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探查术是肝胆外科常见手术,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然而术中发生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损伤时有发生,是一种少见而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316例胆道探查术中发生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施行胆道探查术316例,其中发生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损伤6例,现对其诊断和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道探查术中壶腹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0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诊治胆道探查术致壶腹部损伤 7例 (含外院转入 2例 ) ,现就其原因及防治方法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胆石症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患者 ,男 6例、女 1例 ,年龄 4 2~ 75岁。 7例中急诊手术 5例 ,择期手术 2例。首次手术 5例 ,再次或多次上腹部手术 2例。损伤部位 :十二指肠降部后壁 4例 ,十二指肠降部前壁 1例 ,Vater壶腹 1例 ,胆总管末端 1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术中早期发现损伤 3例 ,其中2例分别为探查胆总管下端时金属探条致胆总管末端或壶腹损伤 ,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 ,胆总管末…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53例因胆石症施行胆总管探查术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通过术中造影和胆道镜检查了解乏特氏壶腹及远端胆管通畅性及其功能状况.胆管内触到结石、术前及术中造影显示胆管充盈缺损或梗阻为胆总管探查术的绝对适应证,而黄疸、胰腺炎或胆管炎是胆总管探查的相对适应证,需视胆管造影的结果而定.除非胆总管过细或病情危重,探查胆总管时应常规行胆道镜检查.作者选用40mmStorz硬性直角胆道镜,能很好地观察到肝胆管分叉,并至少可看到二级肝胆管以及壶腹收缩和扩张的情况.测量壶腹内径用3~4mm扩张器或软橡胶导管,避免强力扩张.探查完毕后即置入T管并做造影.53例病人中45例为女性,年龄19~93岁,平均44.75岁,49例同时切除胆囊,4例既往已行胆囊切除术.探查证实44例胆总管内有结石或碎块.50例行胆道镜检查.18例病人有黄疸,平均血清胆红素4.3mg%,均高于正常值1.5mg%,其中除1例外均探查发现结石,9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4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少见,近10年来我们诊治14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9例,女5例。胆囊息肉或结石行胆囊切除术5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胆道结石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例,上腹部砸伤,肝尾叶破裂,左右肝管横断,剖腹探查肝破裂缝合术1例,肝门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用研发胆道取石硬镜(或输尿管镜)经T管瘘道探查和治疗残余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利多卡因凝胶5~10ml注入瘘道局部麻醉后采用研发的胆道取石镜(或输尿管镜)经T管瘘道探查和治疗42例胆道结石术后病例的资料。结果全组42例患者中前期(2010年3月以前)20例中有10例顺利完成探查或取石术,另10例在探查胆总管下段时,腹痛明显而中止改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后期(2010年3月以后)的22例有19例完成胆道探查或取石,有3例在探查胆总管下段时腹痛难忍中转纤维胆道镜探查。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52d拔T管,经瘘道胆道取石镜探查发现瘘道未形成,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后开腹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胆道结石术后经T管瘘道常规使用研发胆道取石硬镜(或输尿管镜)探查和治疗胆道残余结石,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新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改变术中胆道造影体位或应用闭合性胆道造影法。结果:分析72例术中行改进法胆道造影患者,术前诊断疑似胆总管疾病,造影后发现阳性者仅9例终行胆总管探查术。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和适应证的选择不仅避免了胆道阴性探查及其并发症,还可发现胆道隐匿性病变,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半月余于2000年11月28日入院.经CT,MRCP,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经约2.0cm,提示Vater壶腹新生物.诊断:壶腹癌.经术前准备后于2000年12月4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肝脏肿胀淤胆,胆囊扩张,术中探查发现胆总管下段近胰头处可扪及约1cm×1cm×1cm结节,质硬,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胆道远端完全梗阻,胆总管下段未探及结石,不能排除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粘膜下异位胰腺组织.舷  相似文献   

10.
