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min,ICGR15)联合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作用.方法 对64例因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情况分组,对术前生化检查及一般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轻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50例)、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14例)之间ICGR15、PT、SRLV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PLFPI =0.186 × ICGR15 +0.849×PT-0.007×SRLV-9.617.经过ROC分析PLFPI预测术后肝功能重度代偿不全的临界值为-0.33,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10%.结论 术前ICGR15联合术前PT及标准残肝体积能够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以PLFPI<-33作为预防大肝癌肝切除术后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术后肝功能综合预测指数界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8例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纯肝叶切除术,B组行肝切除术中联合微波热凝处理肝创面,对比术后肝功能、近期并发症、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B组术后第1、4天的丙氨酸转氨酶均高于A组的(t=10.614,P=0.000和t=9.993,P=0.000);两组术后总胆红素和白蛋白(均P〉0.05)以及近期并发症(X^2=0.008,P:0.9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1年复发率高于B组(36.36%比15.87%,X^2=6.503,P=0.011),1年生存率低于B组(76.36%比90.48%,X^2=4.239,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切除术中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能显著降低1年复发率和提高1年生存率,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84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Strasberg提出的外科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方法,将发生并发症病人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发症组,分析导致重度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病人(94例次并发症)中轻度并发症者59例,重度并发症者25例。无因并发症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术中出血≥500 mL、术中输血是术后发生重度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是肝切除术后重度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9,95%CI 1.103~23.944,P=0.033)。结论 肝功能Child-Pugh B级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易发生重度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在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术前完成病人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腹水B超,测定体表面积和肝体积,进行ICGR15检测,术后根据病人有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A组)9例,以及无肝功能衰竭组(B组)3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对三种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48例病人肝癌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9例,无肝功能衰竭39例,发生率为18.75%,两组病人的年龄、ALT、AST、TBIL、ALB、PT、术前Child-Pugh评分、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ICGR15、SRLV、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分别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准确指标,且联合应用两者可以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手术切除的562例Child-Pugh A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肝功能衰竭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高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PA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界值为0.14 g/L(灵敏度41.4%,特异度83.1%).当TB≥20.4 μmol/L且PA<0.14 g/L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16.0%(OR=7.276,P=0.002).结论 Child-Pugh A级原发性肝癌肝切除者,术前TB<20.4 μmol/L并且PA≥0.14 g/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肝移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59例因肝癌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复发组),移植术前未接受手术治疗4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移植术前肝功能、治疗情况、术中探查、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复发组病人移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无肝期时间以及1、2年存活率(75%vs.86%,P〉0.05;70.8%vs.83,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移植是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合理掌握肝移植指征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CT检查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检查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肝癌病人进行了肝切除术前与术后肝功能、CT检查研究。结果:Child肝功能分级、CT检查检查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符合率分别为50.0%(P〈0.05)、73.3%(P〈0.001)。结论 术前Child氏肝功能分级不能准确预测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CT检查可更有效地预测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过程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过程中无血切肝技术的应用及手术中失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38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再按照失血量分为4组,研究各组的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肝功能Child-Pugn分级、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长期存活率。结果手术过程输血量随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出血量〉800ml时显著上升;手术后1周的肝功能(Child-Pugn评分)A级的在出血量少的前两组分别为93.7%和88.6%,而出血800~1200ml组为72.6o,4,出血〉1200ml组低至57.9%;肝功能分级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手术后住院天数随出血量增加,手术后恢复时间也增长;病人长期存活率出血量〉800ml组长期存活率显著低于出血量少组(P〈0.01)。结论无血切肝技术是控制手术过程中失血的有效方法,出血量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预示手术后平稳恢复、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经胆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切除术后防治复发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2003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对5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113例患者为观察组(A组),术后接受了TACE防治复发,每3周1次,共行4次;其余448例未行TACE治疗者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A、B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A、B两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80.9%,无明显差别;2年无瘤生存率为73.5%和67.8%,A组虽较B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瘤生存率为65.5%和49.2%,相比较具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规律行TACE可以增加肝癌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2倒原发性肝癌,按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分为2组。ChildA级102例(A组),ChildB级40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病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胆红素于手术后均升高,术后3d迭较高水平,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A、B两组在升高幅度及下降趋势上差异有显著性,肝功能ChildA级病人2周后上述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的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与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R15)在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63例肝细胞癌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ICGR15分组,对比不同组别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CGR15≥10%组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CGR15<10%组(68.2% vs 19.5%,P<0.05)。Child-pugh评分中B级组ICGR15分值较A级组显著升高(19.01%±11.14% vs7.57%±8.34%,P<0.05);ICGR15分值与Child-pugh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r=0.313)。ICGR15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特异度为82.5%,明显高于OGTT(P<0.05),而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82.5%,阳性预测值为68.2%,阴性预测值为80.5%,但与OGT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有相关性(P<0.05,r=0.434),而OGTT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ICGR15、脉管癌栓、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其他相关并发症是发生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GR15是肝癌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较理想的临床指标,能较准确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标准残肝体积(SRLV)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评估半肝手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27例行半肝切除并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资料,术前CT测定肝脏总体积、瘤体体积、残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的半肝标本的体积,计算SRLV;采用IBM SPSS 25.0完成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χ2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因素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水准P<0.05。 