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省达日县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07年8~9月对达日县6个乡各2~3个自然村的3周岁以上常驻牧民分别用B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和间接ELISA法(重组Ag B和Em 18抗原)检查两型棘球蚴病患病和感染情况。并调查当地啮齿类动物、牦牛、绵羊和野犬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棘球绦虫和棘球蚴用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鉴定,并确定其基因型。收集牧民的家犬粪便,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抗原阳性率。 结果 共调查牧民1 723人,B超查出棘球蚴病患者236例(占13.7%),其中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5.5%(95/1 723)和8.2%(141/1 723)。男、女性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11.6%和16.0%(χ 2=7.0,P<0.05)。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为11.3%(31/275)。剖检9只无主犬,其中5只棘球绦虫感染阳性,对检获的虫体经PCR-RFLP鉴定,1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4只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牦牛、绵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26.4%(14/53)和5/16,对从牦牛、绵羊检获的细粒棘球蚴经PCR-RFLP鉴定,基因型均为G1。捕获高原鼠兔239只,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11.3%(27/239)。 结论 达日县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分布,泡型和囊型棘球蚴病在人群中严重流行,犬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棘球蚴病是我国的高发流行区之一。为了解青海省农牧区棘球蚴病流行现状.于2005年对果洛州久治县县城、白玉乡、哇尔依乡、索呼日麻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提要】 2006年7月在青海省治多县对1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测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4.5%(42/933)、ELISA的阳性率为8.2%(76/931),B超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和临床表现判断)患病率为3.4%(33/979),其中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分别为3.2%(31/979)和0.2%(2/979)。用剖检法检测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为15.1%(14/93),其中1例病变脏器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石渠棘球蚴病。用ELISA检测粪便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犬粪为6.2%(12/193),狼粪为35.7%(5/14)。认为治多县为多种棘球蚴病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动物棘球蚴病及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要】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寄生虫学方法进行了棘球绦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调查,了解青海省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现状。结果表明,青海省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有升高的趋势,主要畜种绵羊和牦牛的平均感染率达50%以上。野生中间宿主动物感染率以青南高原为最高,祁连山地域的犬、狼等终末宿主动物的感染率高于其他两个地形区。青海省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链复杂,动物感染率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动物棘球蚴病和棘球绦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95—2005年青海省人与动物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人群棘球蚴病感染情况以Bu-ELISA、EM18-ELISA和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感染调查采用解剖学方法和寄生虫学方法。结果①女性人群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人群(14.41%和4.81%、10.22%和3.25%);随年龄增长,人群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升高(见表5);以牧民、喇嘛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最高(17.73%和9.33%、18.56%和10.0%)。②青海省人与动物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患病率以青南高原的果洛、玉树、黄南三州最高(见表1、7、8),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的海南、海北两州次之,海东地区、西宁及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较低。③青海省是以囊型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为主的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的混合流行区,并在其南部发现存在石渠棘球绦虫的动物感染。结论青海省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链十分复杂,家养动物相互之间、野生动物相互之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均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化隆县隶属青海省海东地区。面积 2 740km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梯状递减 ,海拔 1 884~ 4 484.7m。人口约 2 2万 ,以回、汉和藏族为主。农牧业主体为种植业 ,兼营畜牧业。长期以来 ,对该县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缺乏全面调查了解。 2 0 0 0年6月 ,对该县人群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化隆县金源乡居民 ,德加中学和县民族中学师生及附近居民。1 .2调查方法 采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IHA)和B超筛查受检者。IHA以 1∶8(++)以上为感染 ,B超检查结合IHA检测效价和临床资料综合判定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抗包虫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用B超诊断技术行腹部包虫病筛查.