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具有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用于治疗外寒引动内饮合而为病者,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妙。临床常见的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寒饮内动,侵袭肠胃,脾胃失其健运,清浊不分,传导失司所致,治当温化寒饮,与小青龙汤方证相合,治疗效果奇佳。现分析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总结医案1则。  相似文献   

2.
伤寒部分     
试述伤寒兼水饮证的主要脉证,水停部位及其治法? 小青龙汤证是外有风寒束表,里有水饮的病证。其形成原因为患者素有痰饮咳喘的宿疾,外感风寒后致外寒与内饮相互搏结形成寒闭其饮,内外合邪,表里俱病。主要脉证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外有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内有水饮停于心下的干呕,咳喘等里证。水停心下,而犯胃腑,以致升降失常,故令干呕。水寒射肺,肺气壅寒。失于清肃,则咳嗽,喘息。正如钱潢所说:“喘咳者水寒  相似文献   

3.
<正> 小青龙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23条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第35条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从以上论述可知,本方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外寒引动内饮则痰饮上逆,咳嗽气喘,痰多而稀,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卧;水饮溢于体表,当汗出  相似文献   

4.
从方证相关的角度探讨小青龙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小青龙汤可广泛应用于COPD外寒内饮证、痰湿(饮)阻肺证患者,无论急性加重期或稳定期,符合小青龙汤证者皆可加减应用,症见咳嗽、痰稀量多、甚或喘息、气短、呼吸困难等。以寒饮兼有表寒者最宜。  相似文献   

5.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肺系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饮食等影响,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寒饮蕴肺证型较为多见[1,2].分析其病机,即内外虚实四点,内饮、外寒、肺脾肾三脏气阳亏虚、肺气郁闭.虚生内,虚招外,内外相合而致实.吾师宋桂华教授自创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寒饮蕴肺型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加味小青龙汤乃...  相似文献   

6.
李晨帅  任勤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77-1978
小青龙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出自其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的主方。其方所主病机为外感风寒未解,正邪相争则发热;外寒引动内饮,  相似文献   

7.
张子福 《西部中医药》2010,23(10):13-14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风寒表实兼水饮内停证,临证时除用于治疗肺系疾病鼻渊、寒咳、喘证外还可用于治疗肩凝风、风瘾疹等常见病。  相似文献   

8.
小青龙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功能为解表散寒、温化水饮,为主治“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该方解表化饮,温经散寒,散收并用,配伍精确。吾师罗陆一教授主任医师临证运用小青龙汤,以紧握病机为基础,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小青龙汤是临床治疗水饮的一张常用方,其经典证候是外束风寒,内有停饮.然而其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仲景亦在<金匮要略>中将其用来治疗溢饮、支饮等.  相似文献   

