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早期乳腺癌妇女术后服用三苯氧胺的时间至少5年是否是最佳方案?不同的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独立的研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瑞典Rutqvist等发现,对于绝经后小于75岁、淋巴结阳性或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辅助治疗5年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高于2年者,但这仅限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在另一项设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中,Fisher等跟踪10年发现,对雌激素受体阳性和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5年是有益的,然而,继续服用则没有更多的好处。Swain强调,关于超过5年时间三苯氧胺治疗的利弊,有待继续探讨。她指出应有更多的有…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向国内肿瘤学家发表了一项声明,推荐三苯氧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期限为5年。此项声明是继国家外科辅助乳癌、肠癌项目(NSABP)决定停止一项临床试验而发表的。在该试验中,研究人员对淋巴结阴性、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的期限5年和10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那些服用药物超过5年的患者没有更多的益处。1172例的病人中已服三苯氧胺满5年而没有复发的,再随机地分为继续服用三本氧胶组(20mg/日)和安慰剂组。经4年随访继续服药组和安慰剂组无瘤生存分别为86%和92%。结论倾向于服用5…  相似文献   

3.
朱丽红 《中国肿瘤》1999,8(9):423-423
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第34届年会上,HlldiS博士报告了早期乳腺癌的全身辅助治疗,包括:①单独使用三苯氧胺(TAM);②TAM加化疗;③在CAF或CMF基础上,加或不加TAM;④taxanes治疗;⑤ralchne治疗。HudiS博士总结55个随机实验中的37000名患者或三苯氧胺试验中87%的患者,包括18000名ER阳性患者;12000名雌激素受体性质本知的患者,假设其中2/3是ER阳性;及sttX)名ER阴性的患者。约1/2绝经前和3/4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是ER阳性。患者分别服用TAMI、2、5年或更长时间。l三苯氧胺治疗对于ER阴性患者,TAM对降低复…  相似文献   

4.
三苯氧胺(Tamoxifen)作为一种非甾类雌激素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它又表现出类雌激素效应。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监测了5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三苯氧胺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变化,报告如下:一般资...  相似文献   

5.
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已得到普遍的运用,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1]。作者从1995年4月一1997年4月采用术前化疗加较大剂量三苯氧胺作为可手术乳腺癌的术前常规用药,经临床初步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可手术乳腺癌共36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从32岁一77岁,中位年龄48.5岁。用药方法:采用CMF方案或CAF方案,每周一次,共3—4周。三苯氧胺20mg,每日二次,口服3—4周。术后1周内继续上述方案治疗。结果:CR3例(占8.3%),PR25例,(占69.4%),SD8例(占22.2%)。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得…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以来,辅助性三苯氧胺治疗已广泛用于早期乳癌。然而,据报道三苯氧胺对子宫的雌激素效应使宫体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最近临床试验中发现,胃肠道癌尤其是结肠癌和胃癌发病率升高与三苯氧胺治疗有关,SEER项目中报告了87 323例乳癌妇女继发性癌的危险性。选择1980~1992年间50岁或50岁以上的诊为早期乳癌、存活至少2个月的病例,其中14 358例在治疗第一阶段已接受激素治疗,划为三苯氧胺组,非三苯氧胺组72963例。继发性癌的观察期望值比率利用标准法进行计算。 初诊即接受三苯氧胺治疗的乳癌病人发生继发性  相似文献   

7.
对淋巴结无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妇女,连续采用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达五年以上并无益处。这是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根据NationalSurgicalAd-juvantBreastandBowel研究方案B-14的研究资料,于1996年11月公布的结论。NCI认为“连续使用三苯氧胺五年以上,可能产生损害性的麻烦。有二项临床试验都提示连续使用三苯氧胺超过五年的妇女比使用三苯氧胺五年的妇女肿瘤复发的可能性更大。”好几项临床试验将服用三苯氧胺2年和3~5年者进行比较,试图确定最佳治疗期,在其中期报告中,“全部证据都提示治疗期五年是最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三苯氧胺加中成药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附12例报告)王义程,丁凌,鲁志诚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一般均采用姑息性放疗和化疗,然而目前内分泌及中成药的治疗逐渐被重视,本院近二年来收住因各种原因拒绝接受化疗的12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服用TAM(三苯氧胺)加中...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期和复发乳腺癌目前主要采用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因其疗效高而副作用低被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随着近年来三苯氧胺的广泛应用.使得治疗后复发且对三本氧肢无效或耐药的乳癌数量逐渐增多;相反,孕酮由于作用机制和三苯氧胺不同,加大剂量时疗效有提高,已成为进展期乳腺癌的第二线内分泌治疗药物「门。本组观察了经大剂量甲地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晚期乳腺癌(女性)共24例,其中2例原发,22例术后复发,均无手术和放疗指证,平均年龄61.9(40~89)岁,生活质量指数(KPS)≥40,预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促进雌性小鼠移植性肉瘤180生长马润娣,于廷曦,张爱仙,于立坚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室(西安市710003)非类固醇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oxifen)自1973年以来即被广泛地用于乳腺癌的姑息治疗。一般认为,三苯氧胺的抗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平消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单纯三苯氧胺组(对照组54例),平消胶囊+三苯氧胺组(试验组54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结论:平消胶囊使乳腺癌后期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延长生存时间,有价值,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松祥 《肿瘤学杂志》2011,17(12):956-957
[目的]评价围绝经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6例ER、PR阳性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诊资料,B超下评价子宫内膜厚度。[结果]46例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引起36例(78.26%)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但常在15mm以下,仅4例(8.70%)在15mm以上。未见子宫内膜癌。[结论]围绝经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是安全的,但随诊期间应监测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召开的第17届SanAntonio乳腺癌研讨会的年会上,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科主任J.E.Mortimer介绍说,一组50名平均年龄53岁的妇女,其中88%已绝经;她们为了预防乳腺癌复发而服用三苯氧胺,结果一半以上(53%)都出现了性交疼痛。Mortimer是通过信访(包括检测雌激素水平的Pap涂片)了解到,患者每次性交时,都感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很难达到性欲高潮。他解释说三苯氧胺对身体有双重作用,对乳腺有抗雌激素效果,而对机体又有雌激素效应;迄今,对雌激素反应十分敏感的阴道,三苯氧胺起着什么作用,却从未被报道过。该资料中还…  相似文献   