结果 共调查6个县10个点5274人,查出包虫病病人95例,检出率为1.80%;检测血清3989人份,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01%(198/1649)和16.37%(383/2340),女性高于男性(χ2=14.78,P<0.01);包虫病感染率、检出率总体上以藏族[18.54%(446/2405)、2.54%(78/3070)]、牧民[24.97%(239/957)、4.78%(50/1046)]和60~<70岁年龄组[15.81%(34/215)、6.52%(18/276)]较高,地区分布以共和县[24.44%(240/982)、3.95%(41/1037)]和玉树县[20.59%(161/782)、2.99%(32/1070)]较高.结论 青海省包虫病在各调查点均有分布,病情以青南高原和环湖牧区最重.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广大牧业区,主要目标人群应针对女性、藏族和牧民.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果洛州人与动物棘球蚴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果洛州人群与动物棘球蚴病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地棘球蚴病在人群和动物中的流行与分布状况。方法应用B超对人群进行患病率调查;囊液抗原间接血凝试验(IHA)法筛查人群棘球蚴抗体的阳性率;并分别用重组Em18(rEm18)、重组抗原B(rAgB)和Eg囊液抗原(EgcF),对随机选取的B超检查和IHA检测阳性者进行ELISA试验,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评价泡型棘球蚴病(AE)、囊型棘球蚴病(CE)的分布情况;应用ELISA检测家犬和藏狐粪抗原阳性率;现场检查牛、羊胸腹腔,确定牛、羊感染率。结果人群调查:①B超检查2826人,总患病率为9.45%。血清IHA法检查1113人,阳性率25.79%。女性人群的患病率和血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②血清囊液抗原IHA检测阳性者(108)与ELISA法检测EgcF,阳性符合率为66.94%;3种重组抗原检测,ELISA法与IHA法阳性符合率为75.00%。③B超法诊断棘球蚴病(88人)与ELISA法检测,符合率EgcF为94.32%,rAgB为68.18%,rEm18为5l-4%。EgcF阳性率符合率为69.44%;3种抗原检测与IHA检测总体阳性符合率为75.00%。61例CE患者中,血清ELISA法检测,EgcF阳性率为96.72%,rAgB为68.85%,rEm18为33.33%;26例AE患者中,EgcF和rEm18阳性率均为92.31%,rAgB为65.39%。动物调查:①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21.74%。经cytb基因分析,证实有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和石渠棘球绦虫(E.shiquicus)感染。绵羊棘球蚴感染率82.61%,牦牛棘球蚴感染率78.52%。②野犬、藏狐、猞猁均有不同程度的棘球绦虫感染。结论青海省果洛州人群与动物中存在棘球蚴病的高度流行。E.shiquicus种的幼虫和成虫分别在高原鼠兔和藏狐体内寄生已得到证实,提示果洛州为3种棘球蚴的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在溧阳市曾有病例报告的3个乡(镇)及周边随机选取5个乡(镇),进行7~12周岁小学生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血清IgG阳性率为0.9%(25/2 768),血清阳性率在城乡地区(χ2=2.82, P>0.05)及性别(χ2=0.32, 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玉树县人群包虫病流行分布状况。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玉树县结古镇辖区2岁以上居民;主要调查方法为血清免疫学和B超诊断。结果本次共检801人,检出感染者33人,平均感染率为4.11%;检出棘球蚴病患者对例和泡球蚴病患者4例,患病率分别为2.62%和0.50%。高年龄组感染患病水平高于低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牧民和农民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玉树县是一个有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并存的混合流行区,疫情十分严重。家犬管理不善和无主犬数量巨大是导致该地区包虫病高流行的主要原因,控制包虫病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彻底消灭无主犬和加强家犬驱虫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在溧阳市范围内组织各医疗单位及村卫生室开展囊型棘球蚴(CE)疑似病例线索调查,对近5年来有线索的疑似病例,由疾控机构进行回顾性调查。全市共搜索到CE 7例,均为本地人口,其中4例为网络直报病例,3例为本次线索搜索病例。6例家中有养犬、羊或从事羊的收购、屠宰史;1例有疫区生活史。溧阳市原为CE非流行区,近年来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作为该市新出现的传染病,研究确定该病传播的原因、传播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变化,评价乌司他丁对肝棘球蚴病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不使用。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3、5天及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IL?9、IL?10含量,并分析乌司他丁干预的效果。结果 乌司他丁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IL?6、IL?8、IL?9和IL?10水平变化趋势不同。乌司他丁干预组IL?6、IL?8、IL?9、IL?10水平与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1.15 ~ 1.82,P均> 0.05);而在术后第5、7 天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22、23.51,P均< 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抑制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方面有很好效果,对术后肝损伤可以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Cystic echinococcosis (CE) or hydatid disease is known to be cosmopolitan in its global distribution, while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 is a much rarer though more pathogenic hepatic parasitic disease restricted to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oth forms of human echinococcosis are known to occu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but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our current study, abdominal ultrasound screening programs for echinococcosis were conducted in 31 Tibetan townships in Ganze and Aba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s of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during 2001-2008. Hospital records (1992-2006) in a major