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血友病患儿家庭治疗与护理现状,提高家庭治疗与护理水平。方法对广州市血友病治疗中心登记在册的29例广州地区血友病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患儿一般情况、2006年家庭治疗与护理现状及FISH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ore in Hemophilia)。结果只有少数血友病患儿开展凝血因子家庭注射,凝血因子使用量明显不足,治疗效果与血友病患儿家庭护理状况不佳、血友病患儿未能获取有效社会支持有关。结论血友病专业医护人员在指导家庭治疗和护理服务方面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对血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有经验的血友病专业护士.缺少必要的医疗资源,未能建立起紧密的医患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家血友病患儿的家庭治疗及护理现状,构建新型家庭治疗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借助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登记在册的48名血友病患儿及其父母发放该问卷,问卷分为3部分,一般资料、家庭治疗的情况及血友病病人自理能力评分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ore in Hemophilia,FISH)评分。[结果]只有18.75%的血友病患儿开展凝血因子家庭注射,且伴有凝血因子的使用量明显不足等情况;由于经济及认知水平的原因,家庭治疗效果及家庭护理状况并不理想。[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专职护士培训,根据个体状况开展个性化综合关怀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家庭护理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友病儿童家庭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友病儿童家庭治疗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友病病人家庭治疗状况调查表对28例血友病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开展血友病家庭治疗的病人占调查者的28.57%,21例患儿的父母不愿将孩子的病情公开,患儿凝血因子使用量明显不足。[结论]为血友病患儿争取必要的医疗资源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医护人员应为血友病家庭提供急需的培训和监管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社区护士为主体,对10~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随机选取的11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按其家庭所在的社区分配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士采取循证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减肥计划,6个月后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社区肥胖儿童及家长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139.16,P<0.05)。肥胖儿童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了改变,平均体质量干预前为(64.95±4.65)kg,干预后为(60.13±4.5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P<0.01);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前为(30.78±2.61)kg/m2,干预后为(27.45±2.4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社区护士为主体,采取循证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食道闭锁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早产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1);住院时间干预组为(37.0±7.2)d,对照组为(55.2±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1);两组体重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1,P〈0.0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χ^2=4.36,P〈0.05)。结论对伴食道闭锁早产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保证手术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改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88例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行为异常的患儿实施认知疗法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儿CBCL测评结果。结果学龄期白血病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心理行为得分超出正常值上限的分别为25.00%和22.92%,显著高于常模的12.93%(P〈0.05)。干预前后男性患儿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校能力、社会能力、分裂样、抑郁、社会不良、躯体诉述、攻击性行为因子及行为问题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女性患儿在社会能力、抑郁、社会退缩、躯体诉述、分裂样、多动因子及行为问题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癫痫患儿42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SAB)等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患者进行测试评定,并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适应性行为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特发性癫痫患儿E量表均分显著降低(P〈0.01),CBCL测试均分显著增高(P〈0.01),癫痫患儿独立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1,P〈0.05)。针对癫痫患儿存在的不同程度心理行为问题,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改善了癫痫患儿的适应性行为。结论护理干预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癫痫患儿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方法]医院联合社会公益组织,根据儿童血友病综合护理关怀工作的需要,遵照公益组织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流程,规范招募并管理志愿者团队,以医护人员为主导,通过全程连续的医院志愿服务,改善血友病儿童家庭治疗和护理行为。[结果]152例血友病儿童家庭治疗和护理行为明显改善;凝血因子家庭注射和就近注射率逐年增长;血友病儿童的父母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血友病儿童的关节出血率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结论]基于慢性病管理的医院志愿服务模式适合在我国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147次鞘内注射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次)和对照组(72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依从率为81.3%,对照组患儿依从率为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7,P〈0.01),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90.7%比68.1%,X2=11.56,P〈0.01);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反应情况及腰背痛、下肢疼痛麻木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患儿对穿刺时疼痛的反应,减少鞘内注射副作用,提高白血病患儿对鞘内注射的依从性,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A型血友病患儿家庭治疗护理状况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中国A型血友病4~18岁患儿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方法 2006年、2010年两次对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A型血友病患儿诊断年龄和治疗年龄晚于首次出血年龄;凝血因子用量不足;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患病率高;开展了家庭治疗的血友病患儿从55例上升到119例,血友病患儿及家庭对发病原因、遗传规律、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和正确服用止痛药物认知率分别从80.8%、78.5%、37.4%和48.4%上升到94.7%、94.1%、52.7%和85.5%;在开展家庭康复训练、保持治疗记录完整两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A型血友病患儿诊断治疗延迟,凝血因子用量不足,骨关节病发病率高,家庭护理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士家属对护士从事临床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选取462名临床一线护士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家属对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知各条目中,462名家属的最高了解率不足20%,仅有13.85%的家属了解基础护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97.83%的家属不了解《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内容;93.07%的家属不赞同自己的亲人从事基础护理工作;95%以上的家属希望护士从事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等治疗性护理操作,而100%的家属不希望护士做协助排泄与处理大小便的工作;男性家属对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得分(45.60±7.32)分高于女性家属(39.85±5.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0,P〈0.01);与护士不同关系的家属对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2,P〈0.01)。结论护士家属对护士从事临床基础护理认知偏颇,态度消极。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与广度,重视家庭对护士的教育与影响作用,关心护士家属的教育与修养,提高护士待遇,促使家属以积极的态度从正面去影响护士的职业态度,激发护士对从事基础护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五心”工作法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琴 《护理学报》2008,15(7):38-40
