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不同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检查细胞损伤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光镜检查发现,缺血1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缺血2h,3h,6h组,出现细胞坏死及凋亡改变,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变化;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aspase-3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时相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基本一致;缺血再灌注2h组比缺血再灌注0.5h组MD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逐渐加重,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应在缺血1h以内进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阳阳  冯志杰  郝晓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60-166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加重的现象,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与各种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内质网应激和钙超载等机制有关。应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抗氧化剂、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1及抗凋亡基因疗法等可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 ,以提高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的耐受性。缺血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对心肌功能也具有保护作用。 1 986年 Murry等 [1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 ,许多学者对预处理心肌保护机制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凋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凋亡 (apoptosis) ,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 ed cell death,PCD) ,是组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主动性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尼莫通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②方法 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尼莫通进行干预,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fos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③结果 尼莫通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t=2.79,P〈0.05);尼莫通组脑缺血再灌注时皮层和基底核区c-fos的表达明显下降(t=4.84,6.14,P〈0.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  相似文献   

5.
高凌云  张洪  许国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2):104-104,108,F003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低温治疗脑缺血、脑出血和重型颅脑外伤 [1 ] ,但是脑缺血后脑温控制到何种程度方可发挥最大的脑保护作用 ,同时又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至今尚未见统一的标准。为此 ,本研究以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不同程度降温对脑缺血后海马 CA1 区的 c- fos和大脑皮质bcl- 2相关基因以及脑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 ,体重 2 5 0± 15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 ,后者再分为常温 (37~ 38℃ )组、亚低温 (31~ 32℃ )组和高温 (41~ 42℃ )组 ,每组 6只…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改变影响的机理。方法 取沙土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西比灵处理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3天处死动物取材,石蜡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观察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的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可见CA1区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可明显减轻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后,缺血组与西比灵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比灵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鼠大鼠中动脉暂闭塞后血脑屏障通透性与凋亡脑毛细胞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结果表明,血脑障碍受损程度与凋亡脑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中 ,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因此 ,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 ,研究表明缺血 /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这一发现 ,为认识缺血 /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观点 ,为保护缺血 /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开拓了新思路。本文就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细胞凋亡的概念  长期以来 ,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被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两个名词被视为…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将为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方案。本文介绍了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器官早期无功能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现将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性脑梗塞后神经行为和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将大鼠左大脑中动脉电凝制成梗塞模型,用暗环境被动回避试验和主动回避试验作为行为的观察指标,发现MCA梗塞模型出现了学习记忆障碍,组织形态学和脑电图显示,局灶MCA大鼠模型与人脑半球缺血性梗塞高度近似,它的建立对将来脑血管疾病障碍的治疗药选择和效果评下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局灶性脑缺血神经行为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学评价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采用分级评分.和梗死灶体积测定的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结果:分别采用Nagaoka法、Bederson法、zea-Longa法和Zhang法,梗死24小时分级评分的判别有统计淡意义(P<0.05),而采用Zausinger法,梗死24小时内分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6小时和24小时,梗死灶体积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缺血24小时梗 死灶体积与Bederson法分级评分有线性相关关系(r=0.91613,P<0.05)。结论:目前的评价方法尚不能全面的反映脑血时的病理生理状态,一种能较准确地反映脑缺血的神经行为学评价方法亟待提出。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蝙蝠葛苏林碱(DSL)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背景已确证某些钙通道阻断剂(如尼莫地平)有抗脑缺血作用。DSL是新近证明的、能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细胞的钙通道阻断剂,它对脑缺血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研究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Ⅱ、Ⅲ是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DSL的实验组;Ⅳ为阴性对照组;Ⅴ为尼莫地干阳性对照组。用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内,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电图在双侧顶区记录。研究结果 MCA阻断后,缺血侧的EEG波幅降低,甚至成电平线,然后逐渐恢复,1小时后可恢复到50%以上。复通后1小时Ⅱ、Ⅲ及Ⅴ组的EEG波幅有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的Ⅳ组差异显著(P<0.05),且这3组动物的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 DSL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米替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Ami)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大鼠分 6组。除假手术组 ,其余 5组分别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其中 4组在缺血前 2h分别腹腔注射 3个不同剂量Ami,即 2 0mg·kg-1,15mg·kg-1,10mg·kg-1,及Nim 2mg·kg-1,观察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生化的改变。结果 :Ami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 ,并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su peroxiddismutase ,SOD)的活性。结论 :Ami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郑显东 《安徽医学》2014,35(12):1629-1632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胡椒碱组、溶媒组,每组8只。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术后0.5 h灌胃给药,1次/d,连续3 d。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72 h断头取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另择32只大鼠,分组同上,于脑缺血24 h处死,断头取脑,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胡椒碱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组、胡椒碱溶媒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椒碱通过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时相缺血再灌注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36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 min再灌注组、缺血90 min再灌注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成年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14 d红四氮唑(TTC)染色、水迷宫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认知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缺血30 min再灌注组、缺血90 min再灌注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都在2分以上.大鼠术后第14天,TTC染色的结果显示2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脑组织均有梗死灶.在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中,缺血90 min再灌注组大鼠和假手术组、缺血30 min再灌注组大鼠都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下降并随缺血时间的不同呈正相关改变.  相似文献   

18.
大鼠局部脑缺血后NADPH-d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害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缺血性脑损害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尼克酰胺腺啶呤二核酸磷黄递酶(NADPH-d)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ADPH-d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缺血2h后出现形态学改变,且以细胞皱缩、胞浆致密为主要死亡方式。结论:NADPH-d阳性元对缺血性损害相对耐受,细胞凋  相似文献   

19.
谭华  李小刚  邓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8):2205-2207,22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苯妥英(PHT)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PHT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12和24h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IL-1β、TNF-α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升高,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对七氟醚的脑保护功能研究较多,其对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C)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断前脑血供1h,拔出栓线给予再灌注,七氟醚预处理组术前吸入七氟醚1h,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0(2.4%)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再灌注72h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量术后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的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 结果: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在记忆保留实验中七氟醚预处理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的数目七氟醚预处理组也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 结论:1.0 MAC七氟醚预处理1h可能通过保护CA1区胆碱能神经元,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