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1例以红色疣状斑块为主要表现的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女,79岁.外阴部出现疣状斑块0.5年.皮肤科检查见两侧大阴唇内侧下部各见约6 cm × 4 cm和4 cm × 3 cm的红色疣状斑块,会阴联合处同时受累.右侧大阴唇内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近全层间变,细胞核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Ki-67及p53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性.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分化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外阴正常皮肤、外阴白色病变、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皮肤无CD44v6表达 ;在外阴白色病变中其阳性率为 2 6.7%;鳞状上皮内瘤样变中为 5 3 .3 %;外阴鳞状细胞癌中为 73 .3 %。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CD44v6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2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CD44v6与外阴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COX-2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VSCC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用CD34标记测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值.结果: COX-2在正常外阴皮肤中不表达,在两种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鳞状上皮增生(SH)和外阴萎缩硬化性苔藓(LS)中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VSCC中表达明显升高,与外阴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S中MVD值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VSCC中COX-2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在外阴鳞癌中,COX-2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外阴癌侵袭和转移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CF)和受体(EGFR)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结果:EGFR在40%的外阴正常鳞状细胞中的少数基底细胞中表达,在40%的VIN Ⅲ高度异型增生的细胞中表达和64%外阴鳞癌的一些恶性细胞中表达.EGF在20%的VIN Ⅰ-Ⅱ,10%VIN Ⅲ和100%的VSCC胞浆中表达.EGF的表达是外阴癌变的早期信号.EGF及其爱体的过度表达导致VIN Ⅲ和癌变的鳞状细胞的增值.EGFR表达与64%VSCC细胞自发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在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VIN)皮损中的感染和其癌基因在人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方法采用捕获杂交法及PCR技术筛选高危型HPV和HPV16、18DNA阳性VIN标本:经RT-PCR、巢式PCR及DNA杂交研究HPV16、18 DNA阳性VIN标本中的HPV基因转录。结果 32例VIN患者皮损中24例(75%)为高危型HPV阳性,23例为HPV 16阳性,1例为HPV 18阳性。23例HPV 16阳性标本中除1例VIN Ⅱ皮损无HPV转录外,15份标本为游离体型HPV 16基因转录,其余7例VIN Ⅲ标本呈现整合型HPV 16癌基因转录;1例HPV 18阳性VIN Ⅲ标本发现为整合型HPV 18癌基因转录。结论大部分VIN Ⅱ、Ⅲ标本存在HPV 16感染,HPV癌基因的整合多发生于VIN Ⅲ的皮损;推测高危型HPV癌基因在人基因组中的整合与VIN的发生及其向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尖锐湿疣、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6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20例外阴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53,CyclinD1,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P53在尖锐湿疣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Ⅰ级、Ⅱ级、Ⅲ级)组,外阴鳞状细胞癌组,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43.48%,52.63%,61.11%,70.00%和0。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34.78%,47.37%,55.56%,60.00%和0。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47.83%,57.89%,72.22%,85.00%和0。P53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Ki67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三者均表达随外阴上皮恶变的进展而增加。结论 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16和Ki-67在正常外阴组织和不同级别女性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鉴别高级别VIN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6例女性外阴组织,其中35例无VIN,13例低级别VIN、28例高级别VIN,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标记。结果正常上皮、低级别VIN和高级别VIN病例P16的阳性率分别是8.57%,23.08%和92.86%;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5.71%,38.46%和96.43%;在高级别VIN中P16和Ki-67的表达和正常组及低级别VIN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作为鉴别高级别VIN标记物P16和Ki-67的敏感性分别是92.86%和96.43%,特异性分别是93.75%和87.50%。结论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正常组、低级别上皮内瘤、高级别上皮内瘤中敏感性较高。采用二者联合标记,能有效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urvivin和Ki-67在皮肤鳞癌(SCC)及基底细胞上皮瘤(BCE)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皮肤SCC,20例BCE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6份整形手术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皮肤SCC和BCE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皮肤SCC的阳性表达率也显著高于BC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Ki-67在皮肤SCC和BCE中的阳性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在皮肤SCC和BCE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SCC和BCE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Survivin与Ki-67在皮肤SCC和BCE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且呈正相关,提示两基因有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阴茎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男,63岁,包皮内板苔藓状增生3年,起白起皱1年。皮肤科检查:包皮内板苍白,有珍珠样光泽,表皮湿润、起皱,隆起成丘疹,部分呈纵沟排列,局部皮肤弹性下降,包皮内外板连接处偏右侧可见一皮角。包皮内板皮损组织病理:表皮高度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延长,棘层下部细胞轻度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少数细胞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并见个别异核分裂,真皮浅层弥漫性或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TPPA、HIV、HPV分型检测均阴性。诊断:阴茎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10.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0例鳞癌细胞核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原位观察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探讨其与肿瘤分级、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内,在正常上皮中PCNA阳性细胞呈有规律分布;在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呈异质性分布,提示癌细胞生长失调与DNA合成紊乱,同时也反映了癌细胞群体的增殖水平.鳞癌细胞核内PCNA表达与癌细胞分化和转移呈正相关(P<0.05).