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癌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最危险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破裂可局限在肝包膜下,也可破人腹腔,引起急腹症或失血性休克,约10%的病人因此致死.既往此类病例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处理或经肝动脉介入栓塞供血血管[1],达到止血目的,而大部分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较差,或合并有黄疸、腹水或有其它并发症,无法做肿瘤切除又不能做血管栓塞,只能姑息保守止血处理,临床预后及病人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本科自2004年起应用冷循环微波刀局部消融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13例,止血效果显著,临床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比较开腹手术中射频消融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开腹射频消融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月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本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41患者,术前AFP升高者36例,术后33例降至正常,2年内14例(34.2%)肿瘤复发,外科手术中经肝包膜进针射频消融治疗的38例患者,36例术前AFP升高,术后35例降至正常,2年内7例(18.4%)患者肿瘤复发(P0.05);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2.4%,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感染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7.9%;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1%和65.9%,开腹射频消融治疗组则分别为92.1%和81.2%(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后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注意保护。开腹经肝包膜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率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CT导向下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评价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单个肿瘤直径≤5 cm,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19例患者直接行CT导向下经皮经肝穿刺肝内瘤灶射频消融(RFA组),27例在RFA治疗前1~3周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RFA组).结果 TACE RFA组的肿瘤完全毁损率21/27例(77.8%)明显高于单纯RFA组11/19例(57.9%)(P<0.01).TACE RFA组局部复发率为22.2%(6/27),明显低于RFA组的42.1%(8/19)(P<0.01).TACE RFA组和RFA组血清AFP转阴率分别为73.9%和43.8%(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疼痛和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经护肝和对症治疗后多可缓解和恢复.3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包膜下出血,经卧床和止血治疗后停止.结论 RFA术前联合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完全坏死率,获得更为确切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景美  蔡光兆 《吉林医学》2012,33(9):1918-1919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检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及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100例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均获得成功,无出血、针道转移、损伤周围重要脏器等现象发生,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大多在术后1~3周内恢复。100例患者中86例病灶完全消融,术前AFP升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9例中有44例的AFP下降。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对肝癌尤其是小肝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仍需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射频消融抗癌平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9月~2009年2月的652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A组50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射频消融抗癌平丸治疗,B组152例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 A、B两组治疗后血AFP及肿块直径变化情况、生存率比较,A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三者联合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9例HBV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以同期住院的41例HBV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各指标对HBV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影响。结果经Logistic单因素筛选与多因素分析,长期吸烟和饮酒史(OR=2.980)、未抗病毒治疗(OR=2.111)、合并糖尿病(OR=1.782)、HBV DNA(+)(OR=1.791)、抗-HBe(+)(OR=2.010)、HBs Ag(+)(OR=2.131)、肝癌家族史(OR=1.811)等是HBV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肝硬化患者若伴有HBV DNA(+)、抗-HBe(+)、HBs Ag(+),或有长期吸烟和饮酒史、肝癌家族史及糖尿病,则存在较高的并发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该风险。  相似文献   

7.
