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波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从事微波作业的 6 0名工人 (接触组 )与不接触微波的环卫工人6 5名 (对照组 )在神经衰弱症候群等症状及心电图、血液、眼科等方面的检查进行了对比 ;结果 接触组神经衰弱、多汗、脱发、心悸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月经紊乱的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视力下降、晶状体点、片状浑浊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何云绮  史荣  登科 《贵州医药》2001,25(4):313-3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外周血象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30例肝硬化病人的血红蛋白 (Hb)、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数值。观察脾肿大程度与血象变化的关系及并发感染时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结果 10 5例 (80 8%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与脾肿大有关。脾正常组 (A组 )、脾轻度肿大组 (B组 )、脾中度及重度肿大组 (C组 )的Hb值分别为 94 6± 2 8 2g/L、82 6± 2 6 1g/L、70 1± 2 2 0g/L(P <0 0 5 ) ;PLT分别为 79 2± 2 6 1× 10 9/L、6 0 6± 19 9× 10 9/L、5 5 9± 15 4× 10 9/L ,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比较P <0 0 1,B组与C组比较P>0 0 5 ;WBC分别为 3 96± 1 2× 10 9/L、3 16± 1 1× 10 9/L、2 47± 1 0× 10 9/L(P <0 0 5 ) ;伴有感染时 ,WBC >10× 10 9/L者 16例 (2 4 2 % )。WBC≤ 4 0× 10 9/L的人数 ,无感染组 (6 4例 )占 82 8% ,感染组 (6 6例 )占 16 7% (P <0 0 0 1)。白细胞不增高的病人 ,中性粒细胞≥ 0 75者 ,无感染组 17 1% ,感染组80 % (P <0 0 1)。结论 80 %以上肝硬化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主要与脾肿大有关。合并感染时 ,白细胞增高者仅 2 4 2 %。凡肝硬化病人WBC≥ 4 0× 10 9/L且中性粒细胞≥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6 4例病人 ,分为 2组。治疗组 32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8±s18)a ,给予乌司他丁 30万U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iv ,gtt ,qd。对照组 32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4 7± 17)a ,给予奥曲肽 0 .1mg ,sc ,q12h。其余治疗 2组相同。结果 :治疗d 4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d 8时 2组疗效相当 (P >0 .0 5 )。治疗d 4和d 8,2组病人血、尿淀粉酶均明显下降 ,白细胞计数治疗组下降了 (6 .3± 2 .3)× 10 9·L- 1和(10 .3± 2 .2 )× 10 9·L- 1,对照组下降了 (5 .3±1.1)×10 9·L- 1和 (7.3± 1.2 )× 10 9·L- 1(P <0 .0 5 ,P <0 .0 1)。 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见效早、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探索长期接触氯乙烯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名氯乙烯作业工人 (接触组 )和 15 0名不接触氯乙烯 (对照组 )的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①氯乙烯作业人群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上腹痛、肝大等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②接触组SGP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接触氯乙烯工人健康指标异常发生率随工龄增加略有增加 ,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接触氯乙烯工人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醛作业工人主要的健康危害状况,为制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密纤维板厂接触甲醛工人114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该厂非甲醛作业的行政办公人员52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作业场所的甲醛超标率为76.92%(0.17~4.98mg/m3),接触组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的患病率和眼部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6.8%和51.8%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接触组的肝功能ALT升高和白细胞总数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作业丁人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以呼吸道、黏膜刺激为主。应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和作业人员的呼吸道及眼部防护工作,并做好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6.