10.
支饮病机为胸阳不足,饮留膈间(及胃),上凌心肺,肺失宣降。小青龙汤方证属太阳表实证,内有寒饮,证候病机与方证病机相宜,投小青龙汤以散外寒,逐内饮;小青龙汤服后,表证去,因患体素虚而引发里饮冲逆,遂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敛气平冲,降逆缓急;服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平,匿伏在肺的寒饮复现,于上方去桂枝,加干姜、细辛散寒化饮、止咳泻满;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饮消未尽而犯胃致呕吐、不渴、苦眩冒,于上方加半夏降逆止呕;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后,水去呕止,水饮行散外溢见身体浮肿,于上方加杏仁宣肺利水;五诊过后,因连续服用温药或者病久饮邪郁而化热,见面热如醉状,又饮消未尽,在上方基础上加大黄清泻胃热。经过六次诊治,里邪渐出表,由(太)阴渐转阳(明),是向愈之候。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第40条可见仲景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既治病求本,又要照顾其标,证变法变,药随证转,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来,辨证分型治疗咳喘so例,现介绍如下。见外寒内饮型症见喘息、咳嗽、痰多稀薄如水状,伴见恶寒、发热,形寒肢冷,口不竭或渴舌苦白沿,脉浮紧。本型多为素体有水饮者外感风寒,风寒上受,内合于肺,肺气不宜故为咳喘。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发热,水饮内停,阳气不得外展,可表现为形寒肢冷。治宜温肺散寒,解表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例一)顾某某,男,40岁。1991年《月7日初诊。久瑞夙不愈,历年必发。l周前外感发热T387。症见喘息,咳嗽,喉鸣气促,痰声族准,难以安眠,不渴,胃纳不佳,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脉弦沿.…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苗小玲 《河南中医》2013,33(1):20-21
目的:总结王付教授论学用小青龙汤的基本功.方法: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研究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探索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或寒饮郁肺证、或溢饮寒证,关注煎煮、服用方法及加减用药,领会方证辨病精神,以及运用小青龙汤辨治鼻窦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的疗效.结果:临床欲娴熟运用小青龙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结论:运用小青龙汤是辨治肺系疾病及疑难杂痛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苏饮对"肺气虚外感"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IL-18含量的影响及肺气虚外感证与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苏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烟熏联合气管注射脂多糖(LPS)加冷风刺激"方法复制"肺气虚外感"证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参苏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苏饮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参苏饮高、中、低不同剂量组之间肺组织匀浆中IL-1β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苏饮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8含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参苏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18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18很可能参与"肺气虚外感"大鼠模型的炎症病理过程;参苏饮对"肺气虚外感"大鼠病理过程中IL-1β、IL-18的分泌可能起到抑制作用。"肺气虚外感"证病理过程的发生与NLRP3炎症小体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之小青龙汤系治疗"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用以治疗素有内饮,复感外寒,合而为病者,全方配伍缜密,丝丝入扣,运用广泛,疗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临床上常见"背寒如掌大"一症,其病机多为寒饮留著,阻碍阳气布散,温煦失职,与小青龙汤方证相合,故临床用之多有奇效。现分析"背寒如掌大"一症的病机及小青龙汤治疗该主症的理论依据,总结临床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关于水气病的论述有27条,载方16首,用药35味。综观其辨证治疗,可归纳为表寒里饮,水结胸胁,水阻中焦,下焦阳气不化,水热郁阻几个方面。表寒里饮(水)宜解表化饮。如伤寒表实兼水饮咳喘证,用小青龙汤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的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心下有水气”实为水邪留行体内,当属寒饮为病。其 辨证要点,患者心下素有痰饮宿疾,复遭外寒侵袭为病机之关键,即表寒外束,水饮内阻。并对小青龙汤方义、药理 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对症病机为外寒里饮。外感寒邪,素体湿气过多,或机体宿痰留饮,外寒勾动内饮,水饮上逆,患者会出现咳嗽、哮喘、咳痰、食欲不振、面目浮肿、舌苔白厚腻、脉弦或滑等临床症状;寒邪瘀滞于肌表,寒主收引凝滞,患者会出现发热恶寒、脉浮、无汗、头痛、颈项强痛、周身骨节疼痛、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临床上对小青龙汤进行运用时应将其病机熟稔于心,掌握其主症,辨证论治,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系清代程钟龄创立用于治疗咳嗽的代表方,配伍严禁、精密得当,温润平和、不寒不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程钟龄认为风寒之邪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者,肺寒也""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强调要重视咳嗽初期治疗,毋令失治、误治而变为他证;少阳证、直中证、水气证引起咳嗽均与寒邪有关,少阳证兼咳嗽,肺有寒,小柴胡去参、枣加干姜,温肺散寒;直中证兼咳嗽,寒水上束于肺,温其中而咳自止;水气证兼咳嗽,寒水上射于肺,分表里水气治之:表有水气而发热,小青龙汤发散以行水;里有水气而下利,则用本方去麻黄,加荛花,以攻之;轻则小半夏加茯苓汤,以疏之,俾水饮流通,咳自止矣。咳嗽乃常见症状,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表现为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黄帝内经》最早记载论述了咳嗽的病名、成因、症状、证候分类、治疗及预后转归,外伤六淫或内邪犯肺为主因,系外感或内伤之邪犯肺,宣降失常,气机上逆。"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止嗽散虽为外感风寒咳嗽之主方,临床多数医家用止嗽散加减配伍,化裁运用,对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各种证型、内伤等咳嗽均可获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