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静  蔡宏伟 《河北医学》2000,6(1):14-17
目的:本实验在改良前脑局部闭合性脑硬膜外占位性颅脑损伤的创伤性模型基础上研究神经元细胞凋亡。方法:56例Wistar大白鼠,采用球囊注水在脑硬膜外造成占位及持续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分级脑外伤,饲养2d后脑标本的位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 PCD生细胞的检测,结果:40只存活鼠中,实验组损伤周围有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在对侧及未损伤区几乎无表达。本实验造成脑损伤的机制中除直接受压区的坏死外受损主  相似文献   

2.
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段(3h,12h,24h,48h,72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UNEL法测定、DNA凝胶电泳分析,免疫组化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显示:动物经中度脑损伤处理后,其受伤各时间段脑组织可见凋亡的神经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DNA呈现“梯状”断裂现象,细胞凋亡百分率为9.8% ̄14.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液压脑损伤致伤仪制作SD大鼠左顶叶中度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埋打击管但不致伤.动物致伤后分别于伤后6 h、24 h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对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大鼠液压脑损伤后6 h左侧顶叶皮质神经细胞即可出现早期凋亡现象.伤后6 h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1.97%(P<0.01),伤后24 h达高峰,为65.90%(P<0.01),伤后48 h与伤后24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发现伤后24 h可出现早期凋亡.结论:大鼠液压脑损伤后6 h即可出现神经细胞的早期凋亡,较以往报道的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出现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闭合性脑硬膜外占位性颅脑损伤的大鼠模型,利用5F 漂浮导管置脑硬膜外模拟占位,按球囊注入水量和持续时间分组。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率,存活鼠的颅内压、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血肿形成、组织受损的情况。结果显示:球囊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越大;存活鼠颅内压及脑水含量均增加,神经机能受损,并有血肿形成和受压区坏死;上述变化随占位时间延长和受压程度的加重而加重。提示该脑损伤模型简单可行、可重复,能较好地反映硬膜外占位性脑损伤的病理分级,且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硫酸镁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硫酸镁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损伤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5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h即可见凋亡细胞,2~3d达高峰,5d时减少.2硫酸镁治疗后8h~3d,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TBI后,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硫酸镁能阻滞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因素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凋亡是脑损伤后脑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是解决细胞凋亡机制根本,该凋亡过程受bcl-2,caspase,p53,以及早期反应基因等调控,凋亡对脑损伤预后有重要地作用,通过主动对基因调控进行干预,抑制脑细胞凋亡,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脑损伤后细胞凋亡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鑫  朱志安 《医学综述》2001,7(6):325-326
大量研究表明在缺血性或创伤性脑损伤[1 ] (TBI)后存在细胞凋亡 ,而且在继发性损害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干预可使神经元复苏 ,从而抑制凋亡。实验研究表明使用抗凋亡剂或采取相应措施 ,可能对保护神经元起到某种治疗作用。凋亡是一高度可调控过程 ,随着其分子水平机制的阐明 ,必将导致疾病新疗法的问世。抗脑损伤后细胞凋亡治疗的研究 ,对提高脑损伤后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机体对细胞凋亡和存活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 ,阻止细胞凋亡应当着眼于 :①使用生化拮抗剂阻断诱导凋亡的刺激 ,即在诱导凋亡的刺激产生作用前使其降解 …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脑损伤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段(3h、12h、24h、48h、72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UNEL法测定、DNA凝胶电泳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显示:动物经中度脑损伤处理后,其受伤各时间段脑组织可见凋亡的神经细胞及TUNEL阳性细胞, DNA呈现“梯状”断裂现象,细胞凋亡百分率为9.8%~14.0%(对照组17%),凋亡相关基因(cmyc,fas,fasL)表达明显增加。以上研究提示,脑外伤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某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施金龙  陈建  施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54-255,25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伤后24h组、伤后72h组、伤后168h组。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121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iNOS活性明显升高,伤后72hiNOS阳性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伤后72h增多最明显,可持续168h。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呈高表达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呈同步变化,推测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认识,作者查阅了近年来27篇相关文献,对神经细胞凋亡与HIBD,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蛋白、Bcl-2蛋白家族、Caspase-3与Bcl-2、Bax的关系)、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钙超载、线粒体损伤、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氮基酸的毒性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实验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EGb761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撞击脑损伤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在损伤后15min,60min及24h分别腹腔注射EGb761及生理盐水。第5天用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大脑半球含水量、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外伤后15min及60min给予EGb761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含水量(P<0.05),外伤后24h给药,神经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Gb761有抗大鼠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应在外伤后尽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24h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选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24h组,复制Marmarou落体打击闭合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大鼠脑损伤后24h海马中蛋白质表达的改变。【结果】双向电泳分离结果显示,采用pH3~10胶条,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损伤后24h有7个蛋白质点有表达量上的差异,并有2个蛋白质点消失,新出现1个蛋白质点;采用DH4~7胶条,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损伤后24h有7个蛋白质点有表达量上的差异,并有1个蛋白质点消失,新出现3个蛋白质点。【结论】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24h)可引起海马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纯  朱诚  卢亦成  江基尧  张光霁 《上海医学》2002,25(2):77-79,T001