regional treatment centre for echinococcosis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also reviewed. Of 10,186 local residents examined by portable ultrasound scan, 645 (6.3%) were diagnosed with echinococcosis: a prevalence of 3.2% for CE, 3.1% for AE and 0.04% for dual infection (both CE and AE). Human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 pastoral areas was highly co-endemic, in comparison to much lower prevalences in semi-pastoral or farming regions. The high ultrasound prevalence in these co-endemic areas in northwest Sichuan Province was also reflected in the hospital study, and hospital records furthermore indicated another possible highly co-endemic focus in Guoluo Prefec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located at the border of northwest Sichuan. These chronic cestode zoonoses constitute an unparalleled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for pastoral Tibetan communities, and pose great difficulties for adequate treatment access and effective transmission control in such remote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6-11月采取普查的方式,对改则县所辖7个乡镇的2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中棘球蚴IgG抗体检测,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并在改则镇、麻米乡和物玛乡采集犬粪,采用ELISA检测棘球绦虫抗原.结果 B超共检查21376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海省少年儿童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中胆囊相关疾病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未满18周岁的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胆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51例少年儿童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按照WHO棘球蚴病PNM影像学分型标准,P1、P2、P3型分别占37.25%(19/51)、41.18%(21/51)和19.60%(10/51)。按照《包虫病诊断标准》(WS 257-2006)诊断标准,51例患者中浸润型、钙化型、液化空洞型分别占66.67%(34/51)、21.57%(11/51)和11.76%(6/51)。患者中术前有胆道系统临床症状者占78.43%(40/51),有胆囊相关并发症者占58.82% (30/51)。对40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实施手术,术后有并发症者占77.50%(31/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HO影像学分型、《包虫病诊断标准》(WS 257-2006)分型、病灶位置、病灶肝段分布、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等是少年儿童肝多房棘球蚴病胆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海省少年儿童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中胆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影响较大,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青海藏区高原的藏族儿童泡型包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玉树州、果洛州在校小学生开展泡型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 B超共调查儿童19 629人,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为1.13%(221例);血清学调查9 888人,总阳性率为12.59%(190例)。玉树州和果洛州儿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42%(31/7454)、1.57%(19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05);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26%(302/7081)、18.56%(1 835/9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7,P0.005)。儿童患病率最高的3个县为果洛州的达日县4.31%(106/2461)、班玛县1.92%(26/1 351)和玉树州的称多县1.11%(18/1 612)。男童和女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91%(91/9 954)、1.34%(13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5);男童和女童血清学总阳性率为12.10%(1 037/8 568)、13.09%(1 100/8 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泡型包虫病患者P1a型占67.76%(145/214),P1b型占10.75%(23/214)、P2型占16.36%(35/214)。患者病灶直径5cm者占87.38%(187/214),10 cm者仅占2.80%(6/214)。结论青海南部藏区高原儿童存在泡型包虫病的严重流行,但多数患者为泡型包虫病早期,应加大儿童泡型包虫病的筛查力度,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藏区人群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7年8-9月,在环境、海拔相似的西藏那曲县和四川石渠县共选择4个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较高的乡,采用1∶1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入户问卷方式调查影响当地人群患细粒棘球蚴病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了378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89人。单因素分析发现,养狗年数(OR = 1.032,P < 0.05)、养狗数量(OR = 1.260, P < 0.05)、养狗方式(OR = 1.434,P < 0.05)、是否喂狗内脏(OR = 1.531,P < 0.05)、周围是否有流浪狗(OR = 1.946, P < 0.05)是患细粒棘球蚴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是否喂狗内脏、周围是否有流浪狗、饮水来源等3个变量纳入了多因素回归模型。 结论 喂狗内脏、周围有流浪狗、饮用河水均是人群患棘球蚴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