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重驼峰鼻整复治疗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以来采用Ⅰ期手术方法治疗严重驼峰鼻6例。除矫正驼峰 外,同时对于肥大的鼻侧软骨,鼻翼软骨及中隔软骨进行全面整复,重塑鼻的形态,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了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认为该方法可做为严重驼峰鼻的矫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用综合鼻整形术是对鼻部进行整形的外科手术的若干体会.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鼻部状况,以及个人要求的不同,精准测量患者鼻梁、鼻翼、鼻尖、鼻孔、鼻小柱等相关美学数据,寻找到鼻部高度、长度、宽度弧度以及视觉度的最佳平衡点,对鼻梁、鼻头、鼻翼等进行多部位联合手术.结果 患者一次整形使鼻部形态得以全面综合改善.结论 ...  相似文献   

3.
4.
1989年以来采用Ⅰ期手术方法治疗严重驼峰鼻6例。除矫正驼峰畸形外,同时对于肥大的鼻侧软骨、鼻翼软骨及中隔软骨进行全面整复,重塑鼻的形态,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了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认为该方法可做为严重驼峰鼻的矫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1989年以来采用Ⅰ期手术方法治疗严重驼峰鼻6例。除矫正驼峰畸形外,同时对于肥大的鼻侧软骨、鼻翼软骨及中隔软骨进行全面整复,重塑鼻的形态,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了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认为该方法可做为严重驼峰鼻的矫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先天性鼻畸形于2004年10月22日收住我科。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良好,鼻尖部塌陷且鼻小柱增宽约1·5~2 cm,鼻唇角约150°,鼻脊增宽约1 cm。两侧鼻孔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通气正常,左侧鼻孔内侧弧度消失,顶端可见一切迹,呈三角形。右侧鼻孔内侧可见赘生物,鼻孔呈月牙型,双侧鼻腔增大(图1)。鼻中隔软骨质硬,活动度为零。辅助检查:鼻部X线检查示,鼻中隔软骨骨性改变,延续至鼻小柱,交界处可见约0·5 cm不连续高密度影(图2)。诊断:先天性鼻畸形。经术前准备于2004年11月5日在强化局麻下行鼻畸形矫正术。术中设计切口,美蓝…  相似文献   

7.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解剖学综合整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方法:基于对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研究和对畸形特征的认识,采用延长鼻小柱、纠正鼻小柱和鼻中隔的偏料,解剖显露双侧鼻翼软骨、游离塌陷的鼻翼软骨并悬吊固定在对称位置;同时采用自体耳甲软骨和中隔软骨移植,行鼻翼软骨支架重建。通过前庭粘膜瓣的旋转V-Y推进、纠正鼻前庭皱襞、完成鼻畸形的矫正。结果:自1998年至今,应用此法行76例唇裂鼻畸形矫正,其中63例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切口暴露好,可直视下操作,鼻畸形整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的综合整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和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综合整复矫治方法。方法  2 0 0 0年1月~ 2 0 0 3年 6月我们为 4 0例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其中术前施行牙槽突裂髂骨松质骨植骨修复 2 8例 ,牙正畸治疗 2 2例 ;前牙义齿修复 2 0例 ,正颌外科手术或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 2 0例。完成上述治疗程序后行鼻唇二期整复手术。手术方法采用自上唇中央唇红、瘢痕缘、鼻小柱旁至双侧鼻孔内侧缘连续切口 双侧鼻翼沟及鼻孔底切口入路 ,行鼻小柱延长、鼻翼鼻孔轮廓成形、人中嵴、人中凹及唇峰唇珠重建术。结果 患者鼻唇外形均获得较前明显的改善 ,随访 3个月~ 3.5年 ,满意率达 95 %。结论 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继发畸形采用综合序列治疗 ,强调二期手术前牙 -颌基础框架的搭建 ,再采用本手术方法矫治鼻唇软组织畸形 ,效果自然稳定。  相似文献   