小鼠 ig福龙蛇芝液小剂量 1日 2 5 ml.kg- 1 ,中剂量 1日 5 0 ml.kg- 1 及大剂量 1日 10 0 ml.kg- 1 ,给药 10 d,均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 ,其升高白细胞作用明显。福龙蛇芝液大中小剂量的细胞数分别为 4.88± 1.6 4(× 10 9/L ) ,4.13± 1.2 4(× 10 9/L ) 6 .2 4± 2 .41(× 10 9/L )和蒸馏水组的细胞 3.31± 0 .75 (× 10 9/L )比较 ;其 P值分别为 P<0 .0 5和 P<0 .0 0 1。同时福龙蛇芝液有保护小鼠因环磷酰引起的胸腺缩小作用 ,明显增加小鼠骨髓的 DNA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哮喘大鼠单一气管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 (IKATP)的作用。方法 急性分离哮喘大鼠气管 ,利用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记录法观察氯胺酮对哮喘大鼠单一气管平滑肌细胞IKATP的作用。结果 氯胺酮开放气管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 (KATP通道 ) ,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指令电位在 + 50mV时 ,4种浓度氯胺酮 (1×10 - 7,1× 10 - 6 ,1× 10 - 5 ,1× 10 - 4mol·L- 1)可使IKATP 由53 72± 15 60 pA/pF增加到给药后的 63 86± 19 3 3 pA/pF(n =8,P <0 0 5) ,69 98± 18 44pA/pF(P <0 0 1) ,75 64±19 64pA/ pF (P <0 0 1)和 78 3 7± 19 40pA/ pF (P <0 0 1)。其开放率分别为 118 73 %± 2 2 0 1% (P <0 0 5) ,13 5 18%± 2 7 79% (P <0 0 5) ,14 7 0 7%± 3 3 2 5% (P <0 0 5)和 153 62 %± 3 7 59% (P <0 0 5)。其它指令电位下的IKATP改变也符合此趋势。结论 氯胺酮剂量依赖性的开放哮喘大鼠单一气管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 ,这可能是其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昌  刘强  李锐  康苏娅 《江苏医药》2002,28(7):489-49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肝衰存活率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肝衰的存活率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豚鼠为供体 ,海藻酸钠 氯化钡法微囊化。SD大鼠为受体 ,氨基半乳糖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肝衰模型。 4 8h后将微囊化豚鼠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于大鼠脾脏内。豚鼠裸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及生理盐水 1 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受体大鼠 14d存活率和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2 5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 (70 % ) (P <0 0 1与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 (0 6 8± 0 0 5 μmol/L)和ALT(5 5± 6 7U/L)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0 82± 0 0 7μmol/L和 91 0± 8 0U/L)和裸肝细胞组 (0 76± 0 0 6 μmol/L和 74 0±7 1U/L) (P <0 0 5和P <0 0 1)。总蛋白 (117 0± 8 4 g/L)和球蛋白 (6 6 0± 5 6 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 0± 6 9g/L和 4 3 0± 6 2 g/L)、(96 0± 7 4 g/L和 5 2 0± 6 9g/L)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药物性肝衰大鼠脾内移植微囊化异种肝细胞有显著逆转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慧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81-2582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员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工作现场的苯及其同系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在岗期间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高浓度接触组以神经衰弱、皮肤黏膜刺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症状检出率高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5或P〈O.01),而且高浓度接触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值显著低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1):低浓度接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胸闷等症状的检出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他各项异常症状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接触不同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接触会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 ①葛根素 0 0 0 5 ,0 0 1,0 0 15mmol·L-1能使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 0 %时程 (APD50 )和复极 90 %时程 (APD90 )明显延长 ,APD50分别由 ( 176 4 3± 5 1 3 7)ms延长至 ( 192 86± 60 82 )ms(n=7,P <0 0 5 ) ,( 2 0 0 71± 63 0 8)ms和 ( 2 0 7 71± 65 4 5 )ms(n =7,P <0 0 1) ;APD90 分别由 ( 2 0 0 71± 5 9 75 )ms延长至 ( 2 2 1 4 3± 70 4 6)ms(n =7,P <0 0 5 ) ,( 2 3 5 0 0±5 8 88)ms和 ( 2 4 0 0 0± 5 8 4 5 )ms(n =7,P <0 0 1) ,并且这种延长呈现量效关系。