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7岁,以"体检发现纵隔肿块2个月"为主诉入院,临床无明显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查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增强CT扫描示:双肺各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支气管通畅,诸肺叶血管、支气管走形自然,纵隔居中,中纵隔内可见多个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并相互融合,增强后明显强化,双侧胸腔无积液,胸膜无增厚.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患者女,17岁,以"体检发现纵隔肿块2个月"为主诉入院,临床无明显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查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增强CT扫描示:双肺各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支气管通畅,诸肺叶血管、支气管走形自然,纵隔居中,中纵隔内可见多个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并相互融合,增强后明显强化,双侧胸腔无积液,胸膜无增厚.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 3岁。 2年前因低热、咳嗽近 1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 :双肺呼吸音粗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象不高 ,血沉稍快。胸部X线平片示 :两肺门影对称性增大 ,呈结节样突出 ,以右气管、支气管旁突出明显 (图 1 )。CT扫描 :双侧肺门及纵隔见多枚肿大的淋巴结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狭窄变形 ,肺内见多个直径约 1 0mm大小结节灶 ,增强后肿大的淋巴结显示更清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周围软组织强化明显。意见 :右中央型肺癌并纵隔及肺内转移 (图 2、3)。纤维支气管镜 (FOB)检查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起始部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sarcoidosis)的多排螺旋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6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36例结节病患者中,仅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6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肺内浸润者25例,仅见肺内浸润无淋巴结肿大者5例;肺内表现:肺内小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者19例,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者16例,实变影17例,"磨玻璃影"3例,蜂窝变10例。淋巴结表现:双肺门、上纵隔右下气管旁、气管隆突下分布多见,平扫CT值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以上明显强化。结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不规则结节影是肺部结节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6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6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88.5%),其中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30.7%),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5例(57.7%),仅见肺部浸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1例(3.8%),肺纤维性改变2例(7.7%)。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7例,小叶间隔增厚4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影1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6.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并找出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中央型SCLC、60例NSCLC,5例肺结核,2例结节病,3例纵隔淋巴病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57例中央型SCLC,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相对少见。NSCLC60例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性改变相对多见。5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结节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同侧和/或对侧肺内结核病灶。2例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病表现为中前纵隔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结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改变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诊断要点,据此特征诊断正确率达80%。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方法可与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4岁,因胸闷、胸骨后疼痛1月就诊,查体及实验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侧位X 线片示:右中纵隔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CT 增强检查示:右后纵隔可见一 8cm×6cm×6cm块影,向右肺凸起,中心密度稍低,周边强化,边缘规则,光滑,双侧支气管向前向外推移,食道向左推移,邻近骨质无破坏,诊断:右后纵隔块影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54岁,因"咳嗽咳痰近2月,痰中带血1月,加重3 d"就诊. 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右肺下叶背段近肺门处见一大小约38 mm×30 mm×32 m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整见浅分叶(图1),CT值约42 HU,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图2),动脉期CT值约64 HU、静脉期CT值约89 HU;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阻塞,病灶周围及右肺中叶见斑片状渗出,纵隔、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6 mm×17 mm.考虑右肺下叶中心型癌并阻塞性肺炎,纵隔、双侧腋窝巴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9.
