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桡骨头骨折(MasonⅡ型及部分Ⅲ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CONMED百优BIOFIX)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32例。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6个月)。根据MaYo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11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3.75%。结论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36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肘关节僵硬3例,异位骨化1例,无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 9%(32/36)。结论微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072-1076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骨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IV型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及合作医院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肘外后小切口显露桡骨头,应用多枚第3代可吸收棒(直径2 mm)交叉骨内固定骨折的桡骨小头,术后石膏固定32013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肘外后小切口显露桡骨头,应用多枚第3代可吸收棒(直径2 mm)交叉骨内固定骨折的桡骨小头,术后石膏固定34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Metaizeau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其对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率100%;术后随访14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Metaizeau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其对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率100%;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0.5)年;按Metaizeau的肘关节评分标准: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28例中,优20例,良8例,可0例,差0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41例中,优17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而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11例中,优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可见,第3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最佳,其次为Mason-Ⅲ型,而疗效最差的为Mason-Ⅳ型。80例患者中有1例Mason-Ⅳ桡骨头骨折患者因并发症需进行2次手术。[结论]应用第3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操作简便,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内固定物取出术,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5~35(20.5±9.6)个月,按B roberg和Morrey的肘部评分标准评判:优6例,良13例,可2例。结论可吸收钉棒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需二次手术,具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0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27例肘关节内骨折,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6例,桡骨头骨折11例。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2个月内,肱骨远端骨折愈合9例,桡骨头骨折愈合6例;术后3个月内,肱骨远端骨折愈合15例,桡骨头骨折愈合10例;术后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6%。结论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符合关节部位骨折的特点,患者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痛苦,也减少了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桡骨头骨折临床较多见,其发生率约为0.8%。桡骨头为一关节内结构,参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理论上来讲,要求解剖复位,可靠固定。但这点在临床上不易做到。我院自2003~2008年对所收治的桡骨头骨折患者中20例应用可吸收棒进行内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4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03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的13例Mason Ⅱ、Ⅲ桡骨头骨折。术后1、2、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及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12例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进行末次随访。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未出现桡骨头关节面再次塌陷、分离,无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桡骨头骨折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切开复位.2.0 am或2.7 mm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定期随访患肘正、侧位X线片,观察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度.按照Mayo评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8.3个月.18例骨折均获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09°,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92°,Mayo评分优良率为88.8%(16/18). 结论 对于Mason Ⅱ型及部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接骨器件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应用由聚酚胺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棒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类骨折50例(第一组)。另连续选择我院50例各种骨折后,用金属髓内针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第二组)。随访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可吸收内固定物有无毒性反应等。总结各类骨折的手术规范。用X^2检验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骨折与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骨折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分子聚酸胺可吸收接骨器材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其疗效与金属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接骨器件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应用由聚酚胺材料制成的可吸收髓内针、内固定棒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各类骨折50例(第一组).另连续选择我院50例各种骨折后,用金属髓内针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第二组).随访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可吸收内固定物有无毒性反应等.总结各类骨折的手术规范.用X2检验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治疗骨折与用金属内固定治疗骨折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分子聚酸胺可吸收接骨器材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其疗效与金属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02采用小切口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20例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术后予颈腕吊带悬吊保护,保持肘关节屈曲90°中立位,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9~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6(3~7)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总分(92.5±11.8)分,优15例,良3例,可2例。11例MasonⅡ型骨折患者均为优;7例MasonⅢ型骨折患者中优4例,良3例;2例MasonⅣ型骨折患者均为可。结论小切口第4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2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疗效评定根据Mayo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结论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内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再次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按Metaizeau肘关节治疗评定方法: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用微型钢板螺钉对桡骨头骨折作内固定,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方法 简单,减少了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有...  相似文献   

15.
<正>桡骨头骨折是成人常见的肘部损伤,临床上对无移位的桡骨头骨折通常予以石膏外固定,对粉碎性骨折往往采取桡骨头切除的方法以改善功能[1]。笔者自2002年8月~2009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钛螺钉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rbert钉加可吸收软骨钉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2013-05本院采取Herbert钉加可吸收软骨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5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未见下尺桡关节失稳,肘关节失稳,骨化性肌炎及尺神经炎发生。根据Broberg-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可2例。结论采用Hertbert钉加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能最大限度恢复桡骨头解剖构形,关节功能康复满意,且较其他术式,操作难度较小,适应症更加广泛,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邹凯  覃松  车彪  王凯  刘骏  何精选  刘佳 《实用骨科杂志》2014,(3):215-216,280
目的探讨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28例,其中MasonⅡ型17例,MasonⅢ型11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及前臂的屈伸旋转活动度、肌肉力量、稳定性及主观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3个月。疗效评定:优16例,良10例,可2例(Mayo标准),优良率92.86%。结论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功能康复快,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应用开放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颈骨折的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开放复位不同内固定的方法,对22例桡骨头、颈部骨折进行治疗,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9~54岁,平均36.6岁。术中肘关节后外侧人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并用微型钢板、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4个月。术后x线片证实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8周。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X线片检查未发现肘关节提携角丢失,无骨关节间隙狭窄及异位骨化。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桡骨头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应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儿童桡骨近端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可吸收螺钉和克氏针治疗儿童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克氏针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儿童桡骨近端骨折,进行随访观察对比.结果 经平均随访9.5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标准对术后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克氏针组极好2例,好7例,一般4例,差1例;可吸收螺钉组极好6例,好3例,一般1例.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可吸收螺钉组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克式针组.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桡骨头切除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3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mason3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及对照组30例(桡骨头切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3型桡骨头骨折,安全可行、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