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MDA受体在痛敏及阿片耐受和依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MDA受体通过与阿片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痛觉过敏以及阿片耐受和依赖的形成和发展,为临床疼痛治疗和阿片类药物依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和依赖时某些第二信使分子和阿片受体变化及与谷氨酸受体的关系。方法 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受体结合实验检测 c AMP水平、胞内钙和阿片受体变化。结果 在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c DNA神经细胞中 ,吗啡急性刺激剂量依赖性抑制 c AMP生成 ,慢性用药引起 c AMP代偿性增加。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MK80 1增强吗啡的急性抑制效应 ,抑制阿片受体介导 c AMP系统脱敏。对吗啡慢性给药细胞 ,用吗啡刺激和纳络酮戒断引起 [Ca2 ]i增加 ,阿片受体 Kd值增加和 Bmax值减少 ,MK80 1对这些指标的改变没有影响。结论  MK80 1减轻阿片耐受和依赖的机制可能不是改变阿片受体特性 ,主要与受体后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在治疗慢性疼痛病人时,可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与依赖。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的形成涉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受体水平,主要涉及u阿片受体;受体后机制则主要体现在神经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NR2B反义寡核苷酸(NR2B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NR2B)对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与κ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NR2B亚基与阿片μ受体与κ受体在介导吗啡依赖和耐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疼痛治疗目前仍主要依赖阿片药物,但阿片药物的耐药性给病人增加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阿片药物的应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阿片耐药的产生分为系统内和系统间两种机制。本文仅从阿片受体的系统内调节的角度,对阿片耐药的机制进行阐述,总结系统内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和依赖时某些第疆信使分子阿片变化及与谷氨酸受体的关系。方法 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受体结合实验检测cAMP水平、胞内钙和阿片受体变化。结果 在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DNA神经细胞中,吗啡急性刺激剂量剂量依剌性抑制cAMP生成,慢性用药引起cAMP代偿性增加。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增强吗啡的急性抑制效应,抑制阿片受体介导cAMP系统脱敏。对吗啡慢性给药细胞,用吧  相似文献   

7.
吗啡耐受的形成可归因于受体的脱敏、内化和受体下游信号的调控。许多研究表明β-arrestin在阿片受体的脱敏、内化和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敲除小鼠控制阿片受体内化的蛋白β-arrestin2基因后,吗啡的镇痛作用明显增强而耐受减弱。最近研究还发现8阿片受体(DOR)的激动可以导致β-arrestinl向核内转移,同时促进依赖β-arrestinl的p27和c-fos的转录,表明β-arrestin具有将受体信号传入细胞核内的信使作用。本综述简要概括了近年来关于β-arrestin与吗啡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长时间应用可出现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和耐受,而增加药物剂量可造成更严重的痛觉过敏和耐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的 通过对近年δ-阿片受体在痛觉过敏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和进展.内容 就δ-阿片受体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和δ-阿片受体的抗痛觉过敏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抑制δ-阿片受体磷酸化、敲除δ-阿片受体编码基因和应用δ-阿片受体拮抗剂等方法,可抑制痛觉过敏和耐受的形成.趋向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δ-阿片受体抑制痛觉过敏的作用达成共识,δ-阿片受体有望成为临床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 瘙痒是椎管内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阿片受体和非阿片受体都起到一定作用,中枢性μ阿片受体可能是其主要机制.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的瘙痒常规抗组胺治疗无效,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效果明确,但因逆转镇痛效果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其他治疗药物如κ-阿片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丙泊酚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瘙痒,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可能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内容 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诱发瘙痒的发生机制及目前存在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趋向 最近鉴别出的瘙痒特异性μ1D阿片受体(μ1D-opioid receptor,MOR1D)为椎管内阿片类物质所致瘙痒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阿片受体激动药伍用小剂量拮抗药用于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片受体具有双向作用模式;阿片受体激动药与Gs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性作用即痛超敏,与Gi/Go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即镇痛效应;伍用(超)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药不拮抗甚至增强激动药的镇痛效能,同时有效减少副作用;对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机制探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类药物的外周抗伤害和镇痛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起作用。