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野内肿瘤复发、第二原发肿瘤或邻近重复癌的根治性放疗,需要了解二次放疗的耐受性。综述了上皮和间质组织、肺、心脏、膀胱、肾、脊髓和脑放射性损伤修复及再照射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放射野内肿瘤复发,第二原发肿瘤或邻近重复癌的根治性放疗,需要了解二次放疗的耐受性。综述了上皮和间质组织、肺、心脏、膀胱、肾、脊髓和脑放射性损伤修复及再照射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1975年起对165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后放疗,全部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放疗用4野盒式技术,某些患者用左右侧野和后野的3野技术。大多数患者用10MV X线,病人俯卧位。腹会阴切除术者全部会阴瘢痕包括在照射野内。低位前切除者,照射野下界在吻合口下缘下4~5cm。上~一般在L_5的中线。侧野的范围是真骨盆侧面1部1.5cm。需治疗盆部瘢痕时,侧野的后界包括全界骶骨,在骶骨后0.5~1cm。前野必需包括原发瘤床和肿瘤可能侵犯的组织。女性阴道后壁,男性前列腺的大部分,都包括在照射野内。剂量一般给45Gy,之后用侧野或缩野只包括高危险的病灶残余范围,加量540cGy。只有确实知道小肠已经移到照射野外面,才能再加量,否则只照射5040cGy。全组患者平均65岁,3例B_1期,53例B_2期,7例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头颈肿瘤病人高剂量放疗后野内复发或野内第二原发癌的再程根治性放疗的效果,作者分析了1964~1991年所在医院再程放疗的85例野内复发和15例野内第二原发癌。再程放疗的指征是首程放疗后无严重皮下纤维化等严重远期并发症,且再程放疗一定避开脊髓。共82例单用外照射,14例外照射加腔内或组织间放疗,4例单用组织间放疗。再放疗方案:1.8~2.0Gy/次,5次/周,TD≥50Gy,但少数病人因故未完成计划,实际TD为19~77Gy。与首程放疗间隔:<1年24例,1~<2年26例,2~<5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49例直肠腺癌给予手术与放射的综合治疗.26例只术前放疗,23例术前后放疗(“三明治放疗)。术前放疗除1例1380cGy以外,余均给1500cGy;术后放疗20例按计划给予4140cGy,2例为3960cGy,1例在完成“三明治”放疗后,还用放射性同位素组织间照射。术前放疗使用前后两个平行相对照射野;术后放疗多用4野(前后及两侧野)。放疗用10~18MV光子,体厚<20cm者用(?)治疗。经腹会阴切除者,照射野包括会阴切口的大部分,切口最低剂量为20Gy;低位前切除者下界一般在闭孔下缘。每天治疗一个侧野加一个前或后野。治疗具体方案是先术前放疗,300cGy×(?)放疗后1~3天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天左右开始术后放疔。术后病理证实为A、B(?)、(?),不进行术后放疗;若病理为B_2、C期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放射生物学实验结果,又提出对放射抵抗性肿瘤采用加温并用放疗的研究。其依据①细胞分裂S期后半,对放射线具有抵抗性,而对温热感受性最高;②低氧细胞对放疗不敏感,而对温热具有高感受性;③温热可阻碍受照射细胞的亚致死损伤及致死损伤的修复。作者采用2450MHz MT250微波照射加温装置,对17例表浅肿瘤行加温并用放疗。加温方法系将照射筒接近病灶,天线与皮肤之间距为15~20厘米行微波照射,用铁网或铝网防护周围正常组织。温度测定方法用MT-29/5型或TF型测温仪进行测温。局麻下将针插入肿瘤中心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二处,测定温度。二处温差约1度。17例肿瘤内温度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了14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25个病灶的放射治疗。通常采用_(60)钴或其它常用射线治疗,每日二次,每次1.5Gy。治疗完成后4~8周,11个病灶肿瘤完全消退,1个病灶肿瘤部分消退。25个病灶中只有3个在照射野内局部复发。恶性黑色素瘤放疗疗效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①对放疗亚致死性损伤有很强的修复能力;②对潜在致死性损伤有修复能力;③在放疗疗程中可迅速再增殖。另外还有肿瘤细胞乏氧和不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故限制了放射治疗的作用。针对第一个原因,可采用更高的每次照射剂量或采用高LET射线照射。Overgaar报告35个病灶采用每次高剂量和中子放射,69%完全消退,97%有缩小。针对第二个原因,可采用超分割照射方法,或也可采用高LFT射线照射。针  相似文献   

