位骨化发生。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钢板断裂,1例桡神经损伤。提示外固定架联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与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相比,能加速骨不连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 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8-12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髌骨骨不连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髌骨骨折距本次手术时间5~28个月。均采用以镍钛聚髌器为主要内固定方式,适当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至7.5年。术后3~12周,平均8.6周膝关节屈伸水平与健侧相仿,无骨块移位、植入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张春才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8%。 结论:伴有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髌骨骨不连,通过手术重建关节面的平整性,有效固定并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挽救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评价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置入结合鱼鳞化自体骨移植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5-08/2009-01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8~59岁,平均36岁;全部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自体骨鱼鳞化移植进行治疗,操作要点:上臂后正中入路或外侧入路,首先保护好桡、尺神经,清除骨不愈合部位的瘢痕组织,打通骨髓腔,骨膜做有限剥离。利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接骨板应足够长,骨不愈合的两端至少各有三四枚自锁螺钉固定,锁钉应穿过双侧骨皮质,自体松质骨鱼鳞化植骨。 结果:所有骨不愈合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7.2个月。2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性麻痹,经对症处理分别于术后3,6周逐渐恢复。7例仍遗留不同程度肩肘关节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感染、螺钉松动及接骨板折断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优点在于螺钉与接骨板锁定为一体,不会出现单钉折断或接骨板松动的情况,自体松质骨移植与鱼鳞化去皮质技术联用,骨折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高能量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若在内固定过程中复位方法不当可造成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寻找一种既能达到稳定的内固定,又尽量避免加重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是骨科医生研究的目标。 目的:观察应用临时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结合微创钢板置入修复复杂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02/2010-03收治的复杂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39例,在行微创内固定的同时采用临时外固定支架术中辅助复位,内固定安放牢固后拆除临时外固定。 结果与结论:3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其中36例患者内固定后患肢肿胀程度轻,手术切口一期甲级愈合,2例患者伤口边缘水肿,结痂后瘢痕愈合,1例内固定后3个月出现急性骨髓炎,经保守抗炎治疗后恢复。未出现钉道感染、螺钉松动及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露骨露腱病例,依据AOFAS踝关节评分法,钢板置入半年后踝关节恢复情况:优29例,良8例,一般2例。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0° 29例,20°~30° 8例,20°以下2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杂寰枕畸形患者,其中17例行后颅窝减压+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4例行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 寰枢脱位并存在延颈髓腹、背侧受压者,选择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疗效满意.硬脑膜扩大修补与否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与否与最终远期疗效无关;伴有多节段脊髓空洞症者行脊髓空洞“T”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本组治愈14例,有效7例.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解剖变异大的特点以及合并症形成的机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复杂Chiari 畸形1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行颅骨牵引+后路窝小骨窗减压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5例,未打开硬脊膜;复位不成功12例,行枕大池重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伴脑脊液漏1例。术后5 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16例术后随访3个月~3.5年,采用Tator等方法评价术后效果,16例均有效,有效率为94.1%(16/17)。结论 对复杂Chiari畸形,术前需明确诊断畸形的种类和性质,术中麻醉下牵引辅助治疗很有必要,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并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背景:目前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外固定、中医夹板,低温板材支具固定是新发展起来的外固定方法,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有无优势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低温板材外固定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2007-12/2010-01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每组32例。各组均给予手法复位操作治疗以及适当的功能训练,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情况及损伤程度予以药物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低温板材超腕外固定组比较,中医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组、石膏夹板超腕外固定组的治愈率明显降低 (P < 0.05),并发症率、功能受限率均明显升高(P < 0.05)。提示手法整复低温板热塑板材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安全、有效,其效果优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和中医夹板固定,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低温板材;外固定;夹板;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40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 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于2004-05/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进行。 对象:选择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08例患者,男 58例,女 50例;年龄10~58岁,平均32岁。其中采用异体骨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植骨52例(复合红骨髓植骨组);单纯异体骨植骨56例(单纯植骨组)。 方法:复合红骨髓植骨组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40~100 mL,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与红骨髓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用电刀烧灼骨缺损腔,将同种异体骨剪成细小的短棒状或修成2 mm见方的块状,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与同种异体骨充分混匀后植入骨缺损区内。