初级感觉神经元内存在着阿片受体,在炎症的条件下,阿片受体合成增加并转运到神经末梢,增强阿片类物质的外周作用。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外周阿片受体产生抗伤害和镇痛作用。阿片肽代谢酶抑制剂也能增强阿片肽的外周作用。阿片类药物外周镇痛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强啡肽(dynorphin)是作用于κ-阿片受体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涉及到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如吗啡耐受和依赖等[1].我们利用前强啡肽基因(prodynorphin gene)构建pUC57-prodynorphin重组质粒为下一步探讨其在吗啡耐受和依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阿片受体激动药伍用小剂量拮抗药用于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阿片受体具有双向作用模式;阿片受体激动药与Gs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性作用即痛超敏,与Gi/Go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即镇痛效应;伍用(超)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药不拮抗甚至增强激动药的镇痛效能,同时有效减少副作用;对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机制探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炎症时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用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R)在大鼠右后足皮下注射产生外周炎症,分别于正常和炎症后6、12、24和72h取右L4~5DRG。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炎症期间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的部分DRG细胞内可见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外周炎症后6h,表达μ-和κ-阿片受体mRNA的DRG细胞的数和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24h表达量最高,72h下降至正常。结论外周炎症能使大鼠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mRNA表达增加。提示外周炎症时大鼠DRG细胞μ-和κ-阿片受体合成增加。为阿片类物质应用于外周镇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Mu、Kappa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 Mu、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泻剂结肠模型 ,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结果 :“泻剂结肠”组的肠道炭沫推进距离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5 )。不同剂量的 Mu阿片受体激动剂均使肠道炭沫推进距离非常显著的短于对照组 (P <0 .0 1)。随 Mu阿片受体拮抗剂剂量的增加 ,测定的炭沫推进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泻剂结肠”大鼠肠道传输功能无明显的作用。结论 :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参与了对“泻剂结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 Mu阿片受体 ,Kappa阿片受体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古便知阿片。1806年发现阿片的主要成份是吗啡,并能提取。1947年开始以氧化亚氮并用哌替啶和肌松药行平衡麻醉,此后又行神经安定镇痛麻醉(NLA)、大量吗啡麻醉和芬太尼麻醉。1978年又将此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1975年后又发现了脑啡肽和内啡肽。下面对阿片受体、一些药物与阿片的相互作用、及麻醉上如何正确用药等问题加以叙述。 1.阿片制剂与阿片阿片制剂(Opiate)是来自阿片(Opioid)的衍生物质,是阿片中的一种成份。阿片是具有吗啡样物质的总称。 2.阿片受体目前认为阿片受体可分下列五种亚型:μ(Mu)型、δ(Delta)型、k(Kappa)型、σ(Sigma)型和ε(Epsilon)型。 (1)作用药占居受体出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传输性便秘结肠阿片受体的病理生理改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慢传输性便秘(STC)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患者结肠mu、kappa阿片受体,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STC患者结肠mu阿片受体的最大结合数(Bmax)和解离常数(K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Bmax400.950比96.304pmol,KD431.314比179.839pmol);kappa阿片受体含量检测亦有类似结果(Bmax:375.073比45.264pmol,KD485.407比141.016pmol)。结论STC患者阿片受体含量增加,内源性阿片肽活性增加。提示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能是治疗STC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片类药物的外周抗伤害和镇痛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起作用。初级感觉神经元内存在着阿片受体,在炎症的条件下,阿片受体合成增加并转运到神经末梢,增强阿片类物质的外周作用。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外周阿片受体产生抗伤害和镇痛作用。阿片肽代谢酶抑制剂也能增强阿片肽的外周作用。阿片类芗外周镇痛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不依赖肝肾功能,麻醉后苏醒迅速,因而特别适用于门诊和神经外科,可能还有心脏和肝功能不全等病人手术的麻醉,但术后镇痛作用短暂。  相似文献   

20.
MK-801对吗啡戒断大鼠中枢NMDA1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甲基-D-天门冬酸(NM-DA)受体和胞内第二信使都参与了吗啡耐受的形成,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MK-801能减缓和/或翻转多种动物对阿片耐受和依赖的形成。有学者用放射性配基和免疫组化法研究发现MK-801抑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NMDA受体数量的增加。提示MK-801抗吗啡耐受依赖的机制与改变NMDA受体数量有关。本研究拟通过观察MK-801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NMDA1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吗啡戒断时MK-801与NMDA受体表达的关系,为阐明MK-801减轻吗啡耐受和戒断反应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