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全地区钉螺标本、不同外形钉螺分布纵向观察调查资料、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历史调查资料、并归纳统计;钉螺标本以游标尺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统计。 结果 1 不同外形钉螺的地理分布 按形态鉴别全区有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全区5县、市167个乡、镇(场)中查到钉螺的有116个(69.5%)。其中,在郎溪、广德、  相似文献   

2.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群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长江水系的湖北钟祥、蒲圻光壳钉螺和江陵、潜江、阳新肋壳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氯酶(MDH)电泳比较,结果显示:3地肋壳钉螺EST同工酶带数目、活性及Rf值完全一致;2地光壳钉螺与肋壳钉螺相比,酶谱特征也基本一致,EST同工酶仅1-3条弱带稍有差异;MDH同工酶仅蒲圻光壳钉螺与其它各地肋壳与光壳钉螺稍有差异,提示上述各地钉螺在各种系进化上具有比较密切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肋壳钉螺与云南大理光壳钉螺的外形有显著差异,交互感染实验结果也有差异。郭源华等(1963)认为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组。刘月英等(1974)将它们列为“湖北钉螺”与“光钉螺”两个独立的种,1979年又改为“钉螺指名亚种”与“钉螺滇川亚种”。本文用从它们逸出的尾蚴对实验感染小鼠的致病力及虫体在鼠体内发育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对中国大陆5省不同地区的光壳钉螺进行分析,研究光壳钉螺群问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提取钉螺头足部的基因组DNA,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0.6%硝酸银染色,判别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个螺群的平均遗传相似性为0.7214,平均百分匹配数为0.6809,聚类结果表明可分为3个分类群,云南大理和四川普格的钉螺为第一分类群,福建福清和江苏东台的钉螺为第二分类群,安徽的4个螺群和江苏官兴的钉螺为第三分类群。结论 在我国各地的光壳钉螺螺群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的同时,已发生了较大的遗传变异,聚类结果中螺群的聚类地位和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一致,但江苏东台光壳螺群的聚类地位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种群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长江水系的湖北钟祥、蒲圻光亮钉螺和江陵、潜江、阳新助壳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比较,结果显示:3地肋壳钉螺EST同工酶酶带数目、活性及Rf值完全一致;2地光亮钉螺与肋壳钉螺相比,酶谱特征也基本一致,EST同工酶仅1-3条弱带稍有差异;MDH同工酶仅蒲圻光亮钉螺与其它各地肋壳与光亮钉螺稍有差异,提示上述各地钉螺在种系进化上具有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云南光壳钉螺在实验室内生存时间。方法在云南省鹤庆县和永胜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钉螺,室内经逸蚴法选择未感染血吸虫的成螺采用泥盘草纸法饲养,观察并比较两地钉螺生存期。结果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29.11%、13.08%和0.21%,其中鹤庆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6%、38.91%、19.46%和0.45%,永胜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36%、20.55%、7.51%和0。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0.9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0.67个月,其中鹤庆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2.9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63个月,永胜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8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0个月,不同产地钉螺生存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东洞庭湖麻塘北闸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方法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该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面积占31.48%,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结论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8.
芦滩草滩及圩内钉螺壳型指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芦滩、草滩及圩内3种不同孳生环境的钉螺色泽和大小均不相似.为此,对不同孳生环境钉螺的长度及壳型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1 被测钉螺均于4月上旬采自流坡村观察点内的芦滩、草滩及圩内3种不同孳生地,通过系统抽样检获钉螺,随机抽查30框以上,逐个测量记录钉螺壳长及壳宽.  相似文献   

9.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湖北松滋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景观群体的遗传结构。方法 选择T6-17、P101、D11、B14、T4-33和C22等6对微卫星位点对松滋地区10个生境的湖北钉螺群体进行基因扫描,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 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 10个钉螺群体经鉴定螺壳分为光壳和肋壳(包括浅肋和深肋),10个群体共检测到141个等位基因,各位点20-34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23.5个;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75,各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并不平衡,且数值差异较大,范围从0.445至3.060。群体的平均Ho范围为0.438-0.698,在光壳的团山村群体中最低,在深肋型的马木口村群体中最高;群体的平均He范围为0.589-0.892,在浅肋型的德胜村群体中最低,在深肋型的马木口村群体中最高;成对群体间的Fst为-0.01564-0.25247,各群体的PIC为0.528-0.857,显示出高度多态性;AMOVA 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间,占总变异的88.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肋壳的马木口村、横堤村、义兴村三个群体与光壳的马狮子咀村、民主村、土桥村三个群体先聚为一支后,与浅肋的德胜村、木天河村两个群体与光壳的团山村、夹马槽村聚的一支合聚。结论 松滋地区不同景观环境下湖北钉螺呈现不同螺壳形态,尽管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个体间,不同螺壳形态的湖北钉螺群体间并未体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云南光壳钉螺人工繁殖的饲养方法.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泥盘草纸饲养法,对云南两地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结果 3、4、5月份两地子一代钉螺产卵指数分别为6.3、14.5、15.7,3月份孵化率达75%,12个月死亡率22%.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云南钉螺的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3.