14.
《癌症》1993,(6)
从1976年开始研究,对男性乳腺癌Ⅱ期病人和可行手术的Ⅲ期病人给予三苯氧胺辅助治疗1年,1988年增加到2年。所有病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是根治术或简化根治术加放射治疗。这类疾病人数较少,不能做随机试验。通过39个病人的平均随访49个月分析,三苯氧胺的治疗是有益的。在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中,未见报告有严重副作用。应用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男性乳腺癌,这是首次病例报告。结论是三苯氧胺辅助治疗仅有轻度不适,而更重要是提高无瘤生存率,恢复健康。这些病人最年轻的39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62岁。Ⅱ期病人19人,Ⅲ期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635例。年龄20~55岁,其中20~30岁70例(26.77%);31~40岁306例(48.18%);41-50岁107例(16.85%)。全部病例均用三苯氧胺治疗,显效540例(85%),有效51例(8%)。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副作用少,疗效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乳腺癌和大肠癌外科辅助治疗研究工程(NSABP)的研究结果表明,妇女的乳腺癌和淋巴结无转移,雌激素受体(见阳性者,用化疗加三未氧胶作外科辅助治疗的效果,大大超过单用三苯氧胺。这一研究结果是由鹏.ABP的科学主席,D狗讪如大学杰出的外科教授认r报道的。本组的乳腺癌病人,占此类病人的15%-30%,人组病人2363例,随机地分成3组,788人单用三苯氧肢,786例为三苯氧胺加用6个疗程的氯甲蝶呼和5—Fu,以后再用甲酸四氢叶酸,另外的789例接受三苯氧胶合并环磷酸肢、氨甲噪呼和5-Fu。接受化疗与三苯氧胺合用者,随诊5年后,…  相似文献   

17.
三苯氧胺的可能副作用──卵巢囊肿曹明智,徐卓玉,刘铮,刘国津本文报道2例绝经前乳腺癌术后病人服用三苯氧胺(TAM)后出现卵巢囊肿,并就其发生机制作简要探讨。病例1,高××,女,36岁。月经生育史:初潮17岁,月经规律,初产年龄30岁,未哺乳。19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比较三苯氧胺与来曲唑的疗效。方法 51例绝经后乳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三苯氧胺组26例采用三苯氧胺治疗,来曲唑组25例采用来曲唑治疗,比较并且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来曲唑组的总有效率为68.0%,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的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毒副反应均较轻。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治疗安全有效,而且来曲唑治疗效果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美国外科乳腺和肠道辅助项目负责人MFishar医生宣布,他们在历史上首次证明,乳腺癌不仅可以治疗,而且可以加以预防。一共有13388名具有患乳腺癌危险性的35岁以上的妇女参与了这项临床试验,她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服用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胶,平均时间为4年;另一组服用安慰剂。结果表明:服用三苯氧肢组的妇女中发生了85例浸润性乳腺癌,而服用安慰剂的妇女中发生了154例浸润性乳腺癌,三本氧胺使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下降45%。但值得指出的是三苯氧联可引起三个少见的副作用:一是子宫内膜癌,三苯氧肢组发生对例,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长期行三苯氧胺治疗对乳腺第二原发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985年1月~1990年12月6年间收治的874例女性乳腺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的病人共21例。根据是否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将病人分为2组。其中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三苯氧胺组)的病人52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8年(4.5~10年),三苯氧胺治疗剂量为每天20mg,服用时间为2~5年,有8例病人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为1.5%。未用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的病人35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7.0年(5~10年),有13例病人发生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为3.7%。三苯氧胺组的乳腺第二原发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三苯氧胺有预防乳腺第二原发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