8.
报导23例晚期胃癌的姑息性放疗,放疗技术自1972—1978年使用钴60机,从1979年开始用直线加速器15mv 光子来作为放疗源,开始由于对放射反应不能估计,故使用2个疗程(分程治疗)方式,第1段给30Gy 后休息4周再给第2段照射治疗20—30Gy,以后作者了解胃的放射反应不大时即采用1个疗程方式治疗,而病灶剂量则根据病人一般情况及X 线检查所见之反应而定。分次照射方式为2Gy/4-5次/周,病灶处一般总剂量50Gy,照射野用模拟机透视下定位开始设前后及后前二野不超过脊髓耐受量,而后再  相似文献   

9.
放疗后复发癌常因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放射剂量下降或肿瘤环境改变而使放射治疗困难,作者用加或加温合并放疗试治复发癌。以过去照射过50Gy 以上,且照射野内出现病灶的患者为对象。加温治疗用二种电磁波,表浅性肿瘤用2450MHz 微波;体内中心或深部病灶用13.56MHz 加温设备。测定温度用口径21号弹性针插入病灶,用被复式聚四氟乙烯热电偶温度计。  相似文献   

10.
如符合下述标准可评定为放射诱发性肿瘤。1.在原放射野内无组织学上与原发相同之肿瘤。2.肿瘤必须在放射野内发生。3.要有一较长的无症状间歇期。本文报告31例放射线诱发之实体肿瘤,19例为肉瘤,12例为癌。均发现于放疗后4—56年。原放射NSD 值在400——3500ret 以内。原发现视网膜细胞瘤7例,放疗间年龄为9月至3岁,放疗后4—28年诱发肉瘤。其中2例为纤维肉瘸、1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2例未分化肉瘤。原发何杰金氏病2例,放疗后5—7年各诱发骨肉瘤与梭形细胞肉瘤。原发乳癌6例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27例T_1或T_2N_0M_0乳腺癌采用局部肿块切除加根治性放射治疗,乳腺肿块切下带一小部分正常组织而不直接切到肿瘤,腋下淋巴结不作活检,当病理报告为乳癌时,病人即转去作根治性放疗。放疗应用常压X线,220-240KV,(半价层2 mmCu)放射二个相对乳腺野,一个前腋及锁前上野及一个后腋野,还有乳内动脉淋巴结。治疗延长达五周,每周治疗5次,乳腺野与淋巴结野每次轮治,每野300伦琴,正常情况下,每野照13次,计划腋中剂量为4000伦琴,内乳动脉旁淋巴结得到接近于给予的80%剂量。乳房中央接受较低剂量,27例中有17例用140KV(0.44mmCu半价层)在疤痕处增加剂量,后者在240KV,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平均总剂量腋下为3600至4350cGy,由于轮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认为放疗对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无效。安德森医院的Suit等从1960年便开始认为局部手术切除加放疗能有效地达到肿瘤长期局部控制,目前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很有效,在某些情况下其局部控制情况甚至比截肢术更好。虽然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既达到最好的局部控制,又尽可能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所采取的具体技术仍然不一致。为尽可能提高治疗比。目前正在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组织间插植疗法、术前放疗+化疗、高LET射线照射等。改良的放疗技术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接受,并被用于治疗既往认为属于放射抵抗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184例TO~T_2,NO~N_(1b),MO乳癌作肿块切除与根治性放疗后,平均随访21个月的并发症与美容方面的观察。手术与放疗技术尽可能标准化,其中167例作了腋清扫。大多数在术后21天内开始放疗,以四野技术,乳房区用二个切线野,当肿瘤位于中心或内上象限也包括乳内淋巴链,锁骨上与腋窝用一大的前野,再用一后腋窝野  相似文献   

