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院应用巴曲抗栓酶 (DF-5 2 1)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 2 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DF- 5 2 1治疗组 2 1例 ,男 9例、女 12例 ,年龄 34~ 71岁、平均 47.2岁。对照组 2 1例 ,男 5例、女 16例 ,年龄 43~ 88岁、平均 5 4.4岁。两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均符合长木等 L BE的诊断标准。即 1突然发作 ;2有栓塞来源的心脏疾病 ;3有其它脏器伴发的栓塞现象。并发脑栓塞均经颅脑 CT或 MRI证实 ,部分患者心脏 B超检查证实心内存在附壁血栓。有出血倾向者不入选 DF- 5 2 1治疗组。方法 :对照组静滴 2 0 %甘露醇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巴曲酶注射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中,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疗效较为理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1998~ 2 0 0 1年 ,我院应用综合疗法加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患者 ,均经 CT或 MRI扫描证实。男32例、女 2 8例 ,年龄在 4 0~ 75岁。发病距用药时间 6小时至 3天。CT扫描证实梗死灶在基底节区、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小脑及脑干部位 ,其中多发性脑梗死 4 4例。方法 :首次给予巴曲酶 10 BU溶于 2 5 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 ,1小时滴完 ,连用 3天 ,总剂量 30 BU,同时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 4 0例 ,好转 18例 ,无变化 2例 ,总有效率96 .7%。2例无变化者为 75岁…  相似文献   

4.
5.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燕 《山东医药》2011,51(5):106-107
急性脑梗死(ACI)是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高。2005年10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巴曲酶治疗ACI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住院ACI患者120例,男61例、女59例,年龄(65.4±8.7)岁,病程(32.7±6.7)h;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Pd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波 《山东医药》2002,42(1):23-24
巴曲酶是一种降纤溶栓药物 ,为观察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我们用其治疗 3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6 5例患者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 ,发病在 2 4小时内 ,均经头颅 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 ,无治疗禁忌症 ,无严重心、肝、肾损害。随机分为治疗组3 5例 (男 2 1例、女 1 4例 ,年龄 3 6~ 70岁、平均 5 8.5岁 ) ,对照组 3 0例 (男 1 7例、女 1 3例 ,年龄 3 8~ 6 9岁、平均 5 9.3岁 ) ,两组临床资料、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无显著差异 (P>0 .0 5 )。治疗方法 :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前认为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发病后3~6 h内超早期的溶栓治疗.但由于患者就诊时间延误等诸多因素影响,能及时得到溶栓治疗的患者不多,资料显示起病后72h内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对于大多数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急性期患者如何进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为观察巴曲酶对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的影响,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丽平  楼瑞桃 《山东医药》2003,43(32):46-46
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我们应用巴曲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巴曲酶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4例随机为巴曲酶组和银杏叶提取物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除了均接受基础治疗外分别接受巴曲酶注射液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受损频率听力阈值及并发症状的恢复时间。结果①银杏叶提取物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71%,显著高于巴曲酶组(P<0.01);②银杏叶提取物组患者呕吐、耳鸣和眩晕伴随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43±0.72)d、(5.39±1.23)d和(8.17±1.37)d,均较巴曲酶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或P<0.01);③银杏叶提取物组患者治疗后受损频率听力阈值为(55.39±12.37)dB,较巴曲酶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巴曲酶注射液,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栓塞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脑栓塞患者40例。采用中药制剂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片治疗。结果基本治愈27例.显著进步11例,无变化2例。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栓塞临床观察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脑栓塞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源性脑栓塞(CBE)是由于心源性栓子引起脑和(或)视网膜的栓塞性缺血,是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在栓塞性梗塞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于1995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各类急性脑梗塞病人425例,其中CBE40例,占全部病例的9.4%,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CBE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5~93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60岁以上23例。原发心脏疾病:(1)心脏瓣膜病16例(40%),其中二尖瓣狭窄9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脱垂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中12例伴慢性房颤(AF),其中8例AF史长达2~15年;(2)心肌梗死(MI)6例(15%),…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脑栓塞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分析2007年4月至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发病1周以内CC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CCE患者72例.伴心房颤动者占68.06%(49/72),发病后3个月的随访发现,病死率达20.8%(15/72),生活依赖者(BI<60)占34.72%(25/72).结论 心房颤动为CCE最常见的病因,颈内动脉系统较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更易形成栓塞,前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重于后者,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羟乙基芦丁治疗脑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羟乙基芦丁对脑栓塞后神经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 42例 ,随机分为羟乙基丁组 (治疗组 ) 2 0例及常规组 (对照组 ) 2 2例 ,对两组脑栓塞病人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羟乙基芦丁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羟乙基芦丁对脑栓塞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玉军 《山东医药》2004,44(16):27-27
2001~2002年,我们采用盐酸丁咯地尔、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进展缓慢,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银杏叶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黏度和清除自由基.本文拟探讨巴曲酶注射液和银杏叶制剂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脉搏及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脉搏及射血分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脑栓塞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缺血性卒中的各亚型中,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起病急骤,其脑梗死体积较大,神经功能损害通常较重,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所谓CCE,是指由来自心脏的脱落栓子阻塞脑供血动脉,从而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占整个缺血性卒中的20%。以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对症处理、治疗原发病和使用抗凝药,防止病情进展及再栓塞,但疗效欠佳。很多存活的患者出院时,仍遗留严重语言障碍和肢体瘫痪等。因此,CCE的治疗成为长期困扰临床医师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 AMI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巴曲抗栓酶 ,分别于第 1、3、5天给予 1 0 u、5u、5u,以生理盐水 1 0 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 1 h,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 1周后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QT离散度减小 ,AMI后心绞痛发生率下降 ,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 AMI具有改善左室功能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等作用 ,对发病延迟来院患者疗效好 ,使用方便、安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标准的V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巴曲酶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8和第12周隔日给予巴曲酶静脉滴注(5U巴曲酶加入250ml等渗盐水),1次/d,4次/周。所有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13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①巴曲酶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MMSE和ADL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6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在第8、12及16周,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②巴曲酶组第1周治疗前、后FIB分别为(3.50±0.59)、(1.95±0.43)g/L、第8周治疗前、后分别为(3.22±0.54)、(2.18±0.46)g/L,第12周治疗前、后分别为(2.75±O.41)、(2.40±0.41)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第1、8、12周FIB分别为(3.39±O.61)、(3.30±0.59)、(3.24±0.5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巴曲酶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脑梗死复发(P〉0.05)。巴曲酶组未发生药物过敏,颅内、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巴曲酶有助于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