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是一个具有复杂基因组的人类疱疹病毒 ,全球 90 %以上的人受到过该病毒的感染。由于EBV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和与多种人类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EBV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EBV的免疫学特性、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EBV感染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已成为近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一、EBV分子生物学特点与功能(一 )形态与结构1 96 4年EpsteinAchong和Barr[1] 首次从淋巴瘤细胞株分离出疱疹样病毒 ,命名为EB病毒。EBV属于γ疱疹病毒科 ,形态与其他人…  相似文献   

2.
91例EB病毒相关疾病儿童血浆EB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游离EBVDNA的拷贝数,确定EBV原发感染后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的拷贝数与发病天数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73例EBV原发感染和18例EBV相关重症疾病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结果①原发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随发病天数呈下降趋势,发病2周后很难检测到。②EBV相关重症疾病组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89%vs16%,P<0.05)。结论原发EBV感染后随病程天数的增加,病毒复制水平逐渐下降。血浆中EBV游离DNA检测对评价EBV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感染与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或导致血液系统疾病,如疱疹病毒中的EB病毒(EBV)、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或人类疱疹病毒-8)、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EBV、KSHV、CMV等疱疹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全球90%以上成人曾感染过EBV,一般均无临床症状,其体内少数B淋巴细胞中有潜伏EBV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感染性疾病中的EB病毒(EBV)感染率、混合感染病原及相关疾病谱临床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4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样本,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EBV-IgM和IgG低亲和力抗体,若两者之一为阳性即定义为EBV感染.回顾性分析疑似EBV感染住院患儿EBV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合并EBV感染的病原体特点.结果 检出结果EBV-IgM和IgG低亲和力抗体均阳性例数89例,占总数的35.74%,其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70例,包括肺炎支原体30例(42.86%)、呼吸道合胞病毒24例(34.29%)、腺病毒19例(27.14%)、嗜肺军团菌11例(15.71%)、肺炎链球菌11例(15.71%)、流感/副流感病毒8例(11.43%)、肺炎衣原体3例(4.29%)、流感嗜血杆菌3例(4.29%)、柯萨奇病毒2例(2.86%).发现不同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EBV感染合并其他病原体无明显差异.EBV合并感染后患儿可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结论 EBV是患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临床上对住院患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合并感染性疾病,进行EBV检测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EB病毒相关性肿瘤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EBV)是一种能诱发肿瘤的疱疹病毒.近年来,有关EBV在人体内生存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调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近年来EBV相关性肿瘤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CD8~+/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病毒控制EBV感染.EBV原发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其特异性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随访研究发现EBV原发感染后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不同,同时对EBV特异性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T细胞的迁移活化在EBV感染机制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EB病毒感染与淋巴增殖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BV)是一种能诱发肿瘤的疱疹病毒.多数情况下,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能严格限制病毒颗粒的增殖,受感染者终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少数情况下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则可引起严重的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良性或恶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近年来,有关EBV在人体内生存的机制、感染后的免疫调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近年来EBV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有关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游离EBV DNA的拷贝数,确定EBV原发感染后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的拷贝数与发病天数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73例EBV原发感染和18例EBV相关重症疾病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结果:①原发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随发病天数呈下降趋势,发病2周后很难检测到。②EBV相关重症疾病组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89% vs 16%, P<0.05)。结论: 原发EBV感染后随病程天数的增加,病毒复制水平逐渐下降。血浆中EBV游离DNA检测对评价EBV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897-900]  相似文献   

9.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强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48-250
EB病毒(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自1958年Burkitt首次报道Burkitt淋巴瘤及1964年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BV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检测与EB病毒感染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检测在E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和荧光定量PCR方法 同步检测38例疑诊EBV感染患儿入院时及起病1、3、6、9个月血浆中EBV VCR-IgM及外周血全血、血浆、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 DNA,比较EBV感染患儿病程中4种检测方法 的检出率.结果 在疑诊EBV感染初期,全血和PBMC中EBV DNA阳性率最高,与EBV VCR-IgM及血浆EBV DNA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起病后的1、3、6及9个月,4种检出方法 的阳性率均逐渐减低,但PBMC中EBV DNA敏感性始终高于其他3种方法 .结论 EBV感染初期,检测全血和PBMC中EBV DNA是早期、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 ;EBV可长期存在于PBMC中,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C中EBV DNA对EBV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Epstein-Barr病毒(Epsteir-Barr 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与鼻咽癌、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相关,是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EBV基因组中存在多个多态性区域,根据这些区域中氨基酸的变异,可将EBV分为不同的亚型/变异株.目前,关于不同EBV亚型/变异株与疾病间是否相关尚无定...  相似文献   

