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3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sdLDL-C、Hcy水平;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辨证分型。结果脑梗死常见中医证型有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组、风痰瘀阻组和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痰湿蒙神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sdLDL-C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和风痰瘀阻组(P0.01);气虚血瘀组的sdLDL-C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5);气虚血瘀组和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火亢组和痰湿蒙神组(P0.01);痰热腑实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组和阴虚风动组(P0.01);风火上扰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cy水平高于风痰火亢组(P0.05)。脑梗死中医证型与sdLDL-C、Hcy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Hcy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孙丽红 《国医论坛》2006,21(2):13-15
中风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笔者在<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证治分型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认为中风可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风火上扰清窍,痰热内闭心窍,痰湿蒙塞心神,元气败脱、心神散乱等9个证型.通过对中风证型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又认为活血化瘀法与中风证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活血化瘀法是古今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脑肠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中风急性期(发病时间7 d)患者50例,于入院后第1日测定血浆脑肠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中医证型,与阴性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 (1)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血浆MT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与风痰瘀阻组MLT值较其他证型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MTL值显著低于其他组。(2)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GA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较风痰火亢组、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升高;风火上扰组GA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3)风痰火亢组、痰热腑实组、风痰瘀阻组、气虚血瘀组血浆CCK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气虚血瘀组CCK水平较风火上扰组显著升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部分证型血浆脑肠肽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脑梗死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7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0.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血浆Hcy水平较其他6型明显增高(P< .05);痰热腑实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的血清hs-CRP水平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及痰湿蒙神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液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Hcy、HsCR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健康对照者血浆Hey及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溶栓时间窗外中风急性期1周内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分布及其与不同中风诊断标准证型判定的相关性。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溶栓时间窗外中风病发病1周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对所有患者按照中风一代标准(1986)、二代标准(1996)分别进行证型判定,同时进行证候要素判定。结果: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脑出血与脑梗死证候要素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不同时间入院脑梗死、脑出血证候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证候要素的脑梗死、脑出血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代标准中,脑梗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一代标准)与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脑出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与NIHSS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与阴虚阳亢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在二代标准中,脑梗死痰热腑实证与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脑出血风痰瘀阻证与NIHSS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脑出血痰热腑实证与阴虚阳亢证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在发病1周内,溶栓时间窗外脑梗死与脑出血证候要素程度分布基本一致,证型的判定不一定是所有相关证候要素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通腑醒神口服液治疗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腑醒神口服液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加用通腑醒神口服液100ml/次,2次,d,20d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血清TNF-α,血黏度水平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果 治疗前,脑梗死患者血浆ET-1、血清TNF-α、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治疗后,通腑醒神口服液组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72.5%)(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ET-1、血清TNF-α、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FI水平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 通腑醒神口服液配合常规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塞消栓汤治疗脑梗死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再采用多导睡眠图(PSG)诊断兼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辨证为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共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塞消栓汤,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复查PSG,重点观察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低通气时间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通塞消栓汤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兼OSAH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兼能改善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缩短低通气时间,使90%以下血氧饱和度总时间明显减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塞消栓汤与常规治疗合用对脑梗死兼OSAH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排风饮加味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的疗效.方法 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风饮加味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血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凝指标,探讨与中医临床证型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400例急性脑梗死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热内闭型和痰湿蒙塞证候患者血常规,凝血三项指标进行测定,并与60例正常患者对照。结果:脑梗死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及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组、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痰热内闭组和痰湿蒙塞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临床证型与血凝指标变化相关性不明显,可以认为,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又名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程长、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邪特点相类似,故古人命名为中风,根据不同的症候中风又分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阴虚风动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现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03例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及头颅MR-DWI检查,观察患者梗死病灶部位、大小及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125例,风火上扰证49例,气虚血瘀证64例,阴虚风动证38例,痰热腑实证27例。不同梗死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梗死病灶在基底节区以风痰阻络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干部位以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叶部位以痰热腑实证多见,梗死病灶在小脑部位以风火上扰证多见(P <0.05)。不同梗死病灶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腔隙性脑梗死中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居多,局灶性脑梗死中气虚血瘀证多见,大面积脑梗死中痰热腑实证多见(P <0.05)。不同中医证型梗死病灶ADC值之间,以及各组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 <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介绍范吉平教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寒凝血瘀、肝郁化火、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气滞血瘀、情志过极,外因多为风寒外袭;邪扰清空、闭阻脑络、清窍不利是偏头痛发生的主要病机;诊疗重视舌诊,善用引经药和虫类药。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多属肝、肾两经病变,兼及于脾,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以肝风、肝火最为急迫。本病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在治疗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亦可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肾健脾柔肝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相结合。日常应注意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入选的309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结果: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痰热腑实证105例(占34.0%),气虚血瘀证90例(占29.1%),风痰上扰证64例(占20.7%),痰瘀阻络证50例(占16.2%)。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讧候分型以痰热腑实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再次为风痰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相对最少。本研究还发现痰瘀互结,腑气不通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证候特征,提出祛瘀涤痰通腑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是脏腑虚损,肾精亏少,气机不畅,水津输布不利,聚生痰浊,阻滞经脉致血行不畅,使痰瘀互结,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机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是基本治法,痰湿重者,宜温脾醒脑;痰火盛者,宜清肝熄风;风痰盛者,宜豁痰通络;肾亏夹痰者,宜滋肾化痰。  相似文献   

17.
王陈妮  刘燕 《河南中医》2020,40(2):199-202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指出,痛风的发生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为本,痰湿瘀血内结,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其治疗痛风以虚实为纲,气血为本,如辨为气血不足者,用参五秦艽汤加减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如辨为营卫失调者,用续断丸以益气养荣,补益肝肾;如辨为风湿痹阻者,采用消风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如辨为湿热内蕴者,采用二妙散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如辨为瘀血痹阻者,采用舒筋散温通经脉,活血散瘀;如辨为痰瘀互结者,采用赶痛汤活血祛痰通络;如辨为劳倦过度者,采用十全大补汤益气补血等。治则明确,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以固护脾胃,调理气血为特点;治法灵活,补虚以健脾补肾,补益气血为主,配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等攻邪治法;提倡内外兼治,善用中药内服及熨法、雷火针法外治;组方严谨,药物配伍以寒热并用、固护脾胃、重调气血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络病理论认识高血压与脑梗死,二者病理因素均为风火痰瘀虚,病在血脉,其病机变化符合络病气机郁滞、络脉痹阻、络脉绌急、络脉不荣及络脉损伤。  相似文献   

19.
王涛  齐姣  王颖  陈小静 《河北中医》2012,34(2):186-187,202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中经络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风痰阻络型占51.3%,肝阳暴亢型占35.4%,气虚血瘀型占6.0%,阴虚风动型占7.3%;青年脑梗死患者CRP、FPG、血脂、Hcy在各个证型中均有变化,但风痰阻络型CRP、血脂、Hcy均有明显变化(P<0.05,P<0.01),FPG在证型中无明显变化,但气虚血瘀型中FPG变化相对明显(P<0.05,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中医辨证以风痰阻络、肝阳暴亢为主,CRP、FPG、血脂、Hcy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