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5例,发生率为0.26%(25/9626),发生于剖腹胆囊切除术后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例。发生原因有细小胆管渗漏18例,残余胆囊漏3例,肝总管损伤3例,迷走胆管漏1例。结果非手术治愈20例,手术治愈4例,再手术后死亡1例。对其发生原因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93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胆漏,发生率为0.56%。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管损伤,钛夹夹闭不全或脱落,变异胆管或毛细胆管漏。B超或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并应及时手术探查,胆囊管残端漏可重新上钛夹或予缝扎,胆管壁的纵行,细小损伤可行胆管修补术,损伤范围大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肝管损伤则视具体情况行“Y”型管引流术,胆管重建术,肝管空肠吻合术,预防上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胆囊管残端及钛夹的处理,胆囊床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0例胆漏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例胆漏病人,1例死亡,1例放弃继续治疗,8例痊愈。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解剖不清、强行手术、术中失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李建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6):730-73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引流管引流及局部穿刺抽吸胆汁等保守疗法。结果7例胆漏病人经2~4周治疗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LC术后胆漏病人不要盲目急于开腹手术,在排除肝外主要胆管损伤后,采取保守疗法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7.
刘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1)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6例胆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保守治疗10~20天痊愈出院.6例再行探查手术,3例肝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结扎较松1例,行修补术并引流术3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胆囊管残端重新牢固结扎1例,1~3个月康复出院.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认真、仔细规范手术操作,是降低术后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黄晓强冯玉腺黄志强关键词腹腔镜术;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胆漏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57.4我国的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开展了5年了,这种微创的胆囊切除手术方式得到了肯定的结果,也不断地普及。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也引起... 相似文献
9.
自1987年法国的Mouret施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这一技术迅速完全地改变了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它以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很快地成为胆囊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解剖变异、医生经验不足、解剖不熟悉、耐心不够,操作不规范或由于胆囊炎症水肿与周围组织黏连而致解剖不清楚,术中很容易损伤胆管和周围组织,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05-200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2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简介患者女,53岁,因右上腹胀痛反复发作半月余,于2000年9月23日入院,缘于9月5日下午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疼痛向肩背部放射,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经消炎利胆治疗,疼痛缓解,9月15日右上腹疼痛又复发,消炎利胆治疗,疼痛不能消失,到本院就诊,经B超检查:胆囊颈探及06cm、04cm、05cm,强光团伴声影,胆囊38cm×112cm大,胆总管内径05cm,门诊以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收入住院。检查:体温362℃,脉搏68次/min,血压15/8k…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方法多样,具有广泛的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食管癌术中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吻合口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6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组(A组)、内镜下经鼻瘘口置入引流管组(B组)、传统治疗组(C组)。
结果: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胸内吻合1251例,发生吻合口瘘68例(5.4%),死亡14例(20.5%)。A、B组与C组的死亡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重复置管次数对比A、B两组均与C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各组置管所需时间发现,A组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P<0.05)。统计各组患者瘘口引流冲洗时间、恢复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分析,可以发现A、B两组比C组所用时间大大缩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通过统计各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可以发现,鼻咽部明显不适感及导管堵塞发生率,A、C两组明显少于B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除死亡患者外,各组吻合口瘘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正常饮食,安全出院。
结论: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对胸腔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行RECP检查,对胆漏患者行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有胆总管结石者,行EST后将结石取出。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胆漏的部位和性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出;所有患者经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1~6月无胆漏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漏者尽早行RECP检查;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负压引流与常规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研究两者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年内入组合格患者42例,随机分成2组,即负压引流组(NPDG)和常规引流组(CPDG),术后1d、3d(拔管前)复查头部CT,从头部CT影像改善率对照疗效。结果:CT影像改善率:NPDG为75%,CPDG为18.2%,P<0.001。结论:负压引流比常规引流疗效确切,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同期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术后给予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两组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水肿和鼻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24 h内,实验组VAS评分,病情轻度、重度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鼻腔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治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血肿、鼻腔粘连发生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负压引流,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后黏膜水肿,不增加术后出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胆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胆漏原因:15例为胆管电灼损伤、1例为迷走胆管电灼损伤后焦痂脱落,1例为胆囊管钛夹脱落。17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中3例同时行鼻胆管引流,均治愈。结论胆管及迷走胆管电灼伤后焦痂脱落是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传统治疗与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效果。方法 3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采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诊治胆瘘,n=17)和传统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胆瘘,n=18),比较两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胆瘘治愈时间、再次手术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胆瘘部位明确比例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76.47%和38.89%, P<0.05),胆瘘治愈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治疗组[(13±3) d和(23±5) d, P<0.05],再次手术比例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1.76%和38.89%,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治疗组(17.65%和38.89%, 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相比,十二指肠镜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张力性自发性气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吸引、间断抽气、闭式引流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复张时间最短,依次为B、C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BA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BAI评分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小,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结果 迷走胆管漏1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发生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烧灼后坏死发生胆漏2例.13例在腹腔镜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6~19d痊愈出院;3例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切开引流加腹腔引流术后21~30d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时对胆囊三角的处理要仔细,尽量避免使用电凝钩;胆囊床要避免地毯式电凝;在胆囊床发现管状结构时要用钛夹或合成夹夹闭,不要用电凝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及早发现胆漏并作相应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