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013年我科对2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运用Composix-Kugel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术。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术后随访14~10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运用Composix-Kugel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灵  李鸣 《西部医学》2009,21(2):258-25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25例(大切口疝11例,巨大切口疝14例)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分别置于腹膜前与腹壁肌下和皮下组织与腹壁肌筋膜之间间隙,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结果全组病例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月至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复发率低,材料价格适中,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应用聚丙烯补片,采用肌肉后腹膜前修补术(sublay法)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聚丙烯补片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36例行肌肉后腹膜前修补术(sublay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补片肌肉后腹膜前修补术对腹壁巨大切口疝进行修补,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置入术,3例采取腹直肌前鞘上补片置入术,9例置于腹膜下补片置入术,随访1~36个月。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4例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良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年来结直肠癌术后切口疝患者疝修补方式,比较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方式与传统无张力修补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组患者在术后总引流量、切口液化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上明显低于传统无张力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补片联合自身腹膜折叠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能有效减少患者切口感染,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及疝再发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聚丙烯复合切口疝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复合补片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5月期间采用聚丙烯补片对3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结果:复发1例,1例术后腹壁有束缚感,其余痊愈,各病例均无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现象发生。结论: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可取得满意疗效,采用妥善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可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如何降低腹壁巨大切口疝补片治疗的复发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来降低腹壁巨大切口疝的补片治疗复发率。方法通过腹膜内置网片修补法、肌后腹膜前网片修补法、肌前置网片修补法等几种不同的修补方法对3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进行修补并改进手术方法、总结降低复发率的经验。结果35例患者术后随访3~72个月,仅肌前置网片修补法出现1例复发。结论肌后腹膜前和腹膜后修补法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并辅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相应的手术技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套管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存在造瘘口旁疝)。在常规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基础上加用双套管补片前方持续负压吸引。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除1例合并结肠造口出现切口线头反应外,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形成、切口积液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双套管引流可有效减少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和抗生素的使用,是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较好的引流方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15例患者疝环直径3~18 cm,平均10 cm.均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口感染1例,经敞开切口,未取补片,多次换药,切口愈合.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50个月,1例复发.结论 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总结复合补片(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复合疝修补材料)在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8例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资料.8例均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复合补片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减少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兵 《微创医学》2011,6(2):116-118
目的分析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巨大切口疝使用单丝聚丙烯补片修补,其中肌鞘前修补(onlay)12例,肌肉与肌肉间修补(inlay)5例,肌肉后腹膜前修补(sublay)19例,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无复发病例,无切口感染,6例有皮下积液,均为onlay法,9例有不同程度异物感,但不妨碍日常生活。结论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应用单丝聚丙烯补片无张力修补,可取得满意疗效,采用妥善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补片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补片法无张力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5例应用聚丙烯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结果:15例均治愈,随访5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应用补片法无张力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临床治疗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 1979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间收治的7例巨大腹部切口疝 (腹壁缺损 >15cm)的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和总结。腹部巨大切口疝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扩大腹腔容量和增强心肺功能的适应性训练 ,手术为一期自体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所有病例均获得 10月至 16年 (平均 5 .2年 )的随访 ,无一例复发 ;除两例因其他疾病分别于疝修补术后 12年和 3年死亡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与国外采用的术前反复气腹扩大腹腔容量和术中人造织物修补缺损不同 ,本组对 7例腹部巨大切口疝均一期修补成功 ,无一例复发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刘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061-106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及其围术期处理,总结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2月间23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人工补片修补19例,均治愈,随访0.5年~1.5年无复发。传统方法修补4例,1例复发。结论术前腹带加压包扎2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常规肠道准备对于防治腹壁切口疝有积极作用;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腹壁治疗切口疝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入路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应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2a,平均为15个月,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切口疝经济、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疝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癌种植灶切除后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年,无局部肿瘤复发,亦无切口疝发生。结论巴德补片无张力修复腹壁切口癌种植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腹壁缺损,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临床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病人的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结果发生巨大腹壁切口疝平均年龄64岁;均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术后放置引流,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愈20例,复发1例。结论常见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的巨大腹壁切口疝,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Fifty patients (5 men and 45 women) in the age group of 25 to 65 year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were studied. The most common antecedent cause (in 86 per cent patients) was found to be a gynaecological operative procedure done earlier through a lower midline incision.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atomical repair and were followed-up after repair for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range 6–32 months). The results were reviewed and it was seen that there was evidence of recurrence in 3 patients only.KEY WORDS: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Hernia ventral, Surgical wound dehiscence  相似文献   

19.
史皖庆  开哲 《河北医学》2004,10(8):748-749
目的:观察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补片修复1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本组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补片进行裁剪后修补,网片上方放置1~2个负压球,术后腹部常规加压包扎,随访6月~3年。仅1例复发,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年老、体弱、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病人,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是较先进的修补方法,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明志祥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38-453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腹部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补片排异反应,无肠粘连、肠梗阻等发生。术后随访2年-5年,1例复发。结论使用疝修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