②采用 0 2 ,0 5 ,1,2 ,4Hz频率的方波刺激 ,发现在 0 0 1mmol·L-1时葛根素延长心肌细胞APD50 有明显的非逆向频率依赖性。③使用双脉冲刺激发现在 0 0 1mmol·L-1时葛根素能明显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由 ( 98 0 0± 16 4 3 )ms延长至 ( 168 0 0± 13 0 4 )ms(n =5 ,P <0 0 1)。结论 葛根素能延长心肌细胞APD50 和APD90 以及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 ,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源于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抑制NF-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 β1mRNA表达影响。 方法 纯种♂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糖尿病大鼠PDTC(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饲养 18wk后取出肾脏 :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 κB活性 ,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RT PCR检测TGF β1mRNA表达。酶免疫分析法检测 2 4h尿白蛋白排泄 (UAE)。结果 肾组织NF κB活性在B组大鼠肾组织 (1 85± 0 5 4× 10 6)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1×10 6,P <0 0 1) ,C组 (0 2 5± 0 2 5× 10 6)显著低于B组 (P <0 0 1)。B组与A组比较 ,UAE (2 18± 1 98mgvs 0 4 1± 0 4 7mg,P <0 0 1)、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5 31 6± 10 7 6nmvs 312 4±2 5 4nm ,P <0 0 1)及系膜基质密度 (5 6 4 1± 6 78vs 33 95±5 2 2 ,P <0 0 1)均显著增高 ;C组大鼠UAE(0 5 6± 0 72 )m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315 8± 2 1 4 )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7 97±7 37)均显著低于B组 (均P <0 0 1)。肾组织TGF β1mR NA表达在B组大鼠 (0 5 3± 0 2 0 )显著高于A组 (0 2 6±0 13,P <0 0 1) ,C组 (0 2 9± 0 10 )显?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丽  黄竹筠  李斓 《贵州医药》2001,25(3):207-208
目的了解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 6 0例围术期胃癌分成 3组 (输血组 30例 ,输RBC组 12例及未输血组 18例 ) ,观察术后发热 ,感染发生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最高体温 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发热持续时间 ,输血组最长 ,其次输RBC组 ,分别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输血组与输RB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输血组合并感染 (37% )高于输RBC组 (33% )及未输血组 (11 1% ) ,输全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伤口愈合时间输血组最长 ,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输血组WBC 10 81± 3 93× 10 9/L、输RBC组 7 2± 3 80× 10 9/L、未输血组 7 34± 3 14× 10 9/L。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N :输全血组 10 0 4× 10 9/L± 5 38;输RBC组 8 4× 10 9/L± 5 96 ;未输血组 5 42× 10 9/L± 2 74。输全血组最高 ,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输血增加恶性肿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测定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5 6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和 40例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SIL- 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110 0± 380 )× 10 3U L和 (480± 34 0 )× 10 3U L(P <0 0 5 )。 14例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血清SIL - 2R水平显著下降 [术前 (10 80± 40 0 )× 10 3U L和术后 (6 80± 40 0 )× 10 3U L ,P <0 0 5 ]。以SIL - 2R780× 10 3U L为截断值 ,其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 85 % ,特异性为 75 %。结论 :SIL - 2R的测定有助于消化系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定 ,并可作为一种新的胃癌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5.
赵云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65-1365
