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介入术136例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冠脉内介入术136例患术后常见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3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不同血管径路并发症进行总结、对比。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出血及引起假性动脉瘤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减少和预防血管径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传统路径为股动脉,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急诊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行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犤1犦。其中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17.0%犤2犦。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包括:(1)出血(皮下瘀血,血肿,腹膜后血肿);(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 V R);(3)迟发型心脏压塞综合症;(4)假性动脉瘤(PSA);(5)血栓性并发症;(6)胸痛等。本文旨在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和临床表现,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共进行冠脉介入术600例,其中男360例,女240例。发生并发症56例,占9%。56例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39~62岁,平均48岁。1.2介入的种类冠状动脉造影术(C A G)600例,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 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 I)260例。1.3并发症发生比率以出血血肿多见,30例,占5%;V V R l8人,占3%;PSA3人,占0.5%;术后血栓并发症3例,占0.5%;术后发生胸痛6人,占1%。无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接介入与易化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名,随机分为两组。易化介入组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介入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然后尽快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30d全因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术前与术后梗死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易化介入组与直接介入组30d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左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梗死血管开通率易化介入组高于直接介入组[39(59.1%)vs.16(24.2%),P<0.05];术后血管开通率两组相近[63(95.5%)vs.62 (93.9%),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采用易化介入与直接介入相比,30d死亡率、左心功能有改善趋势。而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其预后可能优于直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冠脉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因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受限时短、恢复快等优点,有逐步替代传统经股动脉穿刺的趋势。2009年8月~2010年8月,我们对214例患者行冠脉介入诊疗,其中经桡动脉行介入术1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配合。方法将238例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19例)。治疗组均经桡动脉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9例;对照组均经股动脉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0例。结果2组动静脉血栓例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皮下血肿及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发生例数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发生例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具有容易压迫止血,出血少,不需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简称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如何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医护关注的重点。我科2006年2-9月收治3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数日后出现腹壁淤青、大血肿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5例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A组108例和B组107例,A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B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较经股动脉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疑似冠心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63例成功接受,成功率92.7%,过程顺利,无冠脉开口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进行临床分析,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3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治愈,4例压迫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重复绷带加压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经桡动脉和肱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了解两种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6例经肱动脉和2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肱动脉组,但肱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穿刺用时均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但血管穿刺成功率低,而肱动脉途径可弥补这一缺点,且可在同一侧肢体进行,避免了重复消毒和铺巾。  相似文献   

13.
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介入术是我国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的快速而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1]。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等。此类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成功率高的特点。随着介入治疗的推广、普及,现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介入性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出现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重者可致患者死亡。加强术后护理,可大为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固和提高心脏介入手术的疗效。因此重视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作一综述。1心理护理术…  相似文献   

14.
李风莲  周俊华  王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2,8(4):297-297,F003
近年,冠状动脉介入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因此项技术需穿刺外周血管,若术后穿刺口护理不当易造成并发症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护理好穿刺部位极为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感到对术后24h内的穿刺口局部护理甚为重视,而对术后24h后及穿刺口周围部位的护理重视不够.现将术后30h穿刺口再出血并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和腹膜后血肿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并发症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心律失常3例,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血栓1例,尿潴留12例,造影剂肾病1例。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压迫止血器,在此操作下,观察组结合介入上肢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6 h术侧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疼痛、肿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波动值、疼痛评分及术侧指围分别为(0. 27±0. 10)、(1. 03±0. 21)分、(0. 16±0. 04) cm,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诱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择期行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术中右冠脉置入支架后即刻见支架边缘、右冠脉近段出现一充盈缺损,考虑患者无明显不适,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3级,遂结束手术.术后8h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呼吸浅,再次冠脉造影检查示右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右冠脉完全闭塞,反复高压球囊扩张无效.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复杂,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减少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58例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者进行观察分析,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创口有无渗血、血肿,制定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观察单。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5.4%,局部血肿发生率9.2%。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冠脉造影和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