目的 探讨大鼠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 皮质细胞凋亡在伤后 2 4h已十分明显 ,伤后 7d到达顶峰。白质细胞凋亡发生最早 ,伤后 7d出现高峰。伤后第 2、3天海马CA3区凋亡细胞数目和密度最高 ,第 7天开始减少 ,但第 14天时凋亡细胞数仍在较高水平。伤侧丘脑凋亡细胞出现最晚 ,伤后 3d逐渐增多 ,伤后 2周出现高峰。伤后 2个月各脑区凋亡细胞数恢复到术前水平。损伤后 1d、3dDNA电泳出现了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各个脑区的细胞凋亡反应不同 ,这种差异表明细胞凋亡与急性和延迟性细胞死亡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NS、REM2、REM6和REM20组,每组16只.NS、REM2、REM6和REM20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及瑞芬太尼2、6、20μg·kg~(-1)·min~(-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于全脑缺血前30 min由靶控微量注射泵经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并于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前及开放后10 min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再灌注后24 h,每组各取8只大鼠,取其新鲜海马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再灌注后72 h,取剩余大鼠,灌注取脑,制作脑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退变的神经元数和凋亡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H-E染色结果:sham组偶可见退变的锥体细胞,缺血再灌注72 h后,NS组及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海马退变的神经元数较sham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REM6及REM20组海马退变的神经元数较NS组显著减少(P值均<0.05).②TUNEL法检测结果:sham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72 h后,NS组及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海马CAI区的凋亡锥体细胞数较sham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REM6和REM20组海马CAI区的凋亡锥体细胞数较NS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sham组可见少量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72 h后,NS组及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海马区Caspase-3蛋白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sham组显著增多(P值均<0.05),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Caspase-3蛋白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NS组(P值均<0.05),REM6和REM20组Caspase-3蛋白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REM2组(P值均<0.05).④实时RT-PCR结果: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 mRNA呈低水平表达,缺血再灌注24 h后,NS组及各瑞芬太尼处理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REM6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N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预处理(以6 μg·kg~(-1)·min~(-1)为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及下调Caspase-3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间断性缺氧诱导大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彭斌  李舜伟  谭会兵 《北京医学》2002,24(5):339-341
目的探讨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时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1)建立缺氧动物模型:将SD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中,充入氮气调节氧浓度至所需氧浓度.(2)动物分组:①急性缺氧组:在低氧舱中缺氧1.5h.②慢性间断性缺氧组:每日在低氧舱中6h,每周缺氧6d,共缺氧28d.采用原位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急性及慢性间断性缺氧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结论缺氧可诱导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缺氧性脑损伤可能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犬颅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my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c-myc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犬颅脑枪弹伤模型,制备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脑组织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犬偶见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中有微弱c-myc的表达,枪弹伤后凋亡神经细胞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48 h开始下降.c-myc伤后30 min开始增加(P<0.05),2 h达高峰(P<0.01),6 h开始下降,24 h同对照组.不同区域表达不一致.[结论]犬脑枪弹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myc的表达增强,但c-myc先于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具有时空规律性.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凋亡保护基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损伤后谷氨酸含量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脑损伤后早期神经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按谷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量伤侧皮质谷氨酸含量,用干湿法测量脑损伤后伤侧皮质水含量。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后15min神经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伤后30min达高峰,伤后6h已开始降低,伤后24h降至最低值;脑操作后伤侧皮质水含量于伤后30min开始出现,6 ̄24h最明显。结论 脑损伤后谷氨酸迅速释放是引起和  相似文献   

18.
董小莉  谭宁  邓宇珺 《海南医学》2014,(21):3124-3126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 0.005组及BNP 0.01组,每组6只,制作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使用上述干预,再灌注结束后摘取心脏,检测心肌标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 S组、I/R组、BNP 0.005组、BNP 0.01组SOD分别为(195.78±21.45)U/mg、(84.35±9.03)U/mg、(125.66±18.06)U/mg、(161.83±15.49)U/mg;MDA分别为(2.73±0.41)nmol/mg、(7.36±0.51)nmol/mg、(4.46±0.47)nmol/mg、(3.69±0.38)nmol/mg;AI分别为(3.84±2.53)%/(43.63±3.70)%/(22.13±2.85)%、(14.21±2.77)%。各组间SOD、MDA活力及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其他组,BNP各组均具有较高的SOD活力和更低的MDA活力及AI水平(P〈0.001),而相较于BNP 0.005组,BNP 0.01组SOD活力更高(P=0.001),MDA活力及AI水平更低(P值分别为0.007和0.012)。结论 BNP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碘诱导脑细胞凋亡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碘诱导脑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高碘水喂养豚鼠 180d复制出高碘甲状腺肿模型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高碘对大脑皮质、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Bcl 2、Bax基因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1)高碘可引起细胞周期改变诱导其细胞凋亡的发生 ;(2 )Bcl 2表达及Bcl 2 /Bax、Bax/Bcl 2比值与高碘诱导的脑细胞凋亡有相关性 ;(3)高碘可引起大脑皮质、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降低。【结论】高碘可能通过引起大脑皮质、海马细胞周期的改变 ,Bcl 2、Bax基因表达及比值改变或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而诱导脑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为神经元损伤的早期干预和继发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AO/EB荧光比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皮层凋亡发生的数量和分布,用荧光指示剂Fura-2 AM标记,检测脑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结果 TUNEL显示再灌注3 h海马部位即出现散在凋亡细胞,并向皮层区域扩展,24~48 h达高峰;坏死细胞迟于凋亡出现,弥散分布于凋亡细胞周围,再灌注48 h后坏死细胞增多,72 h最多.AO/EB法显示海马、额叶和顶叶凋亡细胞总数分布在再灌注后24 h和72 h达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TC染色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出现梗死灶,而是在海马及大脑皮层有弥散性坏死.胞内[Ca2 ]i各时间点与对照相比匀显著升高(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后受累神经元经历了由凋亡到死亡的过程,对缺血敏感的海马神经元首先受损,并向顶叶和额叶皮层扩展,细胞质内[Ca2 ]i增加是主要原因.利用凋亡时间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保护和挽救凋亡前期神经元,减小继发性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