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间移植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及不同时间骨密度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发生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达骨性融合(复合红骨髓植骨组49例,单纯植骨组51例),并获得24个月随访,数据进入结果分析。复合红骨髓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术后3,6,12个月时复合红骨髓植骨组骨密度高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复合红骨髓植骨组2例,单纯植骨组3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两三周后痊愈。 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来源相对丰富,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重建的材料较多,如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钛网等,但各种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 目的: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与自体髂骨进行对比。 方法:2009-01/2010-03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植骨,18例行自体髂骨块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以及融合节段椎体前缘、后缘高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 6~14个月随访,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人工椎体组及自体髂骨组融合节段后缘高度和前凸Cobb角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即刻差值、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根据融合标准,治疗后6个月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作为颈椎前路植骨材料,融合率同自体髂骨相似,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颈椎病;自体髂骨;前路植骨融合;Cobb角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26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成人股骨头非创伤性坏死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远期疗效大多不肯定。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臀中肌骨瓣移植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松质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彻底刮除病灶死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混合自体松质骨加带血管蒂的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69例83髋。股骨颈部的缺损用取自大转子的臀中肌骨瓣嵌入,不作内固定。治疗后定期复查髋正位X射线片。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2~120个月,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活动度改善。根据中华医学会推荐的100分评分法进行评价,优48髋(58%),良27髋(33%),可6髋(7%),差2髋(2%),优良率为90%。提示带血管蒂的臀中肌骨瓣移植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松质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促进坏死骨修复。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背景:关于Pilon骨折的处理是目前争议较多的热点问题,但至今仍无权威性的临床指导。目前对软组织的重视和保护已为大家共识,而最近的主导治疗策略基本分为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两种思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了这两种策略的有效性,但是证据等级都比较低。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结论。 目的:收集关于B、C型Pilon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找出不同术式的利弊差异。 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及手工查找有关Pilon骨折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疗效分析的文章,检索词为“tibia fractures,surgery,therapy,pilon”,要求文献发表时间为1977/2008,选取软组织感染率、骨髓炎发生率、骨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率、关节融合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以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森林图显示的分析特征和结果。 结果与结论: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的软组织感染风险较外固定并有限内固定组低,而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为Pilon骨折提供更加可靠的复位准确性和稳定性,理论上对于保证骨折在正确解剖位置上愈合有较为确切的优势。Meta分析的结果仅得到了与此推论相近似的结果,但是没有表现出统计学证据。而两种治疗方案的深部感染风险、骨折不愈合及关节融合的发生率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置入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1-01/2008-12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同期广东省人民医院科骨科收治行开放前路和/或后路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实验组随访8~49个月,平均27个月;对照组随访6~30个月,平均22个月。实验组48例患者共置入空心钉157枚,置入后进行了骨盆CT检查,发现143枚空心钉位置准确,占91.11%;14枚螺钉位置欠佳,但未引起临床症状;3例置入后X射线平片及CT片上提示固定欠牢固,加用下肢皮牵引,所有骨折均Ⅰ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39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35例,Ⅱ期愈合4例,其中1例术后3 d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祛聚等对症治疗后痊愈。28例骨盆骨折3个月达骨性愈合,8例4个月达骨性愈合,3例6个月达骨性愈合;3例患者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臀部遗留轻度不适,偶需服止痛剂,1例残留足部麻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X射线透视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联合骨盆外固定架治疗C型骨盆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可立即恢复活动、手术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弹性棉签外固定方法在连枷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999-01/2006-12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连枷胸患者45例,均有3根及以上的肋骨骨折,并有不同程度的反常呼吸运动。所有患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入院后首先用划线笔对胸壁的浮动范围作好标记,确定无骨折的肋骨作为支撑点;根据患者胸廓大小和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弹性棉签(直径约0.3 cm,13~23 cm长短不等,两端磨钝备用),在胸壁软化区用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溶液去脂后,超过反常活动区边缘前后约3 cm、上下各一肋骨平铺第一层宽胶布,避免弹性棉签与皮肤的直接接触;然后在其上自前向后栅栏样(均匀相隔3 cm)与肋骨纵轴垂直地摆放与第一层宽胶布同样长度的弹性棉签数根(两端略大于浮动范围的横径);最后在弹性棉签上超过其边缘1 cm平铺第二层宽胶布条,固定棉签;皮肤破损处给予开窗处理;如需引流,可在引流管放置后再施行固定;外固定时间需2周左右。弹性棉签外固定后12 h检测血气分析。 结果:经弹性棉签外固定胸壁后,软化胸壁的反常活动得以控制,呼吸困难缓解,PaO2,PCO2及pH值明显好转,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对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较短。 结论:弹性棉签外固定治疗浮动胸壁无创、操作简单、经济,疗效显著;连枷胸合并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时,同期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胸壁弹性棉签外固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