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健康检查并行胸部CT的人群中筛选出所有发现肺部包块的病例进行随访,选择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86例早期肺癌作为研究组,68例肺部良性包块作为对照组,分析记录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对两组间的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发生率高于肺部良性包块组(P<0.05),且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达到50%以上.空洞(30.9%)及卫星灶(23.5%)在肺部良性包块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腺癌磨玻璃影发生率为45.0%,高于早期鳞癌的11.8%(P<0.01).早期肺癌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占61.6%(53/86);中央型肺癌占38.4%(33/86).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发生率为75.5%,高于中央型肺癌(P<0.05).[结论]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同时,螺旋CT对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包块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资料。结果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20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20例,CT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64例中CT诊断鼻寞炎10例,真菌性鼻窦炎46例,8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寞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充填软组织影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实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28例,CT扫描采用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310MAs,其中1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 28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中,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1例首次CT检查即发现脑梗死,4例首次CT检查阴性,外伤后24—72hCT复查发现脑梗死。儿童脑梗死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脑梗死8例(约占28.6%)。结论 CT扫描不仅能对外伤性脑梗死作出准确诊断,还能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在发病后1~6h内应用常规CT扫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h后复查螺旋CT或MR证实为脑梗死患者。结果300例中出现异常征象者共有20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包括:脑实质局部密度轻度减低者126例,局部脑肿胀、邻近脑沟变浅、脑室变形变窄者52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者94例,豆状核密度减低108例,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模糊87例。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CT虽然征象轻微,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提高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01日至2013年10月05日手术病理资料齐全的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结果123例患者中: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71例,其中合并钙化30例,囊变及出血各11例,伴甲亢5例,伴慢性淋巴结炎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主要征象为病灶常多发,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肿瘤可合并钙化,囊变/出血。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病灶轻度至中度强化,瘤内坏死囊变区域无强化。弥漫性甲状腺肿20例,其CT征像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清,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腺瘤25例,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的CT表现。单纯腺瘤42例,其CT征像为病灶一般小于2cm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轻度-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较少合并出血、钙化或囊变。甲状腺癌22例,其CT征像为甲状腺内不规则占位,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可伴坏死,出血或钙化,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周围器官侵犯。结论 CT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掌握其主要CT征象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HRCT征象在肺结核传染性分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85例经痰细菌学检查或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患者,对其初诊1周内的CT及HRCT征象与连续3次的痰涂片检查结果之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痰涂片阳性组中的树芽征、不确定模糊结节、叶段实变及空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阴性组(P<0.01或0.05)。结论CT/HRCT征象中树芽征、不确定模糊结节、叶段实变及空洞对肺结核的传染性分类诊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彦增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57-158
目的:探讨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通过临床表现、病史、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34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9例,包括6例醛固酮腺瘤,3例皮质醇腺瘤。转移瘤15例,6例为双侧性,原发癌为肺癌9例,肝癌3例,乳腺癌、肾癌及贲门癌各1例。嗜铬细胞瘤5例,1例为双侧性,1例为恶性。神经节细胞瘤和无功能性肿瘤各2例。结论:综合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各种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用普通第二代CT机、超低场强磁共振(MRI)机对早期脑膜炎、脑炎的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率.方法分析总结病毒性、结核性及化脓性脑炎、脑膜炎病例共52例的第一周、二周CT、磁共振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率.结果发现7天内CT诊断39例,CT误诊漏诊13例;MRI诊断50例,漏诊2例.第13-14天CT诊断51例,漏诊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MRI诊断52例无误诊、漏诊.结论用普通第二代CT机、超低场强磁共振(MRI)机对早期脑膜炎、脑炎的影像诊断第一周CT平扫误诊、漏诊率较高,而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率较高.第13-14天CT及MRI的检查结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金舟 《中国保健》2007,15(10):17-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7年6月~2006年10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死35例,CT扫描采用GE公司1600i 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80mA,时间3.3s,其中1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35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中,29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1例首次CT检查即发现脑梗死;9例首次CT检查阴性,外伤后24~72h CT复查发现脑梗死;3d后发生脑梗死25例.发生于手术后脑梗死10例(约占28.6%).儿童脑梗死4例(约占11.4%).结论CT扫描不仅能对外伤性脑梗死可作出准确诊断,还能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资料.