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 4 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的护理 ,认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根据其术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 ,重点做好的预防护理措施 :1合理使用呼吸机 ,加用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 (PEEP)支持治疗 ,且适当的过度换气 ,使其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 2做好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 ,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 3加强胸部体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4加强对术后使用血管扩张剂的管理和对血液动力学的监测 ,保证术后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 ,以促进手术治疗之成功。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菁 《海南医学》2010,21(9):138-139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155例患儿术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有效排痰及肺泡膨胀,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及方法,确保顺利拔管。结果148例患儿均一次拔管成功,其中11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肺不张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福秀 《广西医学》2008,30(4):601-602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因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充血、肺部炎症给术后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术后严密的血液动力学监护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循环及呼吸功能,及时预防及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有效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我科200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护理十分重要 ,对降低手术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和费用支出都具有重要作用。本院2001年 -2002年手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147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51例。49例成功 ,2例死亡。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1例 ,年龄2 5~36月婴幼儿。术前结合X胸片和心电图 ,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经彩色超声心动测量肺动脉压力(PP/PS):其中5例0.350.75。本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间隔修补术 ,术后均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辅助时间5~158h。除2名婴儿死亡外 ,其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左向右分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时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1周内及术后5~7年的心脏血流动力学随访测定。56果:≤2岁组与>2岁组比较,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Pp/Ps)及阻力之比值(Rp/Rs)和全肺阻力(PVR)及肺小动脉阻力(PAR)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1。≤2岁组随访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完全恢复正常,而>2岁纽则Pp/Ps、Rp/Rs接近正常,肺血管阻力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结论: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要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消除肺血管病变的关键是年龄,早期予以手术治疗是根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 (室缺 )伴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共收治婴幼儿室缺伴肺高压 2 6例 ,死亡 1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6个月~ 3岁 ,平均 ( 17.3± 10 .8)个月 ;体重 6.5~ 13.5kg ,平均( 9 .7± 2 .5)kg。术前反复肺部感染 2 6例 ,有心衰史2 1例。全组均经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均伴有肺高压。术前肺动脉压力 6.0~12 .5kPa( 4 5.0~ 94 .7mmHg) ,肺动脉压力 /主动脉压力 (Pp/Ps) 0 .63± 0 .2 1。根据文献 [1]…  相似文献   

7.
8.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监护张红,吴朝光,朱艺(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海口570311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31a(平均16.3a)...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儿围术期呼吸力学及呼吸指数变化,探讨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NavigatorGM250旁气流型肺功能仪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h肺动态顺应性(Cdyn),在同一时点检测吸入氧浓度(FiO2)并查血气得PaO2、PaCO2值,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术前VSD+PH组Cdyn明显低于VSD组(P<0.01),RI明显高于VSD组(P<0.01),术后两组患儿Cdyn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RI明显增高(P<0.01),VSD+PH组增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伴有肺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肺功能较差。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其肺功能下降尤为明显,且在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1 993 1 1 / 2 0 0 1 1 1我科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 35 5 (男 2 0 7,女 1 4 8)例 ,年龄 7天~ 3岁 ,平均 1 2 .8mo ,体质量 3~ 1 5 (平均 8.5 )kg .术后返回ICU病房的患儿均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压力支持模式 ,小潮气量 (1 0~ 1 2mL·kg-1 ) ,快频率 (2 0~ 30次·min-1 ) ,呼气末正压 (PEEP) 0 .3~ 0 .5kPa,吸入氧浓度 (FiO2 ) 0 .5~ 1 .0kPa ,呼吸机应用时间 2 .2 5~ 5 3.5h ,平均 1 5 .3h .将患儿鼻腔内分泌物吸净后松开气管插管气囊 ,定时做血气分析 ,根据血…  相似文献   

11.
12.
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管理体会史淑芬附属二院心外科(050000)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外科手术;护理学1991~1992年我院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73例,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30例(17.3%)。现对30例患者术后呼吸管理体...  相似文献   

13.
18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8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率100%,随访6~24个月,晚期死亡1例。其余病例心功能皆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经过围手术期治疗后再行室缺修补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问隔缺损(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矫治术104例。占同期先心病VSD修补手术的13%(104/826),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36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9例。结果:治愈35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道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98例的结果。手术时年龄、肺动脉高压程度与死亡率有显著关系,年龄小于1岁,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死亡率最高。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12.3%,提出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我院自1987年5月 ̄1993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PH(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材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PH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手术期呼吸力学呼吸指数变化,探讨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Navigator GM250旁气流型肺仪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h肺动脉顺应性,在同一时点检测吸入氧浓度并查血气得PaO2,PaCO2值,计算呼吸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