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羊水栓塞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73-174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早诊断、早处理的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6年以来住院分娩发生的4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3例,死亡1例,2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果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郭润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62-276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脂肪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6例骨折术后脂肪栓塞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6例患者脑脂肪栓塞9例,其中有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7例为单纯肺脂肪栓塞。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有23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脂肪栓塞病死率高,早预防、早诊断、早处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桂平 《吉林医学》2009,30(23):2948-295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经CTP明确诊断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累及7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像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像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梗死能及时、正确诊断肺动脉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1例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其疗效,结果:10例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1例轻度智力低下,但生活能自理,。结论: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是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少见类型,易忽视,及早早诊断并进行骨折固定和肺脑的支持治疗是病人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54例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4例肺血栓栓塞症中,17例误诊,诊断符合率68.52%。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漏诊、误诊较多,确诊困难。早期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超声心动图角度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所见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方法采用HP7500,探头频率2.5MHz,对6例经CT和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在4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岁胸骨旁四腔心切面观察三尖瓣口返流并测量速度(TRVmax)及压差(TRPG)及测量右房横径及长径。结果1.由于血栓栓子阻塞在肺内不同大小的血管床,其超声表现不同。2.有3例右室扩大,4例右房扩大。3.肺血栓栓塞栓子多为下肢深静脉。4.有1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超声检查发现左心耳血栓,并有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5、另1例脑梗发现肺血栓栓塞,超声未见明显血栓,仅有三尖瓣少量返流,考虑脑梗血流缓慢加高粘脂血症所致肺内动脉本身血管床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探讨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诊断后,给予患者抗休克、抗过敏、扩张肺支气管、疏通微循环等治疗。结果:本组8例羊水栓塞患者,6例抢救成功。对于羊水栓塞患者,其抢救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诊断时间及分娩方式。其中,5例羊水栓塞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现,经及时抢救成功;1例在死胎自然分娩后发生,抢救成功。2例在自然分娩中发生,抢救失败后死亡。结论:对于羊水栓塞患者,其抢救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处于母体循环中的羊水量以及诊断处理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飞  马海鸿  潘家洁  月热卡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23-123,F0003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经临床诊断怀疑为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果 11例诊断有肺栓塞,4例为中心型,4例为周嗣型,3例为混合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尤其是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螺旋CT.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12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对肺动脉栓塞(PTE)的认识水平,减少漏诊、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3年—2002年尸检证实的肺动脉栓塞12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2例均存在血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包括心脏疾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肺肿瘤、创伤和手术、肺结核、肺炎、下肢静脉炎。伴发肺梗死7例。仅1例生前正确诊断。结论PTE的临床诊断困难,提高对PTE危险因素及临床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PTE的诊治水平,对高度怀疑者,尽早进入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多起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实际病例,根据其在实际诊断中的CT表现,总结诊断方法。分析CT诊断的可行性。提高对该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的认识,希望对日后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在腹部CT的急诊诊断中有所借鉴意义。结果在25例病例中,有22例的病变部位是小肠的管壁增厚,其中17例的肠系膜静脉栓塞的平扫可以看见肠系膜的血管增粗,向里可以看到密度稍高的影像,CT的值大约是47Hu,病变的部位的血管边缘处于欠清析,增强扫描中,有14例可以看到肠系膜的血管内是完全或不完全缺损的。结论急诊CT是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癌术后肺动脉栓塞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肺癌病人开胸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45例肺癌开胸手术患的临床资料,发生13例肺动脉栓塞(1.78%),列举和分析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手段。结果:13例患中死亡7例,存活6例,存活6例中均接受静脉肝素抗凝和口服华法令的治疗,其中2例接受尿激酶的溶栓治疗,2例合并巨大肺动脉栓子的病人接受了急诊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肺动脉栓塞是肺癌术后致命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须综合分析及早诊断,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肺栓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13例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经急诊肺动脉造影确诊后,立即采取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溶栓、吸栓、碎栓、解痉、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开通率、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其中10例明确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再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13例肺动脉造影全部为肺动脉主干或2个以上分支栓塞,介入治疗后肺动脉开通率80%~90%3例,91%~95%8例,完全开通3例;远端肺血管网显示率全部在90%以上,肺动脉楔压下降至25mmHg以下10例,25-30mmHg3例,血氧饱和度即刘改善,恢复至90%~95%9例,96%~100%4例.PaO2 90-95mmHg3例,〉95mmHg者10例,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完全消失11例,明显战轻2例。结论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显著疗效,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87.8%)例,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孙梅花 《吉林医学》2005,26(7):683-685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开胸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5例肺癌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13例肺动脉栓塞(1.78%)提出除一般肺癌术后的护理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溶栓、抗凝治疗的监测,出血性并发症的自我观察、预防及出院指导。结果:13例患者中死亡7例,存活6例康复出院。结论:对肺癌术后肺动脉栓塞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减影(DSA)在急诊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均进行64排CT和DSA检查,以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经治疗和金标准诊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患者181例.64排CT共诊断真阳性肺栓塞患者138例、真阴性15例;DSA诊断真阳性患者168例、真阴性17例.64排CT共检出153例,正确率约为75.74%;DSA检出185例,正确率约为91.58%,DSA的正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诊断肺栓塞患者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分别为70.30%、29.70%、24.86%、76.24%,与DSA的84.65%、15.35%、7.73%、92.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假阳性率(19.05%比14.29%)和特异性(71.42%比80.9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肺栓塞患者阳性率和正确率显著高于64排CT检查,但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两者无明显差异,建议以64排螺旋CT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初级筛查,而将DSA检查作为肺栓塞患者的高级检查和确诊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例(87.8%),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2例、死亡4例,其中1例下肢静脉介入治疗。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以便提高确诊率,给予早期治疗,降低漏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刘建东 《中外医疗》2013,(18):23+25-23,25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及肺栓塞的诊断程序与治疗对策。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结论心动图正常者11例,右室扩大10例,肺动脉高压、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有19例,血气分析pH〉7.45者有12例,PaO2〈80mmHg有38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增多9例,血沉加快8例,血总胆红素增高10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5例治愈,6例显效,7例好转;2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0.0%。而对症治疗组患者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结论肺栓塞临床病症复杂,临床早期确诊并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对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肺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9例急性PTE老年患者(>70岁)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急性PTE患者中,表现为不典型胸痛5例,呼吸困难3例,活动后气短1例,首诊误诊率为66.675。D-二聚体大于500mg/L者8例(占88.89%),血气分析异常者7例(占77.78%),3例核素肺扫描和6例肺血管增强CT均有PE诊断依据。9例患者血液动力学均稳定,经抗凝、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老年急性PTE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容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PT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