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有氧训练为主的冠心病康复治疗,疗程3~7个月,共15例,治疗时心率高于按年龄预计50%VO_(2max)的持续时间为21.17分钟。结果:1.心功能:心阻抗图恢复到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部分项目有进步或显著进步。2.安静时脉率与血压显著下降;心率与收缩压乘积也显著下降,示机体能量代谢节约化。3.心电图15例中13例趋好。4.多数病员用药种类与剂量减少。5.主觉症状明显进步。6.主要危险因素收缩压等明显改善。3~6年随访,可分析者13例,其中10例有锻炼习惯,健康情况较好。冠心病人作类似我院所进行的有氧训练康复治疗是有效的与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之后12h及24h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方法:将6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22例、有氧训练组22例、对照组22例,所有组员训练前、训练后12h和训练后24h后均采用间接测热法,通过K4b2型心肺功能测定仪进行基础代谢率(BMR)测定。抗阻训练运动方式为肩负杠铃垂直下蹲,强度为80%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RM),每组10次,共4组;有氧训练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强度为90%最大摄氧量(VO2max),共4组训练,每组以5min训练、5min休息的间歇训练模式进行。结果:训练前三组间的基础代谢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12h基础代谢率,抗阻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抗阻训练组增加更显著(P0.05);训练后三组间24h基础代谢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和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能够明显提高运动之后12h内的能量消耗,且与单次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相比,单次高强度抗阻训练对基础代谢率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训练对衰老小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方法:17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8只据体重随机纳入对照组(C组)与有氧训练组(AE组)。训练组小鼠以自身体重2.5%的负荷进行8周游泳训练,每周训练6天,每天1次,每次45min。末次训练24h后处死全部小鼠,禁食6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荧光法检测类糜蛋白酶与钙蛋白酶活性,对硝基苯磷酸底物法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关键蛋白Atrogin-1、MuRF-1、Ubquitin及钙蛋白酶系μ-Calpain表达,色谱法检测腓肠白肌内3-MH含量。结果:8周有氧训练可致衰老小鼠腓肠白肌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类糜蛋白酶与钙蛋白酶活性、3-MH含量以及Atrogin-1、MuRF-1、Ubquitin与μ-Calpa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但溶酶体酶活性未见组间差异。结论:有氧训练可削弱衰老小鼠快缩型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具有防治衰老性肌肉萎缩发生发展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削弱炎性细胞因子生成集聚,进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与钙蛋白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发病6周内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的耐受情况和训练效果。方法:37例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有氧训练15min组和有氧训练30min组。有氧训练组在踏车运动试验后进行每周3次,每次15min或30min,共6周的中低强度踏车有氧耐力训练,记录患者有氧耐力训练第一周时血压、心率和心电图。记录患者在训练前后的肌张力,Fugl-Meyer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①有氧训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所有训练,患者训练时血压、心率明显上升,患者在休息3min后血压、心率均明显恢复;②有氧训练两组训练后运动试验中耐受时间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前后运动耐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三组患者训练前后肌张力无明显差异(P>0.05),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训练后两个有氧训练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有氧耐力训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10名正常人和33名冠心病人的无氧阈。冠心病人的无氧阈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与心脏功能损害的程度相一致。其中10名病人以其无氧阈为运动强度进行8周有氧训练,结果无氧阈较前明显提高,而无不良反应。因此测定冠心病人的九氧阈来制订心脏功能相制订运动处方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客观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研究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HIIT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CME)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宣教及规范药物治疗;HI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CME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持续12周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治疗前后评估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耐力、生活质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周HIIT组除甘油三酯(TG)、CME组除总胆固醇(TC)外,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12周后,HIIT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最大代谢当量(METs)、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等指标及CME组HOMA-IR、VO2peak、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HIIT组HbA1c较CME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在心肺运动试验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强度个体化的有氧训练,其安全性可以得到进一步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是防治心、脑、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对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也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康复医学界运动疗法的进展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及对其改进提高和完善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高浓度负氧离子干预下大负荷有氧训练对腹型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54例男性中青年腹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态空气环境下每天进行1次大负荷有氧训练(中等强度或大强度,每次训练45min);观察组患者则在高浓度负氧离子空气环境下进行大负荷有氧训练,训练内容同对照组。于入选时及训练3个月后对2组患者体脂率、腹部皮脂厚度、内脏脂肪水平指数、内脏脂肪面积、身体形态指数(WHR)和身心感受评分等指标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体脂率、腹部皮脂厚度、内脏脂肪水平指数、内脏脂肪面积、WH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入选时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体脂率[(29.7±3.6)%]、腹部皮脂厚度[(24.7±3.1)mm]、内脏脂肪水平指数(12.1±2.6)、内脏脂肪面积[(90.5±11.8)cm2]、WHR(0.92±0.07)及身心感受评分[(23.7±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大负荷有氧训练对中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具有明显消脂减肥效果;如在高浓度负氧离子吸入辅助干预下进行大负荷有氧训练则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与心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心率的变化来指导和调控训练多年来以被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工作者所接受,人们通常根据心率的变化范围来安排负荷强度调整运动量。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有关心率、最大心率及目标心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概括:(1)一般认为强度和心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根据最大心率的不同范围可发展不同的身体能力。(2)最大心率随着不同的训练状况改变很少或不发生变化,也有研究显示:如果训练量及强度降低或停止训练,最大心率将增加。(3)不同的测定方式会导致同一个体出现不同的最大心率而且具有较大差异。