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硝苯呲啶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主动脉和心肌 Ca~(2+)的影响。结果表明硝苯吡啶对血清和心肌 Ca~(2+)影响较小,但能降低高脂刺激所增加的主动脉 Ca~(2+)水平,这可能是硝苯呲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们观察了硝苯吡啶对饲喂高胆固醇饮食诱发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果发现,硝苯吡啶(10mg/kg/day,皮下注射,共8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没有作用,但对主动脉粥样病变有影响,高脂对照组主动脉病变面积平均达9.620±1.267%,动脉壁干组织胆固醇含量12.697±1.239mg/g;而采用硝莱吡啶处理的动物(?)分别为2.866±1.872%(P<0.01)和6.442±1.133mg/g(P<0.005),表明硝苯吡啶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硝苯吡啶,即心痛定,是心绞痛患者常用药之一,但是利用其系钙通道阻断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1.硝苯吡啶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及高血压。 因钙离子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物质。钙转运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上的离子慢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使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乏足够的Ca~(2+),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窦房结慢反应细胞受抑制使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下降,Ca~(2+)内流被阻断,则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递质减少,而表现为抗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4.
硝苯吡啶治疗早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硝苯吡啶对早产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5 6例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口服硫酸舒喘灵和硝苯吡啶 ,以硫酸舒喘灵为对照 ,观察硝苯吡啶对早产的治疗与不良反应。结果 :口服硝苯吡啶后显效时间为 ( 3 .72± 1.74)小时 ,总累计时间为 ( 4 .15± 1.2 2 )天 ,延长孕周 ( 1.61± 0 .86)周 ,足月分娩率 5 3 .5 7% ,与硫酸舒喘灵同样有效 ,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血压降低、头痛、潮红等。结论 :硝苯吡啶对早产治疗有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①以Born和O′Brien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可见马钱子碱(Brucine,B)和士的宁(Strychnine,S)各10~(-5)~10~(-3)mol/L明显抑制ADP、Epi和Thrombin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用Fura-2/AM检测B对Thrombin诱导人血小板内游离钙[Ca~(2+)]i的变化。结果:静息[Ca~(2+)]i值为111.14±11.71nmol/L(n=12)。Thrombin诱导的[Ca~(2+)]i峰值为1015±36.38nmol/L。B10~(-4)、10~(-3)mol/L分别使Thrombin诱导的[Ca~(2+)]i值下降至328.68±17.81和94.17±4.9nmol/L。在EGTA螯合血小板外钙[Ca~(2+)]o情况下,Thrombin诱导的[Ca~(2+)]i峰值为218.55±56.2nmol/L与静息[Ca~(2+)]i相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Thrombin促血小板内钙释放;B10~(-4)、10~(-3)mol/L分别使其[Ca~(2+)]i值下降至89.93±6.31和75.49±4.37nmol/L,上述结果提示:B抑制Thrombin的促外钙内流及内钙释放,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正常青年人(青年对照组)、与患者同龄之正常人(同龄对照组)及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观察了运动试验和钙拮抗剂硝苯吡啶对上述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龄对照组的三种ATP酶活性均低于青年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的Na~+-K~+ATP酶活性低于同龄对照组,而Mg~(2+)ATP酶活性高于同龄对照组;运动试验后,同龄对照组Na~+-K~+ATP酶、冠心病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增高。冠心病患者服用硝苯吡啶后,前述的ATP酶的改变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凯时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及高黏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静脉滴注凯时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齐、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高黏血症病人共8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滴注凯时和硝普钠.结果①凯时和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和55.32%,凯时组疗效优于硝普钠组(P<0.05).②凯时与硝普钠用药前全血黏度(7.60±0.27)Pa.s,(7.60±0.22)Pa.s,血浆黏度(2.00±0.23)Pa.s,(1.56±0.13)Pa.s,血小板聚集分别为0.69±0.03,0.69±0.03.用药后全血黏度(7.20±0.13)Pa.s,(7.32±0.19)Pa.s,血浆黏度(1.60±0.15)Pa.s,(1.64±0.21)Pa.s,血小板聚集分别为0.56±0.05,0.69±0.03.两组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凯时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高黏血症的疗效优于硝普钠.