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与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一样,应根据脊柱结核的治疗目的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四大目的: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早日康复[1].传统的脊柱结核治疗目的侧重于治愈脊柱结核病灶;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快速进展,其余三大目的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手术策略必须围绕上述四大治疗目的来制定.另外,抗痨治疗与全身支持治疗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2.
王自立  王骞 《中华骨科杂志》2009,30(11):717-723
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与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一样,应根据脊柱结核的治疗目的制定.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四大目的: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早日康复[1].传统的脊柱结核治疗目的侧重于治愈脊柱结核病灶;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的快速进展,其余三大目的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手术策略必须围绕上述四大治疗目的来制定.另外,抗痨治疗与全身支持治疗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部位与胸骨柄上缘切迹位置关系对手术治疗策略选择的影响及临床预后。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45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7~62岁(35.4±16.7岁)。病变节段:C7~T1 8例,T1 11例,T1~T2 7例,T2 6例,T2~T3 8例,T3 5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9例,D级22例,E级7例。术前颈胸段后凸成角、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34.7°±6.8°、39.6±4.6及10.7±2.8。根据患者颈胸段MRI矢状位上胸骨柄上缘切线与结核病灶的关系采取不同手术方案,19例椎体结核病灶位于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之上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病灶平齐于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或在之下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均用四联敏感抗结核药物规律治疗。对患者后凸成角、NDI评分和JOA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78.0±48.3min;术中出血量为590.0±76.4ml。随访6.6±3.2年(3~13年),在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患者颈胸段后凸成角、NDI评分及JOA评分分别为10.2°±2.4°、11.4±3.6及17.6±2.4,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例单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手术切口窦道形成,再次行一期前路内固定取出、病灶扩大清除植骨融合和二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随访5.5年结核治愈。其余44例患者在术后7.2±1.1个月获得融合。在伴有神经功能减退的38例患者中,29例(76%)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9例分级无变化。结论: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在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颈胸段MRI矢状位上胸骨柄上缘切线与结核病灶的关系,对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可完成彻底的病灶清除、固定及融合,中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5.
正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形式,临床表现为慢性背痛~([1])。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增多,结核病的风险也在增加。骨与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2%,脊柱结核占其50%~([2])。脊柱结核常会引起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四肢不全瘫等表现。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缓解症  相似文献   

6.
老年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7(61~78)岁.单个椎体破坏8例,两个椎体破坏27例,三个或三个以上椎体破坏10例.病程1~8个月,平均4.5个月.部位:胸椎(T2~T10)9例,胸腰段(T11~2)14例,腰椎(L3、L4)16例,腰骶段(L5、S1)6例.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21例,D级11例,E级6例.45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2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术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术后随访.术前均行抗结核治疗2~3周.T2~T7椎体结核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骶段椎体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余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例治愈,1例复发.植骨于12~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B级1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7例.结论 围手术期对并存疾病进行有效处理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features, operative approach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older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ranging in age from 61 to 78 years (average, 67 years). The lesion was located in thoracic vertebrae in 9 patient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in 14, lumbar in 16, and lumbosacral in 6. Preoperative Frankel grades were B in 7 cases, C in 21, D in 11 and E in 6. Among them, 21 ha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 had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reoperative medicine and chemotherapy for 2-3 week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1) Posterior focus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fixation in thoracic vertebrae (T2-T7). 2) Anterior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l fixation in lumbosacral vertebrae (L5-S1). 3) Anterior focus elimination,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other vertebrae. 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0 months, with the average of 28.5 month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Forty-four cases had recovered and 1 recurred. Spinal fusion occurred 12-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 Frankel neurological grad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it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morbiditi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elderly could tolerat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reasonable bone grafting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re key to therapeutic success.  相似文献   