12.
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 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中的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EBV DNA,ELISA法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V-CA-IgM),共检测47例.其中新发45例,复发2例;年龄0~14岁[(8.06±3.71)岁].另取1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2~10岁[(7.24±2.54)岁].结合临床表现、诱导治疗骨髓完全缓解(CR)率、形态学CR状态下的微小残留病(MRD)、复发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等分析ALL患儿中EB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47例ALL患儿中检出EBV感染15例(31.9%),其中11例(23.40%)检出EBV DNA,EBV DNA水平为(3.28±5.95)×108copy·L-1;14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未检测到EBV DNA及EBV-CA-IgM.ALL中EBV感染组与非EBV感染组白细胞数分别为(78.00±58.38)×109 L-1、(27.46±60.10)×109 L-1(t=2.70,P=0.01),诱导治疗CR率分别为 46.7%、87.5%(P<0.01),MRD>10-3分别为90.0%、26.1%(P<0.01),复发率分别为53.8%、13.8%(P<0.01),EFS率分别为 23.1%、82.8%(P<0.01).结论 ALL并EBV感染具有高白细胞数、低诱导治疗CR率、高复发率、低EFS率,提示EBV感染可能参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亟待改善EBV感染ALL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 (EBV)属人类疱疹病毒 ,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联。目的  本研究探讨EB病毒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 38例血液肿瘤性疾病患儿骨髓细胞EBV -DNA。结果38例患儿骨髓EBV -DNA阳性检出率 6 1 % ( 2 3/38)。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均为阳性 ,急性白血病 (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阳性率较高 ,其余病例均为阴性。对照组 1 0例非血液病发热患儿仅 1例阳性。结论  EBV感染与血液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关系密切。EBV感染可促使病情恶化或难治。同时对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除考虑肿瘤性发热外 ,应警惕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EBV易感因素 ,尽早动态检测EBV -DNA ,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病人免疫力低下 ,对EBV病毒的免疫应答功能降低 ,抗体反应法作EBV常造成假阳性结果。本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EBV)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不同的免疫状态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机体感染EBV后,可以产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及鼻咽癌、淋巴瘤等。免疫缺陷患者感染EBV后容易发生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V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常合并一系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儿童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儿的EBV血清学抗体及病毒复制水平等特征.方法 对67例EBV-HLH患儿和60例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EBV特异性抗体和血清EBV DNA载量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EBV-HLH患儿EBV特异性抗体结果: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8.8%、100.0%、51.5%和78.8%,EBV-VCA-IgG高亲和力为78.9%,低亲和力为12.1%;血清学抗体结果显示,71.2%的患儿为EBV再激活感染,其余为急性原发EBV感染;45.5%的EBV-HLH患儿可在血清中检测到EBV DNA,其拷贝数中位数为1.976×103 copies·L-1.EBV-IM患儿的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58.3%和26.7%,EBV-VCA-IgG高亲和力为18.3%,低亲和力为81.7%,EBV DNA阳性率为10.0%,DNA拷贝数均值为8.495 copies·1-1.IM患儿均为EBV原发感染状态.结论 EBV-HLH可发生在EBV原发感染或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时期,但多数患儿由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所致.EBV-HLH患儿血清中EBV复制水平显著高于EBV-IM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非肿瘤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不同临床类型的EBV抗体、EBV-DNA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为EBV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103例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疾病类型分为3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aleosis,IM)组6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组13例;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组22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的EBV抗体、EBV-DNA、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的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其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列,并与其余3组比较.结果 (1)CAEBV组、EBV-HLH组的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均<0.05);EBV-HLH组、CAEBV组、IM 组及对照组的IgA、IgG、IgE水平均逐渐升高,EBV-HLH组、CAEBV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M组CD8+T细胞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HLH组的总T细胞、CD4+、CD8+、CD4+/ CD8+、NK及B细胞比其余3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3)IM组及CAEBV组各项EB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EBV-HLH(P均<0.05);EBV-HLH组的EBV-DNA水平均高于IM组及CAEB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中的EBV-DNA水平与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BV感染导致的IM、CAEBV 及EBV-HLH 3种疾病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监测EBV载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可反映疾病状态和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率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87例,进行血清EBV IgM抗体测定,调查EBV感染率;同时进行血清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及合胞病毒IgM抗体检测;并对EBV感染的季节,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中,EBV感染率为33.48%(297/887);EBV IgM抗体全年都有检出,冬春季为高峰期;EBV感染以≤7岁患儿为主;EBV感染在性别及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合并支原体感染为14.48%(43/297),合并腺病毒感染为10.77%(32/297),合并合胞病毒感染为9.43%(28/297),合并衣原体感染为2.69%(8/297)。患儿感染EBV后多以发热为主。结论 EBV感染是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致病病原之一,及时针对EBV感染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中惟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近50年来的研究证明EBV与淋巴瘤、白血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鼻咽癌、胃癌等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由于EBV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近年有关EBV的免疫学特性、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致瘤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EBV)感染与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多种淋巴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慢性病程或经过凶险,大部分预后不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现介绍部分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