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改变、肝功能、并发症、疗效。结果术后AFP阳性率显著降低,肿瘤密度显著降低,1年生存率96.7%,并发症较少。结论介入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引导下对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RFA联合TACE(治疗组)和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消融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消融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5%、70%;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90%和85.7%。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肿瘤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重要并发症种类、影像学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本组共分析了326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458个病灶,共消融944次,随访时间6~48个月。结果共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肝脓肿3例(0.92%),肝包膜出血2例(0.63%),肝功能衰竭2例(0.63%),肾功能衰竭1例(0.32%),阻塞性黄疸1例(0.32%),电极处皮肤烧伤1例(0.32%),气胸1例(0.32%),血胸1例(0.32%),结肠穿孔1例(0.32%),针道种植转移1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是治疗肝肿瘤安全方法之一,术前详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应用合适方法治疗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7例肝脏肿瘤患者2 035次射频消融后28例次发生肝内感染,感染率1.3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性肝癌、既往腹部手术类型、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与射频后肝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肿瘤类型(r=3.647,P=0.004)、肿瘤数目(r=1.155.P=0.042)、肿瘤部位(r=1.701,P=0.019)以及既往腹部手术类型(r=2.213,P=0.010)是射频后肝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肠吻合手术的肝癌)、多发肝癌以及位干空腔脏器附近的肝癌更易发生射频消融后肝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CT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46例经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使用明胶海绵和(或)碘化油混悬乳液行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止血治疗。 结果46例患者CT检查诊断28例,7例患者CT首先发现肝癌破裂出血,46例患者经介入止血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具有特异性,急诊TAE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作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RF术后行TACE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肝癌的疗效。方法:将接受TACE与RF联合治疗的61例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TACE RF组,32例:另一组为RF TACE组,29例。分别将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率、消融率、瘤周血流信号、AFP值及治疗后6个月、12个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五种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ACE RF组优于RF TACE组。结论: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提倡采用TACE RF联合治疗方案,即RF术前先行TACE,以增强两治疗方法之间互补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结果:脾栓塞术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肝细胞癌(肿瘤≤5cm)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肿瘤3~5cm)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结果经皮射频消融治疗52例复发性小肝癌中,肿瘤<3cm者38例,MRI或CT显示全部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肿瘤3~5cm者14例,MRI或CT显示11例(78.6%)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后全部瘤灶坏死。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69.4%、45.5%、30.0%。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是局部治疗复发性小肝癌的有效方法,对于<3cm的肿瘤可以完全灭活,对于3~5cm的肿瘤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及酒精注射治疗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坏死率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癌患者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5例,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结果肝动脉,脾动脉分别插管成功率100.0%.术后24 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1).1月后,65例(76.4%)达正常水平,18例(21.2%)部分缓解,2例(2.4%)无效,术后食欲、体能及胃底静脉曲张均有所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共112例临床分期属于Ia期和Ib期的小肝癌随机分为手术切除组和射频消融组,分别予以全麻下开腹行肝切除术或经皮射频消融作为首次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切除组65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10.7%、18.4%和24.6%。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2%、85.7%和67.3%。射频消融组47例的术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8.5%、19.1%和23.4%。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8%、82.0%和64.5%,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4)。按临床分期进一步分组比较,Ia期两组的生存率相近,射频消融组略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53);Ib期时,手术切除组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略优,其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4617)。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特别是对肿瘤直径≤3cm的Ia期小肝癌,近期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达到了根治性效果,在条件许可和技术上有保证的情况下,可部分代替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is known to be as effective as hepatectom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the long-term. We wished to ascertain how it is for recurrent small HCC.Methods:From January 2009 to November 2011,a series of sixty-on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each patient had one recurrent HCC, less than 5 cm in diameter.Twenty-six of the 6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FA and the other 35 were treated with repeat hepatectomy.Results:The interval from first surgery to recurrent for repeat hepatectomy and PRFA groups were (1,239.60±1,017.00) d and (903.42±975.11) d respectively (P=0.066).The tumor-free time after repeat hepatectomy and PRFA were (310.23±159.50) d and (278.27±123.29) d respectively (P=0.584).Size of tumor in repeat hepatectomy and PRFA were (7.34±3.16) cm2 and (5.59±3.40) cm2 (P=0.215), the total expenditure for each pati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26,150.66±7,923.60) yuan and (21,135.00±1,156.76) yuan (RMB),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for eac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15.29±4.28) d and (7.46±2.20) d (P<0.001).Conclusion:PRFA is proved to be as effective as repeat hepa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small HCC,and superior to repeat hepatectomy as it is less invasi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DNA修复酶hOGG1及PARP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GG1和PARP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组织、51例HCC癌旁肝硬化组织中hOGG1和PARP表达情况.结果 在HCC组织中hOGG1和PARP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其中hOGG1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增高(P<0.001);PARP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同依次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OGG1蛋白在细胞核表达与ALT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022,P=0.041),hOGG1蛋白在细胞浆表达与总胆红素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155,P=0.018),PARP蛋白在细胞浆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对危险度为0.757,P=0.037)有关.结论 在HCC发生过程中hOGG1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增强,PARP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降低,可能反应了从肝硬化到肝癌进程中肝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覃岭  左罗  陆德云 《四川医学》2012,33(3):415-417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TAE)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对16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结果行TAE术后16例患者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术后15d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14例定期再行1~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1年存活率为28.6%。结论急诊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为肝癌后续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