目的探讨“五心”工作法在儿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儿科“五心”服务流程与标准(即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贯彻落实于各护理环节工作中,应用《住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别计算“五心”工作法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患儿或家属点名表扬护士人次、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良意见数共3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五心”工作法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比较,t=5.21,P〈0.05;点名表扬护士人次比较,χ^2=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不良意见数比较,χ^2=3.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病区护理实施“五心”工作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护士形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与患者对医院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素质与能力、护理工作内部环境、临床工作场所、组织管理、患者、照护人员(家属或护工)6维度、43条目,对399名护士和503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3条目中有41条目护士和患者的评分均在4分以上且标准差小于1,占总条目的95.35%;11条目护士和患者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条目患者评分高于护士,均为护士素质与能力维度,5条目护士评分高于患者,涉及护理工作内部环境3条目、临床工作场所1条目、组织管理1条目。结论加强对护士素质的培养,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环节管理的认识与配合,是今后护理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徐鸣  张娴  蒋永梅 《华西医学》2011,(8):1136-1138
目的 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制剂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问题.方法 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就诊的13例年龄3~11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均在为期2个月内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Ⅶ2次/周、间隔3 d、每次7.5~10.0 U/㎏的静脉预防性输注,记录治疗前2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变应性鼻炎儿童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衢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在治疗第1天及第2年对患儿的鼻部症状进行评分,判断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及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改善儿童变应性鼻炎使用SLIT治疗中患儿及家属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科室住院的GER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定期复诊,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出院随访及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出院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除不熬夜1项外,不吸烟、不饮酒、不饮浓茶、不饮咖啡、不吃宵夜、不吃辛辣饮食、遵医药物治疗7项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中除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两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随访能提高胃食管反流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改善GERD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敬莉  尤慧芳 《全科护理》2011,(16):1420-1421
[目的]观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用雌激素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雌激素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疗程、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为90.6%,对照组为60.7%,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8.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4.4%,对照组为53.6%,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 5);观察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在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缩短疗程,减少复发,而未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罗琳  付静 《全科护理》2012,10(17):1544-154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门急诊输液室手足口病患儿178例,入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前后态度、行为及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情绪稳定,态度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较,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态度、行为,并提高其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老年病房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提高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服务,观察组30例按照心理护理路径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对责任护士提供的心理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和临床路径对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情绪关注(96.67%)、心理护理内容(86.67%)、放松技巧的掌握(93.33%)、心理支持的感受(100%)及心理护理满意度(96.67%)方面较对照组(分别为63.33%、36.67%、6%、36.67%和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2,15.86,45.06,27.80,4.04,P〈0.05或P〈0.01)。责任护士实施路径护理后,健康教育(94.00±0.42)分、评估干预(87.61±7.09)分、沟通合作(98.40±0.69)分,较实施前(92.80±0.49)分、(61.3.0±9.50)分、(93.70±1.24)分,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6,14.04,20.95,P〈0.01)。结论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胜任力,有利于引导和规范老年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癫瘸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将住院治疗的136例癫瘸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出院后1年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出院3个月、6个月、1年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Ol或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