(4)心率域并不是个稳定的指标,在训练实践中宜把心率指标与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来实施训练和调控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个体化有氧联合低水平抗阻运动较单纯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相关运动能力以及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招募老年COPD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有氧运动组20例,联合运动组20例。两组患者均保持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健康宣教。有氧运动组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试评估结果,进行强度为60%—85%目标心率的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运动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强度为60%—80%10RM的渐进式抗阻训练,包括腹肌力量训练,下肢弹力带训练,以及根据Breath-link呼吸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确定的吸气抗阻训练。训练共12周,每周3—5次,每次30—60min。运动训练前后评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相关运动能力,包括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AT),6分钟步行能力(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氧运动组患者FEV1、FEV1%、FEV1/FVC%、VO_(2max)、AT、6MWT均有所改善(P0.05),联合运动组在VO_(2max)、AT、6MWT均有增强(P0.05),肺功能FEV1、FEV1%、FEV1/FVC%显著改善(P0.01)。同时,联合运动组各项结果优于有氧训练组(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较于单一有氧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Ⅱ型糖尿病微白蛋白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改变和心率的关系。方法:对各组共106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和心率的监测。结果:Ⅱ型糖现微白蛋白尿患者24小时血压和心率、白天血压、夜间血压和和心率均显著增高,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结论:高原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发展和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化有关,同时发现夜间血压以舒张压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12.
护理技能实验室的环境、设备对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院重点投资、全面规划建设护理技能实验室,使其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为护生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护生技能掌握效率,在技能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抗阻-有氧联合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训练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A组)、低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B组)、空白对照组10例(C组)。三组患者均予相同的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ISI)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A、B两组患者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较C组均出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改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及低抗-有氧联合训练都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低抗-有氧联合训练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效果要优于高抗-有氧联合训练。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一种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在2型糖尿病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寻求一条能早期检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自1996年6月 ̄2001年6月,对入院就治的66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HRV指数改变进行临床追踪观察,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照组:健康人群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平均年龄(52±9.75)岁;均符合无2型糖尿病、心脏病、甲亢、高血压、肾脏疾病而入选。糖尿病组:确诊为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b> 了解某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柜运行现状及其防护性能。方法 <\b> 共调查14台Ⅱ级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情况,依据YY 0569-2011标准进行物理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b> 对外观完整性、高效过滤器完整性、噪声、照度、振动、下降气流流速、流入气流流速、气流模式8个项目进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93%、100%、79%、93%、93%、79%和86%。结论 <\b> 该单位部分正在使用的生物安全柜性能检测不合格,应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性能检测,及时排除存在生物安全隐患,防止实验室感染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按辨证分型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采集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法中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低高频功率比值(LF/HF),分析中医证型HRV之间的差异。结果:L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H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其余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LF/HF方面,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证型失眠症的心率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迷走神经活动较强,心虚胆怯型及阴虚火旺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65 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特别是夜间盖被和日常保暖措施,医院现有的护理被是由普通棉絮内芯和被套组成,仅满足患者平躺盖被需要,但是难以满足患者坐位时上半身保暖的需求,同时这些被子...  相似文献   

18.
林玲  钟益萍 《护理与康复》2013,(11):1111-1112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术后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常规的术后锻炼方式是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行徒手锻炼,但由于疼痛、疲累等原因,使患者锻炼不主动,不能坚持锻炼。有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9.
马东  刘金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3-184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相关性。【方法】将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UAER不同分为糖尿病UAER正常组(22例)和糖尿病UAER升高组(2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以此来检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患者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低于UAER正常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且UAER与HRV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HRV的各项指标减低显著,心脏自主自神经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20.
背景:冥想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与心理健康,训练过程中通过自主神经调整训练心率是一个可能的因素。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于心血管系统调节以及健康训练的理解。目的:从复杂性分析的角度考察冥想训练过程中心率调整的规律。方法:心率变异信号取自PhysioNet中冥想训练心率数据库,应用排列熵方法对中国气功以及瑜伽训练前和训练中数据分别进行分析,考察两种训练对于心牢复杂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冥想训练中心率变异序列的排列熵值均显著小于训练前的熵值,表明中囤气功以及瑜伽均有降低心率复杂性的效果。而前期研究使用排列熵对于年轻、年老、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表明衰老和疾病会使排列熵值增加。闪此,冥想训练通过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整可能是其帮助人体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