术前影像学诊断右侧中央型肺癌(起源于中间-下叶支气管),伴同侧纵隔、隆突下、右肺门淋巴结转移. 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右肺下叶、下肺静脉旁及右主支气管周围,大小约7.0 cm×6.7 cm×6.2 cm,质地硬,形态欠规则,与周围结构粘连明显,后纵隔及右肺门多个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1例主要表现为结节;1例淋巴瘤为单发肿块,病灶内可见坏死及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肺癌均为明显强化的孤立肿块,腺癌为形态不规则的外周型肿块伴肺内转移,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中央型肿块,前者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者纵隔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3例病灶侧均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内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几种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 选取69例经气管镜、穿刺活检和(或)临床治疗证实的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57例行胸部CT增强扫描。结果 中心型肺癌患者17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1.29%);淋巴瘤患者11例,易受累部位中纵隔及前纵隔(共计73.34%);淋巴结核患者15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73.39%);结节病患者21例,易受累部位为中纵隔及双肺门(共计81.98%)。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位置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7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肺癌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淋巴瘤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淋巴结肿大,大致均匀强化;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中心型肺癌、淋巴瘤、淋巴结核、结节病、巨淋巴结增生症、转移性淋巴结癌六种疾病之间的淋巴结强化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16.215,P=0.24...  相似文献   

12.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期胸部结节病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胸片,CT及临床资料,病理证实11例,临床治疗证实12例。结果:1期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仅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结合临床胸片与CT诊断正确率无差异,均为83.3%。Ⅱ期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肺内病变9例,Ⅲ期肺呈纤维化改变2例,结合临床胸片与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6%,57%,两种检查方法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片是诊断结节病的基础,并易于临床随访,1期胸部结节病例可经胸片确诊。HRCT提高了影像学诊断本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29岁。无明显诱因发热、乏力2周,同时感四肢酸痛、胸闷。查体:T 37. 3℃,P 97次/min, R 21次/min, BP 125/88mmHg,双侧颈部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区、纵隔内、双侧腋下、腹膜后、腹盆腔、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代谢增高;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为(3. 4±1. 94),平均1. 9~4. 2,直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cT影像,探讨其典型性及小典型件,以进一步提高认识,帮助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确诊的胸部结节病CT图像,男12例,女26例,年龄17-56岁,平均45.2岁CT扫描层厚7mm或5mm,同时均有1mm或1.25ram薄层图像,32例完成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典型)双侧肺门对称件淋巴结肿人及纵隔右气管旁和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33例(86.8%).出现肺部病,变21例(55.3%),典型网织结节改变12例(57.1%),5例出现奇特的双下肺斑片和不规则结节伴有网格线影.不典型淋巴结表现的5例结节病中3例有奇特肺内改变.结论:胸部结节病多数有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及纵隔右气管旁和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的典型表现,有高特异性.奇特的双下肺斑片和不规则结节伴有网格线影可能有助于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炎症29例、结核18例、肿瘤(包括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纵隔神经母细胞瘤)12例的CT检查资料,对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肿大淋巴结的面积(S)及最短径(D)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炎症组与结核组间肿大淋巴结面积及短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核患儿纵隔淋巴结肿大程度明显高于炎症组;在强化程度和方式上,肿瘤组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倾向于完全强化(P值),而中央低密度,增强环状强化伴钙化则是结核感染的较具特征性征象,肿瘤及炎症则少见此征象;出现3组和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倾向于结核和肿瘤的诊断(P值).结论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面积、短径、密度及分布对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别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传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1):1663-166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上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表现.方法 对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影像表现.结果 49例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结核22例,转移性淋巴结癌12例,淋巴瘤6例,结节病7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2例.结论 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能较准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张亚斌  王俊鹏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46-F0004
病例 男,5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无咳血,自感胸闷、气短,休息后好转,伴有左侧胸部疼痛不适、全身乏力及夜间盗汗,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在外院诊断:"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为求迸一步治疗来我院诊治.专科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双肺呼吸音弱,以左肺上叶明显,左肺下叶可闻及散在呼气相哮鸣音,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左肺门增大,见一大小约为6.4 cm ×6.3 cm软组织块影,其CT值约为85 HU(图1).左肺下叶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纵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膜腔及心包可见积液征象.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45岁.1年前确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肺部症状无明显变化,双乳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遂来我院就诊.体检:右乳扪及3个、左乳扪及2个大小不等结节,最大约4 cm×3 cm,最小约1 cm×1 cm.境界清,局部无压痛,两侧乳晕皮肤无增厚,表皮颜色正常,乳头无凹陷,两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胸内结节病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岳华  刘雨成  郭嘉漪  何银   《放射学实践》2009,24(8):842-846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内结节病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胸内淋巴结肿大22例,其中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均肿大16例,仅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仅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内乳淋巴结肿大1例;淋巴结钙化2例。17例行增强扫描,其中12例呈中等以上均匀强化,2例囊变,2例呈环行强化,1例无强化。24例中既有胸内淋巴结肿大同时发现肺部浸润改变19例,结节15例,其中小结节12例,大结节3例;结节大小、多种分布形式同时存在的2例;团块5例;毛玻璃影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小叶间隔线影11例;支气管狭窄4例;胸膜结节、增厚及胸腔积液各1例。结论:胸内结节病是结节病的局部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形态多样,CT检查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尤其对肺实质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观察疗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