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韡亚  杨飞飞  廖永红 《药学学报》2021,(10):2597-2611
与口服或注射等全身性给药相比,吸入药物直接递送至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现有吸入药物难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且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前体药物技术,针对候选药物的缺陷进行个性化修饰以满足吸入治疗要求,是目前可选择的吸入药物开发途径。本文对近20年来前药技术在吸入递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发现:酯化修饰或与大分子化合物偶联的前药技术可以延长药物肺部驻留;甘露糖修饰或酸敏感键连接可以实现肺泡巨噬细胞内释药;个性化修饰的前药可以获得适于吸入递送的理化性质,降低药物毒性。总体而言,前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吸入药物开发的不同需求,为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鼻黏膜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胜  张毕奎 《中国药房》2007,18(8):625-627
鼻黏膜给药以往多用于局部作用,如杀菌、抗病毒、血管收缩、抗过敏等,通过将药物制成溶液剂滴入鼻腔或制成气雾剂喷入鼻腔。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甾体激素类、抗高血压、镇痛、抗生素类以及抗病毒药物,在鼻腔内用药,通过鼻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比口服更高。某些很难从鼻腔吸收的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当选用合适的黏膜促透剂或制成生物降解性微球等新剂型给药时,能提高鼻腔吸收的生物利用度[1]。近年对鼻黏膜给药达到全身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鼻黏膜给药新剂型、新技术进行了综述。1优点与不足鼻…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介绍肺部给药的研究近况。通过查阅、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肺部给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研究进展,阐述呼吸道的结构与生理,并从生理、药物以及制剂角度分别分析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肺部给药具有独特的生理优势,随着剂型的开发和给药装置的设计,肺部给药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眼部结构的复杂性使药物经眼表局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极低.基于纳米制剂的新型眼部药物递送系统,因其更易克服眼部给药屏障,使得药物经眼表局部给药后有效递送至眼组织内成为可能.介绍了眼表局部给药后药物递送至眼内需克服的屏障,总结了克服给药屏障的重要方法及眼用新剂型的临床进展,并对眼表局部给药系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眼部疾病...  相似文献   

5.
金方  菅鑫妍 《今日药学》2009,19(10):4-5
肺部给药系统简介 肺部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溶液、混悬液或固体粉末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给药装置,经口腔吸入至呼吸道深部。肺部给药的剂型一般包括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干粉吸入剂(DPI)、喷雾剂(吸入溶液,Inhalation solution,IS)。雾滴或颗粒大小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辅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药物新剂型发展迅速,形成了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脉冲自动调控式给药系统等多种释药系统,在改变给药途径,定时、定位释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1]。开发新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量,增强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肺部给药剂型在医药市场获得快速增长。随着药用辅料、给药新技术的发展,微球、纳米粒、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胶束等作为药物载体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专利,就肺部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现从药物由鼻腔到脑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剂型、评价方法以及增强脑靶向性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鼻腔给药脑靶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 (第一代)、常规剂型 (第二代 )、缓控释剂型(第三代 )、靶向剂型 (第四代)、时间脉冲释药剂型 (第五代 )。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第三至第六代剂型是药物新剂型的主要内容 ,也可统称为控制给药系统。其中可分为速度性控释、方向性控释[1 ] 、时间性控释和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系统系统。1 速度性控释给药系统速度性控释剂型是指用任何的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 ,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速度的给药系统。这是发展最快的日趋成熟的给药系统 ,这类给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治疗药物存在稳定性差、摄取效率低、细胞毒性大以及靶向能力差等缺点。因此需要安全的药物传递系统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和暴露。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长循环时间而逐渐成为理想的药物递送平台。基于红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红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载药系统和基因工程红细胞等。另外,对红细胞进行功能化修饰,可显著增强靶向性,进一步开发和扩大红细胞载药体系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研究介绍了以红细胞为载体的化学药物及疫苗的递送方法,重点讨论了仿生纳米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机体各部位的靶向性研究,并且总结了近年来基因工程红细胞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