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非生命器官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脉冲多普勤超声对22例窒息新生儿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动脉等非生命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流速(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进行了监测,并以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后各脏器血流速度均有减慢,尤以ECFV显著;且非生命器官重于生命器官。并发现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低氧血症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P<0.05)。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各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多脏器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29,自引:1,他引:229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伤的机理,提供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美国Ultramark-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及丹麦ABL-500型血气分析仪等,对新生儿窒息全身性多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有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1)窒息新生儿脑、肾上腺、肾、肝、脾、胃及肠道等各脏器血液灌流量均减少,尤以舒张期为甚;但各脏器减少的程度不一致。(2)肺动脉压力与阻力增高,严重者可致持续胎儿循环,是病情严重的标志。(3)心脏功能障碍是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结果,窒息性心功能障碍表现为舒张功能首先受累,而收缩功能障碍则右室重于左室。(4)低氧血症是新生儿窒息各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且低氧血症的程度与各脏器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93~0.98,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91,P<0.01),与肺动脉压力增高的程度呈高度负相关(r=-0.97,P<0.01)。QT离散度是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特异而敏感的指标。结论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窒息各脏器损伤的主要原因,肺动脉压升高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超声检测各脏器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多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和多系统功能障碍 ,进一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残和死亡。目前有关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机制的研究正受到广泛重视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就近年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作一综述。新生儿窒息产生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一、血流动力学紊乱新生儿窒息后首发的应激反应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刘敬等报道窒息新生儿脑、肾上腺、肾、肝、脾、胃肠等各脏器血流灌注量减少 ,尤以舒张期末为甚。减少程度分别为 :脑57 %、肾上腺60 %、肾70 %、腹…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生儿窒息缺氧后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受损,于1993年1月~1994年3月对我院住院新生儿中有围产窒息史者3O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的心功能S.V(每搏排出量),E.F(射血分数).VS(肾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Vd(舒张期速度).M.CA(大脑中动脉),AC.A(前动脉),P.C.A(后动脉),BA(基底动脉)的VS(收缩期血流),Vd(舒张期血流),V(平均血流),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直观的了解到新生儿窒息缺氧后心、脑、肾血流参数变化,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提供了依据。对象和方法1.对象:男18…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该院于1995年5月~1996年7月,对25例窒息新生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新生儿窒息后CD:细胞减少(P<0.01),CD: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提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苏后其T细胞亚群可恢复正常。并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孙梅  刘兆良  毛健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28-730
目的了解窒息后新生儿胃肠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对22例(30例次)窒息后新生儿于生后1、3、7天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动脉(CA)的血流各参数测定,并以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窒息组患儿生后第1天、第3天SMA、CA血流速度各参数较对照组低(P<0.05),并且较本组第7天各参数亦低(P<0.05)。SMA血流参数的改变较CA明显。结论围生期窒息后新生儿胃肠道的血流存在低灌注现象,可能为窒息后新生儿易罹患急性胃粘膜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推广及加强复苏管理效果。方法对中山市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由乡镇及市区医院分娩转诊到市新生儿急救中心的68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旧的复苏流程462例为对照组,采用新指南复苏流程226例为研究组,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为标准,对窒息复苏技术应用情况及推广新指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的程度、脑病的发生率、脑病的程度及转归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苏适宜技术的应用,两组比较面罩给氧及气管插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心脏按压及不规范复苏明显减少(P〈0.05)。(3)研究组用药、纳洛酮的使用及不合理用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管理、有效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能更好地规范窒息复苏程序、提高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机制。方法对1992年8月-1998年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7120例新生儿中消化道出血患儿1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患儿中有窒息者占112例,窒息儿消化道出血率(17.67%)明显高于非窒息儿(0.17%,P〈0.005)。重度窒息儿(6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儿(5.3%,P〈0.005)。结论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轻、重度窒息组MODS及单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围产因素与MODS的关系。结果 重度窒息组MODS的发生率为71.4%,高于轻度窒息组(30.8%)(χ2=15.20,P< 0.01);重度窒息组脑、肺、心血管、肾、胃肠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1.4%,77.1%,54.3%,34.3%,22.9%,轻度窒息组分别为38.5%,33.8%,20.0%,12.3%,7.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 0.05),重度窒息组病死率(22.9%)高于轻度窒息组(6.2%)(χ2=6.01,P<0.05)。窒息患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正常体重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防止新生儿窒息,是减少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体(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3例窒息新生儿及80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结果:新生儿窒息后,急性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PV和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窒息组恢复期PLT、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窒息程度加重,PLT愈下降(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01),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0.05,重度组与轻重度组比较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项判断新生儿窒息后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