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9岁.以"反复解黑便伴头晕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粪常规检查示潜血阳性.血红细胞2.93(正常参考值3.5~5.5)×1012/L;血红蛋白60(正常参考值110~160)g/L.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大肠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以“反复解黑便伴头晕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粪常规检查示潜血阳性。血红细胞2.93(正常参考值3.5~5.5)×10 12/L;血红蛋白60(正常参考值110~160)g/L。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大肠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脾恶性淋巴管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76岁。2005年2月底患者感上腹部不适,饮食欠佳,半年来体重减轻1.5 kg。CT 检查示:肝内胆管钙化灶,脾脏大小正常,脾脏下极见一2.1 cm×2.2 cm 低密度灶,CT 值约为35 HU,其与脾脏正常组织界限欠清晰,考虑为低密度良性病变。MRI 检查示:脾脏可见一 T_1WI 呈低信号,T_2WI 呈高信号病灶,考虑为血管瘤。2005年3月22日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检查,于脾脏下极见一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其标准摄取值(SUV)为12.3。考虑为脾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肺结节影;CT检查示右肺中叶内侧段一卵圆形软组织结节,右肺门及纵隔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疑为肺癌并淋巴结转移(图1a),为明确病变性质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PET/CT图像示上述结节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楚但不光滑,边缘呈浅分叶状并可见棘状突起,大小约2.5 cm×2.0 cm×2.0 cm,放射性明显不均匀增高,标准摄取值(SUV)约8.1.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于结节下缘通过,管腔通畅;结节周围肺组织密度正常.右肺门及纵隔多发增大淋巴结亦可见放射性明显浓聚(图1b、c).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疑诊肺癌,行病变肺叶切除并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结核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0岁,因间断性胸闷、心慌1年入院.平素体健,无糖尿病及肿瘤家族史,2008年11月行 PET/CT检查.采用美国GE Discov ery ST 16 PET/CT仪,18F-脱氧葡萄糖(FDG)放化纯>95%.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3岁,因“上腹部疼痛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进食后症状可减轻.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患者无于术、外伤、结核、肝炎病史.血清学肿瘤标志物:AFP连续3次测量均>1050(正常参考值0~10.9)μg/L,实测值9186.0 μg/L;CEA 、CA125和CA19-9均正常.肝炎标志物阴性 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腹部增强CT示:肝实质未见异常;胃小弯侧、肝门区、肝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佯强化,以肝门区为著,大小约3.0 cm×2.1 cm.CT诊断: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腹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笔者报道了一例双下肢乏力4月余,加重伴疼痛、活动受限一周的病例。MRI显示病灶累及胸3椎体、椎体附件和周围组织,并延伸到椎管内硬脊膜,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MRI因病变范围广且增强后明显强化,考虑为恶性肿瘤。而18F-FDG PET低代谢结合CT点状、栅栏状钙化灶和椎体骨质无破坏,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且术后病理因病灶内见异常血管聚集成丛状,血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加深了对椎体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其可累及椎体、椎体附件,甚至延伸到椎管内和(或)周围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MRI增强后呈明显强化,但是PET显像则呈低代谢。当MRI显示病变范围广伴明显强化,而椎体无骨质破坏,怀疑恶性肿瘤时,应结合PET/CT对诸如海绵状血管瘤等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53岁.中上腹胀痛1个月,伴大便次数多,5~6次/d,呈黄色糊状;饮食差,无黑便及瘦,无其他症状及病史.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9岁。因反复发作性低血糖晕厥9年,加重2年入院。体格检查:体型肥胖,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测空腹血糖低至1.8mmol/L,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升高,考虑为胰岛细胞瘤,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没有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7岁,进食后觉中上腹部不适10d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部MRI颖胰头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肝肾多发囊肿(图1a),否认肝炎,结核及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18次/min,脉博78次/min,血压121/68mmHg(1mmHg=0.133kPa),精神面容,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肠蠕动波,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女,39岁.1年前出现间断性双膝关节酸痛.近来消瘦,四肢无力,便秘,夜尿增多.曾经按"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不佳.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0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 Hg=0.133 kPa),右侧颈部甲状腺旁可触及一直径约1.5 cm的结节,质硬、不活动.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介绍了1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了解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特点。该病发病率极低,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与常见肝脏肿瘤相鉴别,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且该病预后欠佳,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或根治性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10个月前因左髋部疼痛,无意中发现肿块.发病初期疼痛可忍受,休息后缓解,不伴有夜间痛、发热、咳嗽,无局部破溃、流脓;3个月前疼痛加重,自行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近期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遂来本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3岁,无明显不适主诉,行PET/CT体格检查.患者经静脉注入18F-FDG 370 MBq,60min后行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64 TruePoint)检查,显像发现胰腺尾部局灶性FDG代谢增高,大小约1 cm×1 cm,SUVmax3.52(图1a);延迟显像放射性浓聚程度未见明显变化,SUVmax3.56,不排除胰腺恶性病变.B超:胰尾部见一大小约15 mm×14 mm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胰管未见明显扩张.MRI:胰腺尾部见一异常信号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b),病灶大小约1.1 cm×0.9 cm;注入Gd-DTPA造影剂后增强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边缘强化,病灶周围无水肿(图1c),诊断为胰腺尾部小结节异常信号病灶,考虑胰岛细胞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18.
19.
病例1 患者男,68岁,2年前发现右腹部包块,剖腹探查取样送检3枚淋巴结,提示反应性增生,未见肿瘤转移.近年感包块长大,大便隐血(+),一般情况尚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及骶尾部畸胎瘤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中下腹偏右见一有包膜的混合回声大肿块,考虑为原肿瘤复发;常规CT示右下腹及盆腔巨大的不规则占位肿块影,考虑肠源性肿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笔者报道了一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变病例,从临床症状、CT、18F-FDG PET/CT检查、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预后等方面介绍并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该病例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变,疾病进展快,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通过病理及预后诊断。肌纤维母细胞瘤一般以良性为主,恶性发病率少,一旦发生,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效果及预后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