7.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其进展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但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国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在此,对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些有关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8.
董健  李娟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247-249
 随着外科技术和植入物的进步,在抗结核药物的保护下,对有手术指征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多争议。脊柱结核术前是否必须进行2~4周的抗结核治疗?是否必须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正常后才能手术?抗结核化疗期间出现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是否应及早减压手术?这些问题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60%,占全部结核病的3%左右.脊柱结核易导致畸形及脊髓神经损害,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观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大大提高[1~3].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等仍存在争议[1~6];由于耐药和复治、复发的病例不断出现.脊柱结核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阶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获有效随访的239例胸椎结核患者。依据病变程度及全身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3个阶梯的手术治疗方式。穿刺组153例,采用单纯后路经皮穿刺置管药物治疗;小切口组30例,采用后路小切口神经减压联合经皮穿刺置管药物治疗;切开组48例为对照手术组,采用后路切开减压病灶清除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未发生大血管、脊髓神经和重要内脏损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失血量依次为穿刺组小切口组切开组,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144个月,平均(48.35±20.13)个月。随访过程中,无结核症状复发,置管部位无窦道形成。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和切开组神经损害ASIA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影像检查显示脓肿消失,病变椎体与周围正常椎体信号相似,病变部位全部愈合,内固定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和断裂。[结论]依据患者病变程度和全身情况,个性化选择3个阶梯手术治疗,可获得合理的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及其治疗谭欣林,赵希唐,慕小瑜我们总结了1980~1993年施行的脊柱结核手术共283例,其中2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0.17%。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手术并发症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  相似文献   

12.
<正>骨结核占全部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最为常见~([1])。由于儿童纤维化及终板软骨血管及淋巴管的存在,加上儿童椎前筋膜及骨膜与椎体相连疏松,儿童脊柱结核容易在不同节段间传播,易于在潜在腔隙扩散。所以,与成人相比,儿童脊柱结核累及节段常较多~([2])。此外,儿童脊柱结核容易产生畸形,出现神经损害症状。这主要茸儿童的生长特点有关,除了病变椎体即刻的骨质破坏造成畸形外,病变椎体的骨骺也遭到破坏或破坏不均匀,儿童脊柱在不断地生长中,脊柱的快速生长会加剧畸形的进展,大约39%的患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9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再次手术病例,分组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再次手术者的相关因素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再次手术者中因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者38例,因第一次手术误诊者2例,因术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者5例,因术后发生椎管狭窄者2例。统计分析表明,术前患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4周及胸腰段(T10-L2)脊柱结核患者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较高(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是否应用内固定间的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引起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包括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误诊、术后椎管狭窄及脊柱后凸畸形等,术前是否患有肺或胸膜结核、术前用药时间及病变部位与结核复发或迁延不愈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约占总结核病的1%~3%。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性,疗程长达1.5~2年,且手术治疗后仍有1.28%~25%的复发率。脊柱结核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与初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许多差异。我院5年内收治62例脊柱结核再手术的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与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的脊柱结核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2006年对不同部位的脊柱结核采用不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55例,随访时间0.9年-3年,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经一年以上复查:脊柱结核病灶静止、植骨融合、ESP正常,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 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与植骨融合是治疗不同节段脊柱结核的较好方法,远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和腰骶段结核患者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11~68岁,平均43岁。胸椎20例,胸腰段25例,腰椎9例,腰骶段3例;病灶侵犯1个椎体2例,2个椎体46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3例。患者均有胸腰背部疼痛史,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按照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术前、术后按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结核病灶的部位、椎体破坏程度、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其中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26例(一期手术11例,二期手术15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后路病灶清除三柱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20例采用切除的肋骨植骨,34例取髂骨植骨(其中1例同时应用异体骨)。随访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70~34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100~2600ml,平均520ml。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2例腹部切口形成窦道,经切口换药1例5个月后愈合,1例7个月后愈合。随访2~6年,平均3.4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例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E级。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4~11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13例后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6年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结核病灶的部位、椎体破坏程度、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行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的58例患者进行耐心的术前心理疏导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伤口及负压引流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平均随访18.9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患者护理的关键,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责任心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自信,还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中华骨科杂志>2010年第30卷第7期717页王自立的<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一文,认为这样的手术策略有失偏颇,有误导读者进行过度治疗的倾向.从微创的角度对现行的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原则和策略给予解读,欢迎批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以来。我院收治脊柱结核患者34例。其中21例采用手术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注重术前准备、术中植骨、术后支具固定,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