14.
放射疗法是一种对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均有显著作用的物理疗法,在放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正常组织导致放射损伤,特别是迟发性放射损伤,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迟发性放射损伤会发展得更加严重,甚至致死,因此限制了临床治疗时的放射剂量,目前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笔者主要就高压氧治疗对迟发性放射损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6例放射性肺损伤资料的总结,讨论了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等因素与肺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及时间的关系,分析了肺损伤X线改变的动态表现,认为:(1)放射性肺损伤与放疗剂量及照射野面积关系密切,照射野面积大,能产生肺损伤的剂量相对就小,(2)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多在放疗后1个月内出现;慢性肺纤维化平均在放疗后4.23个月出现,半年内纤维化发生率约为85.7%。(3)肺损伤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不平行,临床表现程度一般较X线征象轻,此外,依据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及动态发生,还对肺损伤与肿瘤的间质性肺转移、普通肺炎及肿瘤放疗后复发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绪言癌症治疗中,对放疗效应的恐惧和不全认识源于疗后出现可能的潜在性迟发损伤。特别是那些从不即刻更如此发生(急性放射反应)的细胞增殖缓慢组织。临床和病理证实,照射导致的一系列组织损伤,先发生在细胞水平,最后表现为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结构改变。根据器官的重要程度,发生严重并发征甚至死亡。故对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应及时认识。Rubin 和Casarett 观察了一系列放疗后组织病理改变,总结出大多数正常组织受照射后的“时间病程变化表。”  相似文献   

17.
在照射野内的喉、下咽和颈部区域均有放射性反应。放射诊断医师必须知道原发病灶及其周围放疗的预期变化,避免错误解释复发或残存病变征象。作者描述了喉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喉内预期放射学变化。61例中T_2和T_3声门上癌18例,T_2和T_3声门癌3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放射因素与NPC放疗后颞叶坏死(TLN)的相关性及不同的生物相等效模式对判断预后的准确性,作者对1976~1985年连续1008例采用不同分割方案进行根治性放疗的T_1期NPC病例进行分析。男:女=2.1:1,年龄18~84岁(平均46岁)。92%的病人完全随访,平均随访6.9年(0.1~17.5年),856例(85%)随访2年以上。病人特征为:①T_1期鳞癌,无远处转移证据,单纯放射治疗。②用4.5~6MV光子,标准3野照射,射野包括亚临床灶,咽后间隙第1站淋巴结。治疗野上缘在前床突上5mm。③给予根治剂量,肿瘤在100%等剂量水平(误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放射治疗中,越来越多使用高能射线,急性皮肤反应已很少见。然而肿瘤周围相邻组织的远期放射损伤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些治疗中心,相邻组织、血管的远期损伤在理论上成为临床治疗中的相应的标准。以前曾利用照射猪皮肤研究治疗时间和分割次数之间的关系。此作者同样利用照射猪皮肤的方法,通过观察远期放射效应来估价剂量分割次数与总治疗时间的关系。作者使用250KVP X 线对猪的一侧皮肤进行照射,另一侧做为对照。给予不同的分割照射,在照射后3、6、9和12个月对照射野内皮肤的长轴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72~1982年对60例局部晚期直肠腺癌行全骨盆高剂量术前放疗。患者均为进展期,怀疑不能直接手术或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用~(60)钴或6MV直线加速器前后对穿野放疗,偶用三野照射。照射野范围从闭孔底部到第5腰椎下缘。对可触及的病灶,照射野下缘在肿瘤边界以下2~3cm。两侧超过真骨盆边界1~2cm。照射野大小1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