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临床状况良好。临床随访28例,状况均良好;CT随访18例,示8例动脉瘤缩小或消失;造影随访15例.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瘤体缩小,2例载瘤动脉再通,1例栓塞后动脉瘤复发。结论对于手术罔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对球囊闭塞载瘤动脉近段以及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术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治疗的21例巨大动脉瘤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载瘤动脉闭塞试验(BOD阳性,首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再行血管球囊闭塞。结果 21例巨大动脉瘤病例中,单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7例,联合颅内外搭桥4例。术后随访17例,6个月动脉瘤内血栓形成,2例动脉瘤缩小;2例3年后动脉瘤消失,2例颈内外动脉搭桥术随访3~4年,血管造影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直接手术和填塞难以治愈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载瘤动脉球囊闭塞以及联合颅内外搭桥术是一种有效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薛振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4):284-286,28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血管内治疗和随访的资料。按Hunt-Kosnik分级,其中0级3例,Ⅰ~Ⅱ级14例,Ⅲ~Ⅳ级3例。共22个动脉瘤,其瘤体最长径均≤3 mm,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和眼动脉瘤分别为4个,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各2个,脉络膜前、垂体上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各1个。采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22个动脉瘤,其中3个辅以支架,2个栓塞过程中临时使用球囊。结果 22个动脉瘤均被栓塞,其中6个(27.3%)达致密栓塞,余16个(72.7%)为不完全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解脱后部分脱出支架网眼1例,而后再置入1个支架将其贴在两层支架之间。20例患者临床随访6~36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比较安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巨大动脉瘤是指直径超过25mm的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5%~7%,有人报告可达到20%以上。按其生长部位有手术指征的死亡率占5.6%~37.5%,各家报道不一。但亦有相当一部分生长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椎动脉颅颈交界处等部位,,手术风险难度极大,死亡率相当高为此笔者对此类病例通、。,过瘤内GDC或瘤内 载瘤动脉或单纯载瘤动脉可脱球囊闭塞等方法,成功治疗了例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4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7岁,平均54岁。1.2临床表现病史最短1d,最长5年;4例患者均有头痛病史视力改变者例肢体面部麻木者例,2,、… 相似文献
5.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4年.我们对3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疗效良好。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24例为第1次出血,6例曾有SAH史。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2例。7例后交通动脉瘤有动眼神经压迫症状,3例椎-基底动脉瘤有脑干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探讨脑血管造影和载瘤动脉闭塞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上的作用及特点。方法6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根据其脑血管造影的特点采取血管内介入方法[可脱式球囊和(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近端53例、闭塞载瘤动脉两端后孤立动脉瘤7例;其中23例闭塞前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果出院时Rankin评分分级: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7例中轻残3例,合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组23例中死亡1例、重残2例。1-6年的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结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行球囊瘤内栓塞治疗,5例行载瘤动脉球囊闭塞术,26例行GDC栓塞治疗。结果26例GDC栓塞患者中,100%栓塞16例,90~95%栓塞8例,不到90%栓塞2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脑血栓形成2例,未出现动脉瘤破裂;34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无植物生存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尤其是GDC的广泛应用,多数颅内动脉瘤可以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大、巨大动脉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大、巨大型动脉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瘤动脉治疗27例颅内大、巨大动脉瘤。结果血管内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颅内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巨大型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95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1个,大脑中动脉瘤18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45例,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治疗23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CTA或者DSA)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23枚支架到位满意。79个动脉瘤完全闭塞,13个闭塞95%以上,3个闭塞95%以下。并发症5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GAs)血管内治疗的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GAs血管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载瘤动脉闭塞病人中,1例术后2月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术后3个月出现脑缺血症状。9例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的病人,1例完全栓塞,8例有不同程度的弹簧圈移位。4例覆膜支架病人,1例术后6小时GAs再次破裂导致死亡,3例GAs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GAs是安全、有效的,首选载瘤动脉闭塞,弹簧圈部分栓塞能够减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能够增加动脉瘤致密栓塞的可能,降低复发率,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优化,覆膜支架有希望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治疗16例1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动脉瘤破裂10例,未破裂5例,复发1例;采用单纯支架治疗3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3例。结果本组支架均成功释放。13例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病人中,动脉瘤致密栓塞9例,瘤颈残留1例,瘤体显影3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大脑中动脉上千闭塞,但无临床症状)。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0-2分14例。4分1例,6分1例。本组均获临床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9例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5.8个月;动脉瘤均保持稳定或改善,载瘤动脉无支架内狭窄。结论自膨胀颅内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方法、结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病人29例。动脉瘤直径15~25mm15例,〉25mm14例。22例为真性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4例;行GDC栓塞12例,支架辅助GDC栓塞3例,GDC栓塞加Onyx栓塞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在术前进行Matas训练过程中载瘤动脉自行闭塞1例。7例为假性动脉瘤.采用球囊加GDC栓塞载瘤动脉1例,覆膜支架置人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本组行1次栓塞27例,2次栓塞1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存活28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行DSA复查9例,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7例,复发2例(为80%栓塞病人),其中1例改行手术夹闭治疗,1例临床观察。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独或联合采用GDC、Onyx、微支架、覆膜支架及球囊等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动脉瘤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自膨式支架Neuroform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应用Neuroform支架治疗12例病人的14个宽颈动脉瘤.瘤颈宽度介于2.0~10.6mm.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围手术期均口服血小板抑制剂药物。结果14个Neuroform支架均成功释放。动脉瘤完全栓塞10个,次全栓塞1个,不全栓塞3个。临床随访2~10个月,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2例。2例病人分别在栓塞后4个月及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支架移位。结论Neuroform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技术.需进一步扩大病例和长期随访以客观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前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附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61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10.0mm,病情按Hunt-Hess分级I级23例,Ⅱ级27例,Ⅲ级10例,Ⅳ级l例。结果均经DSA确诊后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59例(59枚)前交通动脉瘤腔完全闭塞,2例(2枚)遗留少许残颈显影。经DSA随诊15例发现1例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及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栓塞可达到止血作用。大宗病例的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我院1986年元月至1996年12月以显微手术治愈颅内动脉瘤36例。方法:均经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除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内动脉“放风筝”栓塞,其余35例均行Yasargil翼点开顿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33例,2例巨大动脉瘤先行结扎再切除。结果:本组36例痊愈35例,良好1例,无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经Yasargil翼点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顿内巨大动脉瘤先结扎瘤颈后切除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28例.可解脱式弹簧圈(DCS)栓塞18例,多点电解脱弹簧圈(EDC)栓塞42例。结果100%闭塞70例.95%~90%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包括微弹簧圈移位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栓塞的致密程度。方法对26例30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使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23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1例。动脉瘤最大径3.7~18mm,平均(8.6±3.6)mm。结果完全致密栓塞21个,瘤颈残瘤5个,部分栓塞1个。栓塞密度为19%~154%,平均(67.6±32.3)%。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脑室引流术致严重血管痉挛及颅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但是否可减少栓塞后动脉瘤复发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与血管内栓塞可行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瘤体指向前方的动脉瘤和瘤体指向上方的动脉瘤成功栓塞率分别为91.6%和73.3%,而瘤体指向下方的动脉瘤成功栓塞率只有50.0%,窄颈动脉瘤(成功栓塞率75.8%)比宽颈动脉瘤(成功栓塞率57.1%)更易成功栓塞。75.7%的小动脉瘤(<10mm)及33.3%的大动脉瘤(≥10mm)成功栓塞。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是术前评估血管内栓塞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