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海峰 《广西医学》1999,(1):153-154
我院自1991年来,对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高压(PH)或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CHD)病人选用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直视下,施行动脉导管内口缝合,同时纠正其他心脏畸形共6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基本情况:本组男性3例...  相似文献   

2.
对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方法是开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但对一些重症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或PDA合并心内畸形者,须在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2002年我院在1例拟行房缺修补术中发现PDA,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下缝闭动脉导管,再行房缺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209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209例,其中采用常温5例,浅低温28例,中低温156例,深低温20例.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液.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采用浅中低温短时微流量[10~20 ml/(kg·min)]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者应用pH稳态法、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维生素C.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鼻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33例出现并发症,8例术后早期死亡,病死率3.82%.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个体化管理是婴幼儿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低温,低温体外循环及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三种基本方法应用于各类心脏病手术的范围。安全心内操作时间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就7例手术病人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单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循环阻断时间限于8分钟,故允许手术的病种局限。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的心内安全操作时间(60分钟)充裕,术后并发症轻微而易于防治,已列为常规心内直视手术的基本方法。对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应用于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优点,及深低温停循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应用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2例均一期手术治疗,采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先切开肺动脉处理动脉导管,然后纠正心内畸形。结果:治愈41例,死亡1例;并发灌注肺综合征1例,无脑气栓发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PDA遗留1例,直径2mm;术前漏诊12例在术中发现11例PDA。结论:PDA合并心内畸形时术前易漏诊,术前诊断宜慎重,术中应加强心内外探索;一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等技术可避免脑气栓、灌注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63例患者,分别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或体外循环辅助下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3例(4.76%)。发生呼吸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1例,严重室性心律紊乱1例。60例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恢复良好。结论 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浅低温心脏跳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从1987年9月至1991年12月间在体外循环正直接缝闭动脉导管未闭(PDA)24例的体会。在24例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6例,肺动脉高压11例。在低温低流量转流下,经肺动脉切口缝闭动脉导管。本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死于与人工瓣膜有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手术要点为:转流后尽早切开肺动脉,在其腔内用手指堵住导管开口,保证有效的左心引流,缝闭导管时持续低流量灌注,不停循环,心内吸引避免深入到动脉导管内防止体循环气栓。18例获随访,随访期4个月55个月,无远期残废。本手术方法对难度大的PDA或PDA伴有其他心内畸形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毛庆军  别世杰  李启飞  夏瑞 《西部医学》2009,21(11):1963-1963,1966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及其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09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0例,均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心肌保护为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即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的产生。结果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在48-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0-68 min,均心脏自动复跳,脱机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管理下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张某 ,女性 ,32岁 ,4 2公斤。患有PDA(动脉导管未闭 )并肺动脉高压 ,于 1997年 10月来院进行手术。因动脉导管短粗 ,合并有肺动脉高压 ,在静吸复合麻醉、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条件下切开肺动脉 ,直视闭合未闭动脉导管。全身肝素化 ,建立体外循环 (CPB) ,降温 ,心肌停跳液灌注 ,待鼻温降至 2 3℃、肛温降至 2 6℃时 ,取头低位 ,微流量灌注 17分钟 (流量为 5— 10ml/kg/min) ,恢复流量 ( 60ml/kg/min) 8分钟后因导管渗血 ,再次继续降温至鼻温 2 0 .3℃ ,肛温 2 4℃ ,微流量灌注 2 7分钟 ,恢复流量发现仍有出血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术后无一例死亡,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出院时彩超检查1例存在2 mm残余分流,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及早诊断、治疗,绝大多数得到根治,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先天性心脏病一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经左胸内PDA结扎术138例,经胸膜外PDA结扎术29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23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21例,PDA切断缝合术3例.结果:左胸内PDA结扎术后再通4例,胸膜外PDA结扎术后无再通病例,自体氧合温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后死亡2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后死亡1例,PDA切断缝合术后死亡1例.结论:15岁以下的病人可采用胸膜外导管结扎法,此法不进入胸膜腔,对肺干扰少,肺部并发症少;不置引流管,减轻病人痛苦.自体氧合沮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导管闭合术较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导管闭合术有操作简单,避免了低温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在术中明确房室瓣成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Preoperative pulmonary function, intracardiac pressures and degree of dyspnea were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in 102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ac surgery. The purpose was to seek a reliable method of prognosticating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especially after the use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hen the heart-lung pump was used, 24 of 30 patients with a vital capacity less than 80% of the predicted normal developed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whereas only eight of 41 patients with a normal vital capacity had this complication. In 26 patients where the vital capacity and gas diffusion were both normal, only three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Other single or combined pulmonary function abnormalities, including tests of the mechanics of breathing, were of no greater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The degree of dyspnea and the level of intracardiac pressures, although sometimes helpful, were often mislead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乳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在新生乳猪生后正常发育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4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2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50.8kPa)中3或11d形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TUNEL方法检测和观察肺小阻力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SMC)的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平滑肌细胞复制率在出生时即较高,出生后早期进一步升高。短期缺氧对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较长期缺氧(11d)引起肺血管重构显著变化同时,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显著增加;新生期无论在正常状态,缺氧或缺氧恢复阶段,在肺血管壁上均未见细胞凋亡阳性信号。结论: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重构与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平滑肌细胞增殖在严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在出生早期肺血管重构中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17.
封加涛  苏艳玲  龚光甫  胡冬煦  曹亚 《医学争鸣》2006,27(14):1300-1302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方法:将24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三组:轻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和无肺动脉高压7例,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者肺组织中NOS mRNA的表达. 结果:NOS mRNA表达水平在中重度肺高压组较轻度肺高压组和无肺高压组显著减低(P<0.05);NOS mRNA表达与肺高压肺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833, P<0.01). 结论:NOS, NO 参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肺组织NOS mRNA的表达, 随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方法。方法:超声从胸骨上、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右房、右室的扩大程度,房间隔缺损引流方向及上下腔静脉是否扩张等,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杲:手术证实的28例TAPVC患儿中26例超声诊断为TAPVC,1例超声诊断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诊断为三房心和TAPVC可能。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符合率为92.86%。28例TAPVC患儿中心上型17例,心内型11例。所有患儿的右房右室扩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心内型TAPVC中肺静脉干或4支肺静脉直接入右房或经冠状静脉窦入右房。心上型TAPVC经垂直静脉-左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入右房。结论:超声在胸骨上及剑突下多个切面探查可提高小儿TAPVC的诊断准确性。4支肺静脉各自入右房的TAPVC需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三房心鉴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10例右心室异常肌束,其中9例伴有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与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相似,术前诊断困难。右心导管结合右心室造影有助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简单、安全、正确的诊断方法。提出术中诊断和手术要点。本组无死亡或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