9.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综合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 碟形切口显露鼻翼软骨,切开鼻底,松解并复位错位的口轮匝肌,松解并收拢患侧鼻翼外侧脚,提高并固定患侧鼻翼内侧脚,复位偏离的鼻中隔.结果 本组共43例患者,2例术后假体移位.35例获随访6个月,患侧鼻翼塌陷、鼻孔不对称、鼻尖不对称和鼻中隔偏斜等畸形得到明显改善,鼻底部洞状缺损及上唇瘢痕亦得到较大改善.结论 对鼻翼软骨、鼻中隔畸形的修复能使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副鼻属于较罕见的先天性鼻畸形,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以往关于其分类较混乱。我科2010年4月收治了一例副鼻畸形的患者,现对其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肋软骨皮质作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在鼻尖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应用肋软骨皮质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修复鼻尖形态126例,切取右侧第6或7肋部分软骨,再取肋软骨皮质雕刻皮质片插入鼻中隔前后角两侧,以作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根据患者鼻部情况,利用其余的肋软骨皮质或髓质塑造鼻尖形态,膨体或硅...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副鼻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张某 ,女 ,3个月 ,以出生时发现鼻背有一圆筒样物而入院。 3月前出生时发现鼻背有一圆筒样物 ,且能透气 ,随着发育而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专科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无其他畸形 ;鼻背左侧鼻骨下方有一圆筒样副鼻 ,突向前方 ,长约2 0cm ,外径约 0 7cm ,内径约 0 4cm ,透气 ,外为皮肤 ,内衬粘膜 ,扪之其中之软骨与鼻翼软骨延续 ,用探针检查可伸入鼻腔。 (如图 1)。入院 3天后 ,在全麻下行副鼻切除整形术。设计皮瓣 ,作基底相对的U形皮瓣及粘膜瓣 ,逐层分离 ,见副鼻内有皮肤、粘膜、软骨等结构 ,与正常鼻结构相延续 ;…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88年4月~2005年9月共收治31例鼻骨骨折继发鼻畸形病例,经鼻部整复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符合解剖特点的先天性鼻畸形的有效整复方法。方法:对62例先天性鼻畸形患者根据畸形特点,采用鼻翼软骨支架重塑修复鼻翼软骨纤维环,鼻肌移位固定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并辅以鼻小柱延长和鼻表浅肌肉腱膜瓣修整术整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双侧鼻翼及双侧鼻孔均对称,鼻小柱居中,随访6~24个月,疗效均满意。结论: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发育不良或断裂是形成先天性鼻畸形的重要解剖学基础,重建鼻翼软骨环状结构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副鼻畸形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2岁.出生后即见右鼻畸形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侧鼻翼上方另有一突向前方的鼻孔,长2.0cm,外径12cm,内释0.7cm,外为皮肤,内衬黏膜,扪之其中之软骨与鼻翼软骨相延续,探针检查该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可正常通气(图1a)。诊断:先天性副鼻.在分离麻醉下行右侧鼻翼成形术。术中沿副鼻孔缘做环状切口.自副鼻鼻腔软骨浅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 某女,36岁,因重度鞍鼻影响外形美观于2004年8月2日入院.患者自幼鼻部发育不良,鼻梁低平,鼻孔朝天,鼻尖向上后倾斜生长.10年前曾在他院做过隆鼻术,术后外形无明显改善.现要求再次行鼻整形美容术.查体平视下双侧鼻孔可完全显露但对称,鼻尖角93.5°,鼻唇角116°.手术采用L型硅橡胶鼻假体,假体的鼻头处缝垫一块0.5cm×0.8c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术中双侧鼻孔边缘切口,取出原鼻假体-柳叶形硅橡胶材料,充分分离鼻头、鼻小柱皮下组织,分离鼻背筋膜至鼻骨处行骨膜下剥离至两眉间与两内眦角间连线的中点(黄金点).用160 000U庆大霉素冲洗腔隙,置入已雕刻好的鼻假体.观察鼻外形良好,继而尽可能的下拉鼻头,延长鼻部软组织,纠正朝天畸形.缝合切口,固定,加压包扎,术毕.经随访一年以上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肌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颜面向患侧偏斜的先天性疾病。随患儿年龄增长,逐渐引起颜面不对称,眼裂变小,晚期一般伴有代偿性颈胸椎侧突。目前,对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意见较一致,但对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仍有不同见解〔1、2〕,我科自1972年8月~...  相似文献   

19.
赵博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4):86-89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应用于鼻综合整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 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鼻综合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填充,研究组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填充,比较两组临 床疗效、愈合情况、鼻部相关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 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完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 究组鼻尖突出度、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鼻额角、鼻根部的鼻梁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 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 的78.00%(P<0.05)。结论 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可有效提高鼻综合整形效果及愈合效果,改 善鼻部相关参数,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