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大鼠主动脉a_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时引起的收缩效应,分析其时相特征、与细胞内Ca~(2+)动力学的关系以及受体亚型基础。结果显示收缩可分成快速相与持续相两种成分。无Ca~(2+)灌流可阻断大部分持续相收缩,但对快速相收缩的影响很小。两时相收缩受硝苯吡啶的影响都很小,但都受选择性a_(1B)受体拮抗剂CEC的显著抑制,且浓度—抑制曲线一致。上述结果提示快速相收缩主要由细胞内储存Ca~(2+)动员引起,持续相收缩主要由细胞外Ca~(2+)通过非双氢吡啶敏感性钙通道进入引起。大鼠主动脉中主要含a_(1B)受体,两种时相的收缩主要均为a_(1B)受体激动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消炎痛与硝苯吡啶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症的疗效及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 6 2例病儿随机分为甲、乙组两组。甲组 30例采用消炎痛治疗。乙组 32例采用硝苯吡啶。两组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 ,尿次具有可比性 (P >0 .0 5 ) ,疗程均为 7天。结果 甲乙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90 .6 % (P >0 .0 5 ) ;用药 7天后分别减少至 12 .2± 3.6次 /d和 13.3± 3.8次 /d(P <0 .0 1)。不良反应甲组 9例 ,乙组 3例。结论 消炎痛与硝苯吡啶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症均有效 ,消炎痛的不良反应较硝苯吡啶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应用一些老药治疗偏头痛又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文就此进展做一介绍。一、硝苯吡啶 Meyer和Hardenberg对22例典型性、慢性以及丛集性偏头痛患者口服硝苯吡啶,每天30~180mg,结果三种类型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均显著减少。其治疗机理可能是硝苯吡啶抗血小板聚集,抑制5-HT、TXA_2、  相似文献   

11.
ADP、花生四烯酸、凝血酶、血栓素A_2(T×A_2)及Ca~(2+)等对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都有影响。Ca~(2+)是血小板的成分之一,血小板内Ca~(2+)含量的增减必然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所以,测定血小板内Ca~(2+)含量也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们测定了家兔血小板内Ca~(2+)的含量,以供国内广大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维拉帕米(VR)治疗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SVT)时红细胞钙泵和Ca~(2+)变化进行对此研究,正常人30名红细胞内Ca~(2+)为0.32±0.02μmol/gHb,红细胞膜钙泵为44.1±1.8μmol·Pi~(-1)·gHb~(-1)·h~(-1)。SVT 53例发病时,红细胞内Ca~(2+)为0.47±0.02μmol/gHb,膜钙泵为07.5±2.5μmol·Pi~(-1)·gHb~(-1)·h~(-1),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109例小儿肺炎、肺炎并心力衰竭(简称肺炎心衰)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结果:肺炎组:88例、SOD:227.22±28.09μg/L,LPO:4.4±2.0nmol/L,Ca~(2+):2.23±0.21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LPO均增高,Ca~(2+)浓度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炎心衰组21例,SOD:193.85±17.52μg/L,LPO:5.94±3.10nmol/L,Ca~(2+):2.07±0.15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O升高,SOD,Ca~(2+)降低,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肺炎心衰时机体失代偿,产生SOD能力降低,自由基产生增加,过剩的自由基破坏细胞结构,形成脂质过氧化物,Ca~(2+)因细胞内外巨大浓度差内流,进一步造成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活力与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血小板活力与胞外Ca~(2+)浓度间的关系作了观察。证明在家兔和大鼠的柠檬酸盐抗凝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中,以不同的激活剂激活血小板时,其变形速率不因外加不同剂量的Ca~(2+)有所改变;而释放和聚集活力则随外加Ca~(2+)的剂量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动物试验中,在其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外加一定量的Ca~(2+)以使血小板活力充分发挥很有必要,以满足当时血小板赖钙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硝苯吡啶维持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硝苯吡啶长期维持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硝苯吡啶长期维持组 (治疗组 ) 17例与保肝治疗组 (对照组 ) 17例 ,同时观察血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原胶原 (pcⅢ )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的宽度 (DPV)、血流量 (Fpv)。