结果 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 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单发球形肺炎的病理基础与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对2005-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单发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与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多有急性炎性表现,抗炎治疗短期吸收明显.CT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呈圆形或楔形.(2)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且较模糊,呈"晕"征改变.(3)病灶两侧缘平直,呈"方形"征.(4)病灶邻近胸膜均匀性增厚明显.(5)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局部充血"征. 结论 急性单发球形肺炎CT影学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2例经临床证实的不同下肢动脉病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肢动脉疾病诊断具有相当优势。结论:提高了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牙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牙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结果 6例混合性牙瘤CT表现为一团结构不规则的致密团块影,密度不均,边缘可见环形软组织相对低密度影,内未见明显成形的牙齿。4例组合性牙瘤CT表现为团块影,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牙齿聚集,周围亦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囊性牙瘤均可见牙瘤位于囊肿内。结论 多数牙瘤有典型的CT表现,CT平扫对牙瘤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丽燕 《医疗装备》2006,19(10):39-4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于5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响20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加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领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领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58例中CT诊断鼻窦炎症48例,其中46例术前临床初诊为真菌性鼻窦炎,12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以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收集富阳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经CT检查并经支气管镜检或3次以上的细胞学痰培养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共4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其CT的特征性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8例患者中病因分布为:肿瘤化疗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8例(37.5%),肺结核并曲霉菌感染16例(33.3%),恶性白细胞细胞减少并念珠菌感染3例(6.3%),急性NK细胞白血病并曲霉菌感染4例(8.3%),干燥综合征并真菌感染2例(4.2%),糖尿病并白色念珠菌感染5例(10.4%);根据影像学特点可以分为5种表现:多发成簇状结节改变19例,多发散在性结节14例,单个结节4例,团状阴影6例,片状阴影5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表现为多肺段、多种病灶、多变化的特征,但以多发性结节状改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6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20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20例,CT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CT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64例中CT诊断鼻窦炎10例,真菌性鼻窦炎46例,8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 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充填软组织影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高分辨率CT(CT/HRCT)对煤工尘肺(CWP)大阴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CWP作胸部CT/HRCT扫描,并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结果62例CWPX线胸片检出大阴影19例,检出率为30.6%,共检出大阴影30个;CT/HRCT检出大阴影者43例,检出率为69.4%,共检出大阴影123个。CT/HRCT较X线胸片多检出大阴影93个(4.1倍)。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P〈0.01)。无一例X线胸片上显示大阴影而CT/HRCT未能显示者。62例CWPX线胸片检出Ⅲ期大阴影(≥1.0cm×2.0cm)者17例,检出率为27.4%,共检出Ⅲ期大阴影27个;CT/HRCT检出Ⅲ期大阴影34例,检出率为54.8%,共检出Ⅲ期大阴影67个,CT/HRCT比X线胸片多检出Ⅲ期大阴影40个,2种检查方法的大阴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1)。CT/HRCT对大阴影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尘肺微细病变及特殊位置的大阴影均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结论CT/HRCT在复杂性尘肺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胸片,可检出X线胸片所不能发现的大阴影,可作为尘肺的一种重要而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 337例早产儿头颅CT检查结果, 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hemorrhage, ICH) 的发病情况、头颅CT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337例早产儿于生后 3~7d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98例存在ICH, 收集其临床资料, 分析出生体重、胎龄与ICH类型的关系, 分析ICH患儿临床表现特点与转归情况。结果: 98例ICH早产儿 (检出率 29 .1% ) 中有围产期因素者 69例 (70 .4% ); 出血类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 62例 (63 .3%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subependymal/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 SEH/IVH) 28例 (28. 6% ), 脑实质出血 (intraparenchymalhemorrhage, IPH)8例 (8. 2% ), 出生体重>1 500g、胎龄≥34周者多发生SAH, 出生体重<1. 000g、胎龄<32周者发生SHE/IVH较多; 临床表现: 有症状者 72例 (73. 5% ), 其中以兴奋症状为主者 16例, 以抑制状态为主者 48例, 先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状态者 8例; 转归: 治愈及好转 68例, 死亡 28例, 自动出院 2例, 病死率 28. 6%。结论: 早产儿ICH多数有围产期因素, 出血类型与出生体重、胎龄存在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 病死率高, 故早产儿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经随访证实37例脑梗死中,常规窗口技术①(W:90 Hu,C:35 Hu)敏感性为29.7%,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②(W:80 Hu,C:50 Hu)敏感性为40.5%,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③(W:50 Hu,C:50 Hu)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100%.3种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P<0.05).改良窗口技术③与常规窗口技术①比较,改良窗口技术③与改良窗口技术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窗口技术①与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CT窗口技术能有效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