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肯定,但人们要求药物的副作用越小越好,尽可能地减少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下面就氯氮平与利培酮做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奥兰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兰平(Olanzapine)是一种不同氟哌啶醇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而十分类似氯氮平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它作用于多种受体,对阳性症状的疗效类似氟哌啶醇、利培酮,但对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疗效卓越,且副作用轻微,尤其是锥体外系副作用缓和,TD的发生更低,...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6例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或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换用利培酮治疗,用PANSS、TESS、SDSS作为评估工具做自身对照,对换药前后的疗效、副反应、社会功能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都安全地换用了利培酮治疗。换用利培酮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进一步改善,嗜睡、EPS、口干、便秘等副反应显著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用利培酮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结论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等问世以来,由于此类药物认知损害少,引发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危险低,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和情感症状均有效用,故其使用已经超过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4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将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分组比较,研究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时间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结果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78%和12.13%,都以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最高,氯氮平次之;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末次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首次血糖浓度。除利培酮组外,住院治疗1~10年的血糖浓度明显增高,但10年后氯氮平组仍有增高趋势。结论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对血糖代谢影响最大,氯氮平具有更长远的不利影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7.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的纵向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 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将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2 36例分成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及氯丙嗪组 ,采用BPRS及TESS在患者首次住院治疗前及治疗后 2、4、6、8周进行评定 ,并观察 4组药物的副反应 ;对 4组患者出院后 3年内进行随访 ,并利用BPRS、TESS及SDSS每年评定 1次。结果 在首次住院中 ,4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的近期疗效基本相同 ,但在药物副作用方面 4组患者有显著差异 ;在 3年随访中 ,4组患者在中断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远期疗效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提示在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可首选利培酮或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测定血细胞计数与分类。结果患者经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的60例(20%)。氯氮平组发生率(29.1%)显著高于利培酮组(14%)(P<0.01),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均有影响,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氯氮平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氯氮平和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两者联用,临床上褒贬不一,并有研究表明两者联用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此,本文采用小剂量氯氮平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旨在探讨其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抗精神病药与高催乳素血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曾被认为是抗精神病治疗不可避免的副反应。但大多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等都不引起明显的催乳素升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阻断多巴胺通路中更具特异性,它们不阻断漏斗一结节多巴胺通路。利培酮在治疗中却引起明显的催乳素升高,其原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利培酮对垂体前叶的泌乳细胞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迟发性运动障的发生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长期住院的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抗精神病药剂量恒定维持治疗6个月。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它神经精神疾患。先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专业量表进行全院患者筛选,最终选出合乎要求病例109例,再用AIMS量表评定,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三组,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安棕酯)、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使用SPSS10.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三组药物与TD的相关性。结果利培酮组的AIMS总分显著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32),与氯氮平组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利培酮组,氯氮平组致TD症状的严重程度偏低,或对TD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物与强迫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659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做问卷调查并对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者122例,占18.5%(122/659),其中63例强迫症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占9.6%(63/659);(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依次为氯氮平14.2%,利培酮5.1%,奥氮平1.9%,经典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症状的比率共计2.8%;(3)氯氮平高剂量者强迫症状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者,约1/3的病人强迫症状出现在服用氯氮平1年以内,半数以上出现在服氯氮平3年以内。结论抗精神病药诱发的强迫症状并不少见,氯氮平是其中的常见药物,强迫症状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传统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传统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不同,氯氮平和奥氮平对脑电图影响较大,利培酮和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次之,喹硫平相对较低,大多与剂量呈正相关,且早期脑电图的改变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映平  周东胜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2):156-157,188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2014年9月、11月门诊482张抗精神病药处方用药情况。结果 482张处方共涉及30种治疗方案,其中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9种,279张(57.88%),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18种,197张(40.87%),使用3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3种,6张(1.24%)。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居前5位的依次是利培酮(31.90%)、舒必利(13.98%)、利培酮+氯氮平(13.20%)、奥氮平(12.54%)、氯氮平(11.93%),使用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利培酮(35.89%)、奥氮平(21.37%)、氯氮平(18.67%)、舒必利(15.35%)、帕罗西汀(8.71%)。结论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物单一用药方案占主导;非典型抗精神病用药已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与高催乳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曾被认为是抗精神病治疗不可避免的副反应。但大多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等都不引起明显的催乳素升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阻断多巴胺通路中更具特异性 ,它们不阻断漏斗—结节多巴胺通路。利培酮在治疗中却引起明显的催乳素升高 ,其原因不明 ,有研究表明利培酮对垂体前叶的泌乳细胞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药理学与副作用的相关性汪卫华孙剑审校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和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和奥兰托平(Olanzapine)]的药理学谱预示了每一种药物的副作用类型和严重性。为了评估特异性新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各种副作用的相对潜...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讨论了近年来献中有关抗精神病药在双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尤其介绍了氯氮平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8.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监测其血糖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及三酰甘油升高多于利培酮;与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有抗精神病药种类、血脂浓度、糖尿病家族史。结论:对于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脂的患者,应避免选用氯氮平治疗,而利培酮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单种用药为原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否也是如此呢?我们发现,在氯氮平换用利培酮时,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撤除氯氮平,否则会引起失眠等症状;也有些病人以这两种药物合用效果较好而不良反应不大。是否表明这两种药可以合用,或某些病人以合用为好呢? 舒大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例14岁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病程2余年,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疗效差,且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随后更换为氯氮平治疗,使用氯氮平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好转,但出现了流涎以及氯氮平所致动眼危象、吐词不清、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氯氮平所致动眼危象的识别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