湖北与云南两省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湖北阳新、江陵两地的肋壳钉螺和云南大理,楚雄、丽江三地的光壳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五地钉螺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湖北两地的肋壳钉螺共分离出9条酶带,而云南三地的光壳钉螺共分离出11条酶带。两省钉螺的酶谱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7条酶带的性质不同和1条酶带的染色深浅不同。云南省三地的光壳钉螺的酶谱间仅略有不同,而湖北省两地的肋壳钉螺的酶谱则基本相同。因此认为,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研究钉螺的遗传距离,从而定量分析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并为钉螺的分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模拟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条件下钉螺生长繁殖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三峡建库后的生态环境下钉螺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模拟建坝后的生态环境(淤积洲滩、灌溉沟渠),观察钉螺生长繁殖情况1年.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在上述两种环境下均能较好地生长繁殖.年均存活率,肋壳钉螺为74.10%~79.71%,光壳钉螺为82.63%~83.85%;并检出肋壳、光壳幼螺.结论三峡建坝后形成的淤积洲滩和移民点灌溉沟渠,适合光壳、肋壳钉螺生长、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洲滩坡度与植被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洞庭湖洲滩的分布环境,着重分析洲滩的离岸距离、地面高程、坡度及优势植被种类等环境因素对感染螺分布的影响,为消除血吸虫病疫源地确定重点目标。方法在洞庭湖上游和下游共选择3类洲滩,分别在1987-1989年及2009年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查螺段面从堤岸边最高有螺线往下一直查到最低有螺线止,同时用水准仪测定地面高程(吴淞零点),并记录植被种类。结果在3类洲滩钉螺孳生地中,有感染性螺分布的面积平均占35.5%。主要分布在大堤边和洲滩上部的坡岸地带。地势高、坡度陡的环境感染性钉螺较多;地势低、坡度小的平坦环境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在芦苇地带也没有查获感染性钉螺,而在芦杂、柳林、莎草、藜蒿区均可有感染性钉螺出现。结论洞庭湖区的感染性钉螺有明显的沿堤岸分布趋向,其分布范围与汛期的水位、传染源(终宿主)的活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云南、四川、广西、福建、浙江5个省、自治区的光壳钉螺和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6个省、市的肋壳钉螺。从每个地区钉螺的优势群中抽样解剖5~10个钉螺,结果表明,光壳钉螺齿舌带的长、宽度均略小于肋壳钉螺,而齿片的横列数却多于肋壳钉螺。各地钉螺或同一钉螺的齿舌公式虽有差异,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具有常见的齿舌公式。例如肋壳钉螺的中央齿公式以(1-1-1)/(3-3)为主,占66.7%,而在光壳钉螺中,(1-1-1)/(3-3)和(2-1-2)/(3-3)各占40%。这些观察结果可作为钉螺分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省3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方法采集赫山光壳、宁乡光壳和南县肋壳未感染钉螺,在23.5~25.0℃室温和日光灯照射下,以20只钉螺为1感染单位(小群感染),用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人工感染。赫山钉螺分4组,分别按钉螺/毛蚴比为1∶20、1∶20感染3次、1∶40、1∶80进行感染;宁乡钉螺分3组,分别按1∶20感染3次、1∶40、1∶80感染;南县钉螺按1∶20感染;各组每次感染时间均为4 h。另以500只钉螺为一感染单位(大群感染),用同样的方法,按1∶40感染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按1∶20感染南县肋壳钉螺各1组。感染后,将所有大群感染组和1∶40小群感染组、1∶20南县小群感染1组,进行室外模拟现场饲养,其余各组室内饲养。感染45 d后抽样检测,每15 d抽样1次至4个月,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结果室内饲养下,南县肋壳钉螺感染率为92.92%,赫山光壳钉螺(1∶20感染3次组)和宁乡光壳钉螺(1∶80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0.71%,其余各组未发现感染螺。室外饲养环境下,南县肋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96.07%和92.08%,宁乡光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39%,赫山光壳钉螺未发现感染螺。结论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对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均具有感染性,但感染率明显低于南县肋壳钉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与样本量的关系。方法 从云南大理和湖南岳阳两地区随机抽取钉螺各6 0只,分别对钉螺壳形态数量性状进行测量,计算各数量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CV)、组间变异百分比和多样性指数。结果 CV以外唇缘厚度变异最大,肋壳钉螺达到了2 0 .5 7% ,光壳钉螺为14 .14 % ,其次是次螺层长度,分别12 .98%和11.4 9% ;肋壳钉螺有近四分之三的性状指标CV大于光壳钉螺的,且平均CV9.35 %也大于光壳钉螺的7.83% ;肋壳钉螺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 4 1,高于光壳钉螺的1.2 2 0 ;当样本量<30 ,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极不可靠,随着样本量的增加遗传变异信息的可靠性也增加,当样本量>5 5时,所得到的遗传变异的结果趋于稳定。结论 在湖北钉螺形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中,每个钉螺种群以分析不少于5 5个钉螺标本为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差异。方法 以螺软体组织制备粗制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和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结果 光壳钉螺、肋壳钉螺、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分别为(25.72 ± 2.27)、(14.56 ± 1.24) U/mL和(13.72 ± 1.06) U/mL,光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高于肋壳钉螺(q = 21.46,P < 0.05)及中华圆田螺(q = 12.00,P < 0.05),中华圆田螺与肋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 1.62,P > 0.05)。结论 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存在差异,可能与螺的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的压碎钉螺螺壳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压碎螺壳方法。新方法能在保证钉螺软体完整的前提下,提高了压碎钉螺螺壳的速度,在钉螺的解剖操作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