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物塑化标本的体育美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人类体能和智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发展和锻练自己的体能、激发生命活力、激发创造精神的手段和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创造着各种体育运动,并用壁画、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的方式去记录、表现这些体育运动,再现和赞美体育运动中人的生命活力与精神。直到20世纪70年代生物塑化技术诞生之前,所有的人体或反映体育运动的艺术作品都没有用真正的人体标本制作。生物塑化技术的发明不仅是医学教学及标本保存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也为人类体育美学效应的展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1生物塑化技术的产生及应用生物塑化技术是…  相似文献   

3.
病理学是一门注重形态教学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实验课是学习病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形象、直观的病理大体标本是病理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具,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但是,现在大多数病理大体标本均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在教学过程中散发出甲醛气体,直接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学生对大体标本"敬而远之",影响教学效果.为改善此现象,我们尝试将福尔马林浸泡的病理标本利用硅橡胶浸渍技术进行塑化处理.硅橡胶塑化技术是由德国学者von Hagens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这项技术主要利用硅橡胶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渗透,取代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1].利用塑化技术制作的病理标本无气味,亦能很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可触摸,存放时间长,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5.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  相似文献   

6.
生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塑化技术的逐渐推广 ,人们不断摸索塑化标本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并加以改进。生物塑化技术主要是可以从液态硬化成固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置换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并保持原有组织形态结构 ,从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丙酮置换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 ,此后采用真空负压促使丙酮离开组织细胞 ,留下的空间则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填充 ,最后经硬化处理使组织内聚合物形成固态[1,3 ,5]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因地置宜开展标本塑化制作 ,现根据本人在香港大学和国内参加标本塑化工作的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供同行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羊驼、马、鲨鱼经过选材、测量、固定、剥皮、鞣质、生物塑化等流程,完成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不仅具有生物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便于保存的特点,还能更好的展示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还能展示动物的皮毛,使标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生物类文物标本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折了我国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现状和开展对生物类文物保存研究的紧迫性 ;介绍了引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生物类文物标本进行塑化保存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对生物类文物长期优质保存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断层塑化技术在断层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塑化切片技术,将标本塑化后,再用钻石线锯切制成最薄可达20μm的断层标本;②薄片塑化技术,适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塑化标本已在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8]。制作塑化标本,一般选择经调色乳胶或其它填充剂灌注过的或没有灌注过的标本,这两种标本在丙酮脱水、脱脂塑化后,其血管、神经颜色都很接近,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1.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自从Hargens发明生物塑化技术以来,国内已有医学院校将此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我们引进了Hargens的生物塑化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塑化标本,以适应药学院教学模式转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塑化标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德兴  张文光 《解剖学研究》1999,21(2):142-142,136
<正> 为改善人体解剖学与生命学科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条件,塑化标本将可能取代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成为教学标本的主流.为此,我们依据Har-gens发明的生物塑化技术,对某些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进行了塑化尝试,获得了成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 人体心脏、肾、脾、手等教学标本.10%甲醛、生理盐水、50~100%丙酮溶液、酒精、麝香草酚、硝酸钾、苯甲酸、甘油、硅橡胶(南京苏艺厂产品)、硬化剂等.1.2 方法1.21标本制备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人体心脏、肾、脾及手等标本,先用自来水冲洗2~3天,尽量除去标本残留的福尔马林后,再作精细解剖以确保高质量的塑化效果.1.2.2 标本的脱水脱脂 以梯级浓度丙酮(50%~55%~60%~65%~刀%~75%~80%~85%~90%~95%~100%)对标本进行逐级的脱水处理,各级丙酮浸泡3~5天,浸泡脱水时间共约为30~35天.1.2.3 标本的硅胶塑化 将经脱水、脱脂处理后的标本移入南京苏艺工厂生产的生物塑化硅胶内,在真空、间断负压条件下浸透处理,全过程约需30天左右.在浸胶过程中须确保标本全浸没于液面之下,并经常翻动,以保证标本各面与硅胶的完全接触.  相似文献   

13.
启东肝癌高发区队列样本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启东是我国的肝癌高发区,自1972年以来,启东现场采用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等方法,对肝癌的病因、肝癌的诊断和肝癌的治疗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通过采集并分析大量血样、尿样及其他标本,为肝癌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医学和生物学证据。20世纪80年代末尝试建立生物标本库,为启东肝癌研究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增加了竞争力。现把我所生物样本库的建立与应用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低温真空脱水法在生物塑化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皓天  陈忠民 《解剖学杂志》2007,30(5):581-581,596
在整个生物塑化标本制作的过程中脱水是整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如果脱水不完全就会影响后期胶水的浸渍和固化效果,还会导致标本的发霉腐败.现将我在生物塑化标本制作过程中低温真空脱水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温条件下大体标本生物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以南京、重庆为代表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技术,而以大连、青岛为代表采用低温连续真空渗透技术;但制作技术的复杂性、关键技术未普及以及设备昂贵,使应用受限。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国内报道颇多,但是对其详细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塑化标本颜色加深的原因、影响塑化标本固化因素、低温真空技术与常温真空技术的比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塑化技术实践者提供基础参考,也为解剖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制作塑化标本的大体解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化标本不需用福尔马林液保存,无毒无味,且使用时间长。现在尸体材料来源越加困难,标本经塑化后使用和保存对教学和科研都非常有益,这也是人体解剖学标本发展的一个趋势。现有的技术资料对标本的塑化过程已有详尽介绍[1,2]。故本文重点介绍为制作塑化标本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断层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人体断层标本的制作,以供教学、临床和科研应用。但是,往往缺少尸体在锯切前的处理步骤,或处理不当,致使锯切后的断层标本出现左、右侧切面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和厚薄不均现象,从而影响了标本的质量。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工业上是一种新型的管道保温材料。将它用于断层标本制作技术中,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塑化(Plastmation)研究所Dr.GunthervonHagens于80年代首先使用。本文作者在海德堡大学塑化研究所学习期间.参加了该项技术工作。使…  相似文献   

18.
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物塑化技术是七十年代末期诞生的一项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其基本步骤包括固定、脱水扣脱暗、真空内强制浸渗和聚合等,使生物标本中的水分和脂类被高分子多聚物所替代,从而制备出干燥无味可长期保存的标本。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基本步骤及部分操作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常温条件下的生物塑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介绍经改进后适合在国内普及推广的生物塑化新技术,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人体内脏,肌肉关节,胎儿,肠癌,肺癌,畸胎等技术,采用常温条件(10℃~25℃)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的技术工艺进行生物塑化加工,结果:制备出几百件高质量的塑化标本,均保持原有形态和色泽达5年以上,结论:结合目前国内的现状,与目前国外流行的低温塑化技术(-25℃~30℃)和连续真空浸渗法比较,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随机选取的中青年男性和女性尸体标本,经过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修复造型固化、上色标示、涂层保护等流程,完成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呈站立位歌唱姿势,外形栩栩如生,同时能清晰展示人体的各个发音共鸣器官大小、形状及毗邻位置关系。结论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成人歌唱共鸣器官整体塑化标本经久耐用、安全环保、易于保存、拆卸、运输,后期维护简单,在缺乏仪器设备和人体解剖生理实验的实际情况下,人体塑化标本成为声乐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