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镜技术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6例胆道疾病患者,术中胆囊切除后,行经胆囊管胆道镜胆道探查。结果 成功进行肝内胆管,肝胆管,胆总管和壶腹部全部检查的有41例,5例患者仅施行胆总管和壶腹部的检查。46例中有32例自肝内外胆管中取出1-5枚大小不等的结石,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胆道镜操作简单,易被外科医生掌握,经胆囊管行胆道检查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胆道探查是肝胆外科的常见手术方式,常规胆道探查的指征包括术前患者的黄疸病史,B超检查中发现胆总管有可疑结石或胆管扩张,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或扪及异常等。以上均是胆总管的探查指征。但临床上常有一部分具有探查指征的病例探查为阴性而所有的探查胆管均需常规安放T管引流,安放T管后患者可能出现胆道狭窄,胆汁引流造成消化功能减弱、水电解质紊乱等;为此笔者于2000年起对部分需要胆总管探查的病例行胆囊颈管汇入部微切开,插入德国产Storz4.8m/n纤维胆道镜探查胆道,对部分病例免安T管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经验和认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因肝外胆管结石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27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并常规放置右肝下引流管。结果术后14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8.73d。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内门诊B超复查,未发现胆道残石。216例(79.70%)获得远期随访,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胆总管探查后不应强调一律放置T管。术中精细操作和经术中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检查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可作为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两种胆道下端探查术对比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探查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传统的胆道探查术是用Bakes扩张器探查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临床观察发现,此种胆道探查术后,约20%的病人可发生胆道术后综合征[1,2]。作者通过动物胆道探查术发现,用金属胆道探子可损伤Oddi括约肌,而具有弹性的硅塑探子对Oddi括约肌无明显损伤[3]。但动物实验结果是否与临床观察相同,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设计了分别用Bakes扩张器和硅胶导尿管作胆道下端探查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1989年1月~1997年11月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采用术中胆道内容物细胞学检查来诊断壶腹癌,应用2例结果满意,报告如下。方法剖腹后探查腹腔,证实腹内无明显转移征象后于十二指肠第一部之上方纵行切开扩张的胆总管,吸净胆汁,用胆道刮匙轻轻搔刮胆总管下端,将刮出之内容物收集后送细胞学检查,如发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我们为2例胰头部肿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术中胆道内容物检查诊断为壶腹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手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27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出现胆汁瘘。2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且经B超或MRCP等证实,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者。结论胆道术后行腹腔镜胆总管再次探查I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纤维胆道镜防治胆管残余结石30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10年来应用纤维胆道镜防治胆道残余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4年5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探查治疗胆道残石304例。结果术中经胆囊管探查胆道19例,发现结石8例,占42.10%,取石成功7例;经胆总管探查107例,发现结石36例,占33.64%,取尽32例。术后治疗176例,取尽结石165例,成功率93.75%。结论胆道镜的应用是防治胆道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且安全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结合在肝内外胆道结石的应用范围,评估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胆道探查的价值。方法用两台摄像监视系统,腹腔镜监视下切开胆总管约1cm,用特制取石钳直视下取石或胆道镜下取石网篮套取结石。结果126例中胆道镜探查阴性3例;肝内外胆管探查取石120例;因十二指肠壶腹部结石嵌顿1例,胆道肿瘤2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患者18例胆道一期缝合,105例行T管引流。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应用肝内外胆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安全有效,有务件的医院即可开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放置T管或I期缝合胆总管。结果全组施行此术式152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141例,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探查阴性11例。胆道镜检查和/或协助取石时间为8~35 min,平均15 min。152例微创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下胆总管Ⅰ期缝合42例,放置T管引流110例,术后3~4周拔T管,无1例结石残留;并发胆瘘2例,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病例。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1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个月,平均为8个月。经B超或MRCP证实,未发现有胆道狭窄及残石者。结论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微创效果明显,如能在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LC术中胆道镜检查的价值:附38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中诊断治疗肝外胆管疾病的价值 ,以及其在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 (LC)后胆管残留结石率中的作用。方法 LC术中对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同时行胆道镜检查 ,操作中采用自制的胆道镜导入器和胆道探头。结果 近 4年来 ,笔者行LC手术 10 3 96例 ,其中术中行胆道镜检查 3 85例 ,占 3 .7% ;有阳性发现 10 2例 ,占 2 6.49% (占同期LC手术的 0 .98% )。其中发现胆道结石 67例 ,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 2 6例 ,Mirizzi综合征 5例 ,壶腹部癌 2例 ,肝门部胆管癌 1例。结论 LC术中联合胆道镜检查成功率高 ,显像清晰 ,可观察到术前常规检查不易发现的胆道系统疾病 ;同时可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 ,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并可有效地预防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施行胆道手术 ,采用胆道探条进行胆总管远端探查时可造成其末端部位的穿通伤 ,如术时未能即时发现这种特殊类型的胆道损伤 (DCPD) ,在术后可发生腹膜后间隙严重感染等致死性恶果。术文报道 2例的诊治经过并讨论与之有关的临床问题。1 病例介绍  例 1 女 ,6 3岁。因胆道结石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时发现胆总管直径 1 2cm ,用 3号硬质探条无阻地进入“十二指肠” ,当在胆总管内将T管安置完毕 ,常规经该管向胆总管内注水时 ,十二指肠降部外侧腹膜后间隙出现水肿 ,其内侧与胰腺之间连续渗水。分析穿通伤定位于邻近壶腹部的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