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黄疸型肝炎归属为中医黄疸范畴.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临床表现,而且以目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在临床颇为常见.本科从2006-2009年4年间共收住36例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黄疸型“甲肝”从湿论治临床体会牛兴东黄疸古时又作痹,是以目黄、身黄、溲黄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笔者从1987年以来,以自拟茵陈金汤为基本方,治疗急性黄疸型(甲肝)肝炎5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住院病人32例,门诊...  相似文献   

3.
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年 1 2月~ 2 0 0 3年 3月我们应用自拟的退黄汤治疗 6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均来自本院传染科。其中男4 5例 ,女 1 5例 ;年龄 1 7~ 5 9岁。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符合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西安会议诊断标准[1 ] ,中医诊断参考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的诊断 ,临床表现为身目俱黄 ,黄色鲜明 ,发热口渴 ,尿色黄赤 ,口干口苦 ,恶心欲吐 ,腹满胁痛 ,大便秘结 ,神疲乏力 ,食欲减退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2 治疗方法以清热化湿 ,利胆退黄为治则。基…  相似文献   

4.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目黄、身黄、小便黄、发热、胁痛、胸闷纳呆等症状,属中医“黄疸”、“胁痛”等范畴。作者用清热除湿、疏肝活血治疗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甲型、乙型)16例。表明此法具有消除黄疸快、症状消失明显之效果。  相似文献   

5.
虎贯复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安徽天长市大通医院(239361)戴书悦【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虎贯复肝汤甲型黄疸型肝炎临床典型病状为目黄、身黄、小便黄。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等范畴,传统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主方为茵陈蒿汤,笔者自1990年用自...  相似文献   

6.
黄芪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蔡林光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其病理机制是湿热互结,肝胆失疏。其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舒肝理气。一般认为,湿热互结致黄疸,不宜用补。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黄芪在急黄肝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兹取90例急黄肝病者分...  相似文献   

7.
苦黄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的病机是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于肝胆。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清热、利湿、退黄为主要治则。苦黄注射液其成分为苦参、大黄、茵陈、大青叶、柴胡等组成。五药合用有清热、利湿、解毒、平肝等功能。苦黄与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文学 《新中医》1992,24(8):44-44,43
近年来,我们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绳,运用以下五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遣方用药,常获佳效。现总结于后,以供参考。一、清热利湿法本法适用于肝胆湿热并重型。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口苦咽干,不思饮食,大便干  相似文献   

9.
活血利湿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兆宇 《河南中医》2011,31(7):748-749
目的:观察活血利湿汤治疗湿热瘀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6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1:1)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利湿汤,目1剂,水煎2次,混合后共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采用茵栀黄颗粒,每次1包,日3次,温开水冲服.两组均...  相似文献   

10.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祖国医学的阳黄范畴,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笔者运用自拟茵陈地耳楂术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施亚军  顾尔莉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3-1794
<正>黄疸型肝炎临床病因多样,病情错综复杂,中医文献中多有描述。传统分型往往不能尽数涵盖,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黄疸型肝炎临床常见的7个证型,其中肝胆湿热型黄疸最为多见,针对各种证型,制定了相应的协定方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中医分型及辨证施治1.1湿热兼表黄疸初起,目白睛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  相似文献   

12.
大黄味苦、性寒,能“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在泻下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应用范围日趋扩大。现就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1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以湿热毒邪郁滞为主的实证,适于使用大黄。据35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在病理条件相同的患者中,热重于湿型的黄疸消退人数、平均退黄天数、谷丙转氨酶下降等均以应用大黄治疗组为高。 从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退黄显效率为96.43%,退黄总有效率为98.81%,黄疸指数恢复正常平均12.7天,总有效率95%(显效率81.25%)。  相似文献   

13.
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下简称急性黄疸肝炎)是临床常见传染病。以目黄、身黄、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小便黄等为主要特征,属中医“黄疸”范畴。中西医药物治疗虽疗效肯定,但费用较高。因此,我们自1978年以来先后对收治的急性黄疸肝炎病人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共88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8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9例,女性29例,男女之比为2:1;发病年龄最高54岁,最小14岁,平均33.4岁。参照1978年全国杭州肝炎学术会议所定标准,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黄疸是以目黄,身黄,色鲜明如橘,溺黄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范围比较广泛,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身黄目黄皆可包括在内,现代医学的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病皆属祖国医学湿热黄疸的范畴,通过临床实践,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认识到湿热黄疸的产生是湿热瘀三者相合为病,现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湿热黄疸病因病机早有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指出:“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继之《金匮要略》又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说明湿热黄疸的病因在于湿热为患继《内经》之后,后世医家进一步阐发饮食不节,劳倦均可致黄疸发生,《圣济总录…  相似文献   

15.
肝炎合剂治疗急性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60例疗效观察长沙市传染病院(410011)潘一平主题词甲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肝炎合剂/治疗应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的自限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急黄、瘟黄、阳黄范畴,系由热毒炽盛、肝胆湿热所致。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蓠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黄疽型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予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组另服加味茵陈蒿汤。结果经治30d,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寇义华  卢军利  董艳  朱爱华  陈沛林 《河北中医》2009,31(10):1476-1477
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目前临床一般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等对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有退黄、保肝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2008-2009年,我们在传统退黄、降酶等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玉米须煎剂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36例,并与常规治疗3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称本病)相当于中医“黄疸”范畴。近年来,本地区患者颇多,笔者在运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因症遣药,灵活化裁,自拟“肝炎Ⅰ号”(以下称本方)治疗本病247例,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从本院传染科转来38例,其余均为门诊病人。诊断依据:①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晴黄染为重要特征。②化验提示肝功异常,尤以黄疸指数、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正>黄疸一词,最早见于《内径》,在《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明确写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以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本人临床诊治黄疸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1病因病机战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腑肿。"汉《金匮要略》湿热、瘀热,寒化为寒湿,故分为湿热与寒湿,总  相似文献   

20.
清解活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分析蒋金仙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1)主题词肝炎/中医药疗法@清解活血汤/治疗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本人对40例患者应用清解活血汤治疗收效满意。1一般资料40例中,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