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了解某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收集的52例严重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本次统计中严重ADR的发生人群以女性居多,年龄段多集中在中老年,原患疾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涉及的药品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最多;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最多,其次为静脉滴注;以肝胆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紊乱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继续加强精神类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78例严重A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严重ADR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用药、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内容.结果 1... 相似文献
7.
8.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本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上报的ADR病例报告共861份,其中严重ADR报告116份(占13.47%),而新的严重ADR报告27份(占3.14%);男性(61例)略多于女性(54例);40岁以上人群居多(占78.45%);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81.03%);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引发严重ADR居多;严重ADR主要造成全身性损害,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骨髓抑制、发热、肝肾功能损伤等。结论 建议加强ADR及严重ADR的监测,尤其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预防和减少严重ADR对患者的严重伤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2016年至2020年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等。结果:43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患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为234例,占53.55%。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511例次,注射制剂占比86.11%其中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占比较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需引起特殊重视,规范临床治疗,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及严重程度)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经综合评价,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在给药途径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严重不良反应(S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的S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SADR中,口服给药引起的占69.70%,抗微生物药占44.33%;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66.98%。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齐鲁药事》2014,(9)
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探讨预防严重ADR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46例严重ADR报告表,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严重ADR中,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严重ADR例数最多(89例,60.96%),其次为口服给药(52例,35.62%);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ADR最多,其次为心脑血管药物和中药制剂;ADR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炎、重症皮疹等表现为主;90例严重ADR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2例危及生命。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探讨预防严重ADR发生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162例严重ADR报告表,分别按患者年龄与性别、过敏史、原患疾病、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口服给药引起的严重ADR例数最多(103例,63.6%),医生和护士上报仅11例(6.8%),用药时间为1~289 d,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引起的严重ADR最多,ADR临床表现以重症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表现为主.结论 利用严重ADR的基因遗传基础,发挥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反馈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现对某地区严重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为医务人员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数据库中筛选出519例严重ADR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519例严重ADR病例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ADR的比例很高,占7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抗肿瘤药物153例(23.25%),抗生素118例(17.93%)和中药注射剂41例(6.23%).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是发生严重ADR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发生严重ADR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占76.75%.严重ADR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为用药当天,甚至用药后几分钟,最长的993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病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ADR,同时要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10)
<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现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对本院2012年收集的201例严重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至2011年期间上报的120例ADR报告,统计分析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的临床表现。结果 12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率最高是抗菌药物,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静脉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应该给予ADR监测工作高度重视,强化意识,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