结果 :治疗组 ,血白蛋白、HA、pcⅢ、DPV、Fpv在治疗第 2月分别为 :32 .79± 0 .78g/L、5 32 .7± 2 18.6ng/ml、171.2± 5 6 .3ng/ml、1.5 3± 0 .2 7cm、12 74.2± 314.3ml/min ,其后以上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 1a分别为 :37.37± 0 .82g/L、376 .3± 16 4.6ng/ml、12 8.6± 36 .6ng/ml、1.33± 0 .2 9cm、92 8.5± 316 .6ml/min ,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硝苯吡啶能早期、确切、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 ,改善肝功能 ,升高血白蛋白 ,减轻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高盐诱导的盐敏感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在体实验选用2月龄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dahl salt-sensitive,Dahl SS)25只随机分为三组:给予低盐(0.12%NaCl,LS)、高盐(8%NaCl,HS)和血小板抑制剂(8%NaCl+血小板抑制剂,HS+bus)处理6周。尾袖法检测大鼠动脉血压,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内Ca~(2+)浓度、血小板-白细胞聚集(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ion,PLA)和主动脉血管中免疫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的表达。体外实验分离SD大鼠血小板,分为正常盐组(0.9%NaCl)和高盐组(1.3%NaCl),检测血小板内Ca~(2+)浓度和p-selectin表达的差异。结果与低盐组相比,高盐喂养的Dahl SS大鼠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的比例及主动脉血管免疫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多,血清炎症因子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小板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高盐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外周血PLA和主动脉血管免疫细胞的比例,并且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IL-6的释放;体外分离纯化的大鼠血小板经高盐处理后,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血小板表面p-selectin表达增多(P0.05)。结论高盐通过活化血小板激活血管炎症参与了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高盐诱导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有关。但是,高盐如何导致血小板活化,以及血小板活化后如何通过炎症反应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上观察了牛磺酸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的影响呈双向性,即低Ca~(2+)浓度(5μmol/L)时促进,而高Ca~(2+)浓度(5mmol/L)时抑制脂质体聚集。牛磺酸的上述作用受脂质体内Na~+和K~+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牛磺酸具有缓冲Ca~(2+)效应的作用,这可能是牛磺酸能有效调节细胞钙稳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观察到HIP_2、APT_4和HI1173种刺激型McAb均能使PRP中血小板细胞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actin)含量增加,而钙调蛋白抑制剂(EBB)则能显著抑制HIP_2和APT_4引起的肌动蛋白增加,抑制率分别为76.3%和48.95%,但不抑制HI117引起的肌动蛋白增加。此外,EBB能完全抑制APT_4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部分抑制HIP_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不抑制HI117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将3种刺激型McAb加入经0.3mmol/L EDTA溶液洗涤过3次的血小板悬液中,无透光度改变,也没有肌动蛋白动员,提示此3种McAb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肌动蛋白动员除与Ca~(2+)有关外,还与血浆中某种(些)因子有关,Ca~(2+)—钙调蛋白系统在HIP_2,APT_4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肌动蛋白动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 B(消心痛组38例)。对照组 C(硝苯吡啶+消心痛组47例)比较。结果提示:硝苯吡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 B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x~2=4.06,P<0.05);硝苯吡啶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4.2%,对照组 B 为44.7%,其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硝苯吡啶组和对照组 C 比较,临床或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魏酸乙酯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其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阿魏酸乙酯抗二磷酸腺苷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及其对血小板细胞内钙波动的影响 .方法 在含有阿魏酸乙酯和阿魏酸的兔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中加入 ADP诱导血小板的集聚 ,以 2 0 0 m L· L- 1聚乙二醇为对照 ,用 TYXN- 91智能血液凝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细胞聚集时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不同终浓度 (0 .1,0 .5 ,1.5和 3.0 mm ol· L- 1 )的阿魏酸乙酯对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数分别为(% ) 2 6 .3± 3.3,33.4± 2 .4,73.4± 3.1和 94.9± 2 .7,均显著高于等浓度的阿魏酸水平 (n=8,P<0 .0 5 ) .在阿魏酸乙酯作用下 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Δ FI)为 4.6± 1.7,明显低于对照值ΔFI(10 .3± 2 .6 ) (n=8,P<0 .0 1) .结论 阿魏酸乙酯抑制由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魏酸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