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 CT 确诊的脑血栓形成100例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本组基本治愈率17%,显效率41%,好转率27%,总有效率85%。体外反搏是用物理加压以达到降低收缩压,提高舒张压。本组资料证实体外反搏治疗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期脑血栓形成均有疗效,不失为一种新的无创伤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7年4月以来,应用体外反搏仪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本组54例均为本院或外院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并经住院应用血管扩张药,溶栓、降脂等系统治疗后仍留有后遗症者。一、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独立徒步行走,生活自理。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恢复至Ⅳ级或肌力较前恢复Ⅱ级以上。改善: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肌力较前恢复Ⅰ—Ⅱ级,但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42例疗效体会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510160)叶景荪体外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在人的下肢和臀部或四肢和臀部缚以气囊袋,此袋与电磁阀和气箱相通,利用自身胸导联检出的R波作为触发讯号,在心脏舒张期启动电磁阀,从肢体...  相似文献   

4.
我院用体外反搏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培他啶治疗脑血栓形成1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52岁,平均60岁;病程长者2年,短者5天。2,症状及体征;偏瘫10例,肌力Ⅱ级以下9例,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1例,运动性失语3例,假性球麻痹3例,锥体束征阳性10例。二、治疗:在病人下肢及臀部分别包扎特别气囊袋,利用病人心电图 R 波为讯号触发气囊充气和排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治疗,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还是用中草药、针灸等,疗效均不令人满意。根据有关报道及动物实验证实:反搏可使颈总动脉末端狭窄的狗,血流量增加78.9%,脑血管造影显示,脑血管侧支和吻合支开放增加。自1982年我们利用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共30例。  相似文献   

6.
应用体外反搏与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理疗科刘丕显我院应用体外反搏加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并与电头皮针和体外反搏单独治疗脑血栓形成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体外反搏加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66例,电头皮针治疗60例,体外...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实验室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反搏是近年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作用的机理被认为是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栓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机械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如何,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评价反搏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外反搏康复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5年8月开始采用广州产WFB-ⅡB型体外反搏器康复医疗脑血栓形成18例,疗效较显著,初步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41~50岁3例,51~60岁10例,61~70岁4例,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2~1984年使用体外反搏器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与常规治疗43例,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诊断均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有关脑血栓形成的标准。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反搏组与常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4年元月~1986年6月采用体外反搏治疗40例脑血栓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32例,女8例,年龄44~69岁,以50~69岁为多(31例)。均经神经专科医师确诊,并在急性期均经降粘、扩血管、溶血栓、脱水等治疗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上肢瘫痪40例,生活不能自理24例。病程半年以下者29例,6个月~1年5例,1~2年2例,2~3年2例,4年1例,5年1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了多种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顽固性心绞痛32例,其中27例接受过硝酸酯制剂等治疗1个月以上。在反搏治疗前后均查心电图、超卢心动图、心功能测定、CM5导联心电监护。经反搏治疗临床症状和  相似文献   

12.
人体动脉内血压随着心脏的搏动呈现周期性变化叫做动脉脉搏,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动脉脉搏波型改变——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下降的搏动称为反搏动,反搏治疗是指在心脏舒张期把血液从动脉远端驱回中心主动脉内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体内各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增加,同时降低收缩压减轻心脏后负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仪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它是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四肢加压,使其中血液驱返躯干,有效地提高舒张压,从而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改善心肌供血,它除了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外,还对一些严重失眠病人...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由于病因不明,治疗较为困难,采用改善血循环与增进组织代谢类药物治疗,收效甚微。1988年4月至1989年4月,我们应用 SKB—Ⅲ反搏器治疗突发性耳聋73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男44例,女29例。年龄14~62岁。5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有声外伤史,其余病因不明。按听力曲线下降程度分为:轻度耳聋(下降30db 以内)9例:中度耳聋(下降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聋是较常见的内耳病 ,发病原因不清 ,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少问题。临床上多以扩血管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在此基础上使用WFBIV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后 ,对该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判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4年 10月~ 1998年 7月收治突发性聋住院患者 3 7例 ( 4 6耳 )。男 2 6例 ,女 11例 ;年龄 8~ 72 (平均 40 )岁 ;单耳 2 8例 ,双耳 9例。临床诊断标准为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中、重度听力损失 ,可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 ,但不反复发作 ,除第Ⅷ颅神经外 ,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符合全国突发性聋诊…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5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3.2%。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体外反搏可能增加肝、肾血流量的原理,并根据临床上每次体外反搏治疗后病人尿量明显增多的事实,本室于1987年年底起,开始对体外反搏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先后共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33例,包括急性肝炎15例(其中重症肝炎恢复期4例、顽固型甲肝5例、顽固型乙型6例),慢性肝炎17例(其中迁肝9例、慢活肝8例),妊娠胆汁瘀积型肝炎1例。治疗目的是针对大多数病人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和高谷丙转氨酶血症;对部分病人则针对严重的失眠与全身不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本治疗效果十分满意,总有效率达63%,有望成为难治性肝炎病例的一种有效的新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中国康复》2001,16(3):172-173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效果颇有争议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辅助循环装置应用于临床 ,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自 1 995年 6月以来 ,应用这种装置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2 4例 ,疗效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5年 6月 - 2 0 0 1年 2月经 CT、MRI或脑血管造影确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48例 ,男 3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0 .5岁 ;临床症状体征为头昏、头痛、眩晕、语言不清、失语、失写、失读、视力下降、进食呛咳 ,嗜睡、偏盲或病理反射阳性等 ,大部分患者伴有偏瘫 ;48…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应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50例并从同期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单纯常规药物治疗50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高压氧(HBO)在治疗脑血栓形成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HBO加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HBO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63.8岁。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62.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以CT确诊。两组病人均首次发病,就诊时间均为1周内。HBO组脑…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蕊  王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76-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