结果半肝切除患者病理分期肝纤维化S2~S4期SRLV临界值均为0.329 L/m2,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患者13例,其中肝纤维化S2~S4期SRLV临界值均亦为0.329 L/m2; Child-Pugh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52.2%,而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100.0%(P<0.05);Child-Pugh分级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25.0%,而新评价模型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轻度不良准确率为88.2%(P<0.05)。 结论SRLV联合是评估HCC行半肝切除安全指标;Child-Pugh分级联合肝瞬时弹性值的新肝储备评估模型对半肝手术患者储备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快速肝储备功能检测系统(DDG)中ICGR15在肝癌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 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66例肝癌切除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ChildPugh评分组和ICGR15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变化和分析Child-Pugh评分与ICGR15的关系.结果 Child-Pugh评分组术后出现腹水11例,黄疸8例,肝性脑病5例,死亡2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4.4%;ICGR15组术后出现腹水8例,黄疽4例,肝性脑病2例,死亡0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3.5%;两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CGR15组Child-PughB级病人ICGR15均值为(14.38±8.2)%,显著高于Chitd-Pugh A级病人(7.84±4.8)%(P<0.01).结论 Child-Pugh评分与ICGR15值有密切关系,但ICGR15较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灵敏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决定肝癌切除范围和手术预后的评估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 年1 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60 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肝切除术组(36 例)和射频消融术组(24 例),再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肝衰竭分别把两组分为术后肝衰竭亚组及术后非肝衰竭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值的差异。根据不同的ICG-R15,将肝切除术组及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再分为ICG-R15 <20%亚组、20%≤ICGR15<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比较相应分组手术后肝衰竭发生率。结果 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术组术前检查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CP分值差异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 <20%亚组、20%≤ICG-R15 <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的肝切除术患者肝衰竭率分别为6.3%、33.3%、37.5%,射频消融术组对应的肝衰竭率分别为0、12.5%、28.6%。两组的20%≤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20%及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G-R15是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可靠指标,对小肝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当ICG-R15<20%,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安全性都高;当20%≤ICG-R15<30%,射频消融术较肝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当ICG-R15 ≥30%,两种手术方式出现肝衰竭风险都较大,应纠正肝功能后再进一步评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间107例肝细胞肝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38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i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筛选出对肝细胞肝癌切除预后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为85.0%,53.3%,43.9%。单因素分析:术前GGT,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后ALB,术后TBIL,术后ALP,术后GGT,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术中失血情况,围手术期输血,术后是否复发以及手术是否根治切除等。多因素分析: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是否复发,手术是否根治切除与预后相关。结论 术后ALB,术后ALP,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细胞肝癌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术后应用肠外营养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24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病人随机分为PN组(n=12)和rhGH+PN组(n=12)。术前、术后1d和术后6d测肝功能、血糖、AFP、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GH、IGF-1、IGFBP-3,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包括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术后6d肝穿刺组织)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染色。同时选12例因胆石症或肝血管瘤行手术的病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G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IGF-1、IGFBP-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6d,rhGH+PN组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GH、IGF-1、IGFBP-3水平、肝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表达水平、肝Ki67指数均高于PN组。血清GH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血清AST、ALT、TBIL呈负相关,与血清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呈正相关。结论rhGH+PN有利于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术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恢复,检测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助于了解短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选择营养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9例因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经典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发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全组共有13例(10.1%)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肝衰竭组),其中1例院内死亡;116例术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肝功能恢复良好组)。肝衰竭组患者行大块肝切除比例、术前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及年龄明显高于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组(均P0.05)。ICGR15评估方案与决策树(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均具有评估价值(均P0.01)。而Decision Tree评估方案预测术后肝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4%,64%和98%,均优于ICGR15评估方案。结论:Decision Tree方案适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肝切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的对比性分析,探讨肝癌术前更简单、更可靠的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和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更具敏感性、特异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1行肝癌切除患者共174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36例,分析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G/C),与child-pugh分级中A、B、C三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在术前肝功能评估中均呈正相关(r=0.307;P<0.05)。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OR=4.668,P=0.04)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OR=2.909, P=0.126)。结论〓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评估术前肝储备功能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但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肝功能衰竭相关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APRI≥1.1,前白蛋白<170 mg/L及术中输红细胞是影响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当术前APRI≥1.1或/和前白蛋白水平<170 mg/L时行肝切除术应当谨慎,以避免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复发性肝癌,肝切除手术是积极、主动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复发性肝癌符合Milan标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2分,可考虑行挽救性肝移植(SLT)。如肿瘤直径<5 cm,单个或多个集中在一定范围、位于肝边缘、肝功能尚好的应首选再次肝切除治疗。在设备良好、有经验积累的单位,也可考虑行腹腔镜手术。对于肿瘤直径>5 cm的复发性肝癌,只要肝脏储备功能允许、剩余肝体积(FRLV)足够,应积极争取再次切除。如果已经证实复发性肝癌为单中心起源或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建议进行综合治疗,除再次肝切除外,应序贯联合应用射频消融(RFA)、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RFA、靶向药物等,否则单纯再次肝切除疗效并不理想。如果复发性肝癌合并肝功能失代偿、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内脉管主干受侵犯,建议放弃再手术切除而采用其他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