在鳞癌间质中部分间质细胞与免疫反应细胞也呈PCNA阳性,提示癌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可同时引起肿瘤本身和周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增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PC1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角化棘皮瘤(KA)和鳞癌(SCC)中的表达。在KA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而在SCC中,则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团中。PCNA阳性指数在KA组中为22.3%~40.8%,平均32.6%,而在SCC组中则高达41.0%~80.9%,平均6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两组间个例PCNA阳性指数没有重叠。这种增殖特性的显著差异提示KA和SCC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肿瘤。而PCNA阳性指数可能对鉴别KA和SCC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TEN,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法检测PTEN,Ki-67和CyclinD1在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5),与肿瘤分级无相关性(P>0.05);②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0.01),与肿瘤分级相关(P<0.01);③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对照组高(P<0.01),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④PTEN与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411,P<0.05);PTEN与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386,P<0.05);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结论①PTEN在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与该肿瘤恶性分化程度的关系尚不明确;②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上调,与该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③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上调,与该肿瘤的分级呈正相关;④PTEN,CyclinD1与Ki-67三者中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了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PTEN和Endoglin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PTEN和Endoglin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皮肤鳞状细胞癌组为48.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染色评分也随之降低(P<0.01)。PTEN蛋白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57%和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TEN的阳性率显著下降,由58.54%降至9.09%,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Endoglin-MV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30.56±6.41)和正常对照组(3.00±1.63)比较,在中-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组(31.95±5.74)和高分化组(26.79±6.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淋巴结转移组(34.73±4.50)和无转移组(29.44±6.43)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阴性表达的Endoglin-MVD为33.63±5.09,PTEN阳性表达的Endoglin-MVD为27.24±6.11,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下降参与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恶性进展及转移;PTEN与Endoglin-MVD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一致性,并分析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6例高度疑似C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和手术治疗,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CIN的价值,并分析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高度疑似CIN的患者经病理确诊为CIN 64例,其中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16例;确诊为宫颈浸润癌42例。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CIN与病理结果具有强一致性(Weighted Kappa系数=0.903)。病理确诊的42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经阴道镜定位活检确诊34例,漏诊8例;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宫颈病变面积<50%、图像质量较差、活检取样人资质获取时间<5年是阴道镜定位活检漏诊宫颈浸润癌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阴道镜定位活检诊断CIN与病理结果具有强一致性,高龄、宫颈病变面积<50%、图像质量较差、活检取样人资质获取时间<5年是阴道镜定位活检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6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与癌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分析68例SCC中p63、PCNA和EGFr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和癌变上皮中p63、PCNA主要表达于具有增生潜能的基底细胞,而在终末分化的角质层细胞中缺如。高分化癌中p63呈环状分布于癌巢周围,低分化癌中p63阳性细胞增多,分布紊乱,癌中PCNA、EGFr表达于整个癌巢中。p63、PCNA、EGFr表达在SCC表皮内肿瘤(SIN)Ⅲ级中均明显高于正常或癌旁上皮,并在癌的不同分化中差异有显著性。在SCC中p63、PCNA、EGFr表达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SCC中由免疫组化显著p63、PCNA和EGFr过表达的癌细胞常是获得了更具增殖、侵袭和间变能力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晋中婴泰妇产医院妇产科诊治的50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诊断方式相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和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每组25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包括诊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2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包括诊断)的总满意率(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包括诊断)的总满意率(6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手术治疗+中药熏洗方坐浴治疗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显著且比较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诊治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癌间质中巨噬细胞反应,在原位客观地观察癌细胞增殖活性,间质巨噬细胞反应与癌分化、分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本组病例p53蛋白检出率为56%,各级癌中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53蛋白阳性这细胞数与癌分级呈正相关。癌中PCNA阳性率为100%,阳性细胞数与癌分级也呈正相关。癌中p53蛋白表达与PCN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麻素Ⅱ型受体(CB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尖锐湿疣(CA)和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中的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A皮损、CINⅠ组织中CB2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CB2受体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A皮损、CINⅠ组织中均有表达,CINⅠ组织中CB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CA皮损,两组CB2受体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B2受体的表达可能与宫颈尖锐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