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与微炎症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远期并发症目前仍是威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致死率及最高的发病率是心血管疾病,而又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首,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的活化。本文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及与血液透析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表明,微炎症状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及后续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酸司维拉姆是一种新型的磷结合剂,其不仅可以降低血磷水平,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1]。新近研究还发现,盐酸司维拉姆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状态^[2-3],而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情况及盐酸司维拉姆对糖尿病肾脏疾病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40例经透析充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糖、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前提下,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炎症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通量血透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关。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有关高通量透析(HFD)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HFD和普通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L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酸(AAs)浓度的影响,探讨HFD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中约有30%合并有神经、精神系统损害特别是发展到进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已成为肾脏疾病终末期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抑郁及焦虑状态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营养不良、贫血等密切相关,形成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通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抑郁评估,并采血检测两组的C反应蛋白( 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分别对两组进行抑郁评分与CRP、Hcy值的相关分析。以评价CRP、Hcy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其标志物为C-反应蛋白(CRP),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证实,HA型树脂灌流器可有效吸附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我们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维持血透的CRF患者采用丽珠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3个月后观察在改善患者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胰岛素抵抗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对101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动脉硬化组与无动脉硬化组比较,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固醇较低,P <0.01;而血糖、胰岛素、HOMA指数和C肽等则高于无动脉硬化组,P<0.01.动脉硬化组有32.4%的患者有胰岛素抵抗,而无动脉硬化组胰岛素抵抗仅占1.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sCRP和HOMA-IR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总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结论 MHD患者的年龄、微炎症状态及IR与AS密切相关,应作为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尿毒症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但是生存质量仍远低于正常人,合并症和病死率非常高,每年病死率高达25%,预期寿命比正常人少20-25年,其中因心、脑血管并发症所致死亡达50%,是普通人群的20倍。研究表明,一个非传统的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营养不良和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发生机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其标志物为C-反应蛋白(CRP).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羟甲基戊乙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是有效的降脂药物,还具有降脂作用以外的多种作用,其中可通过降低CRP浓度来抑制炎症反应[2].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长期存在的微炎症状态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而心血管事件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如何有效控制 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已成为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 HFHD)联合左卡尼汀(L-carnitine)的疗法,观察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微炎症状态是影响MH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微炎症状态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研究观察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多伴有脑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透析时并发症较多,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糖尿病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炎症反应,引起局部和全身组织的损伤,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相关~([2])。因此,改善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