磷虽是生命必需元素之一 ,但无论任何途径摄入黄磷 ,都会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 ;尤其长期接触黄磷 ,造成以牙齿、下颌骨损伤为特征的慢性中毒应引起重视。现将磷作业工人牙齿及下颌骨损伤情况调查报道于下。1观察对象选择磷作业工人215名作为观察组 ,平均年龄(26.1±5.3)岁 ,平均工龄(6.0±3.9)年 ,对照组为不从事磷毒作业 ,既往健康而且无近期感染病史的工人197名 ,其年龄工龄、性别等构成与观察组基本相同。2资料及方法2 1由口腔科、放射科、工卫科医师组成调查组 ,对调查对象均详细询问职业自觉症状并进行口腔科体检及下颌骨两侧斜位摄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离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C 反应蛋白 (CRP)直接刺激的反应性及亲水性他汀 (普伐他汀 )与亲脂性他汀 (氟伐他汀 ,辛伐他汀 )药物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离体培养ACS(n =15 )病人、稳定型心绞痛 (SAP)病人 (n =13)与健康人 (n =1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RP(2 0mg·L-1)刺激细胞 2 4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6的表达 (ELISA)。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分别按照不同浓度 (1× 10 -6,2 5× 10 -6,5× 10 -6,7 5× 10 -6,1× 10 -5mol·L-1)预先孵育细胞 2h后继以CRP刺激 2 4h ,ELISA分析培养液上清中的IL 6水平。结果 CRP(2 0mg·L-1)明显激活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的表达。健康组、SAP组和与ACS组IL 6表达分别为(987± 10 2 )ng·L-1,(991± 134)ng·L-1,(312 9± 333)ng·L-1,均较其基础状态 (未受CRP刺激 )明显增高 (P <0 0 5 ) ;受CRP刺激状态下 ,ACS组IL 6表达是健康组的数倍(P <0 0 5 )。AC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剂量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药物干预下 ,IL 6表达下降水平有所不同。结论 一定浓度的CRP能直接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表达增加 ,提示CRP能直接激活炎症反应 ,在ACS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对海马神经元上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变化。结果  3 0 μmol·L-1H2 O2 孵育 12h后 (1)明显抑制IA,电流密度由 (5 3 8±15 8) pA·pF-1变为 (18 5± 6 2 ) pA·pF-1(n =10 ,P <0 0 1) ;(2 )明显抑制IA 激活作用 ,半数最大激活电压由 (-15 2± 3 6)mV左移至 (- 18 2± 2 7)mV(n =10 ,P <0 0 1) ;(3 )明显抑制IA 失活作用 ,失活常数由 (42 2± 10 1)ms变为 (81 9± 3 5 0 )ms(n =10 ,P <0 0 5 ) ,半数最大灭活膜电位V1/ 2 由 (- 87 5± 12 6)mV变为 (- 99 8± 2 1)mV(n =10 ,P <0 0 1) ;(4)明显抑制IA 电流失活后复活作用 ;恢复时间常数由 (2 7 9± 14 1)ms变为 (5 8 6± 10 0 )ms(n=10~ 11,P <0 0 1) ;(5 )降低静息膜电位 ,由 (- 64 9±9 4)mV变为 (- 46 0± 12 8)mV(n =6~ 11,P <0 0 1)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由 (8 7± 3 4)ms增至 (16 0± 6 2 )ms(n =6~ 11,P <0 0 5 )。结论 H2 O2 对IA 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其对神经元的氧化应激损伤毒性  相似文献   

18.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爱明  庄茜  赵益明  阮长耿 《江苏医药》2004,30(10):766-767
目的 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cell ELISA) ,对 18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3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伴血小板减少 4 5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血小板减少 33例 ]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5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同时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TP、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 (A450 值 )分别为 0 5 5 3± 0 2 0 9、0 82 0± 0 15 4、0 814± 0 2 3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 4 0 4± 0 12 8(P <0 0 1) ,AA患者血清AECA水平 (0 4 12± 0 0 4 2 )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明显高于ITP患者(P <0 0 1) ,SLE及RA患者AECA阳性率分别为 84 4 4 % (38/ 4 5 )、81 82 % (2 7/ 33) ,明显高于ITP患者[2 2 5 7% (16 / 70 ) ](P <0 0 1) ;AECA(+)的ITP患者血小板计数 [(18 94± 8 4 3)× 10 9/L]明显低于AE CA(- )的ITP患者 [(4 4 93± 17 0 4 )× 10 9/L](P <0 0 1)。结论 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效应。方法 :冠心病病人 6 0例 ,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等治疗 ,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 2 0mg ,po ,qn。疗程均 8wk。结果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 ,TNF α ,IL 6和IL 8浓度明显降低 [(5 .0±s 0 .6 )mg·L- 1vs (3.7± 0 .6 )mg·L- 1,(6 .4± 1.4 )ng·L- 1vs (5 .6± 1.4 )ng·L- 1,(4.4± 1.2 )ng·L- 1vs (4.2± 1.2 )ng·L- 1,(2 8±7)ng·L- 1vs (2 7± 7)ng·L- 1,P <0 .0 5或P <0 .0 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中CRP和炎症因子 ,显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悬液中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分别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性 ,探讨临床应用PBSC悬液诱导DC的前景。方法 健康供者经G CSF动员后采集PBSC ,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①贴壁细胞 (单核细胞 )经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2周 ,培养结束前 4 8、2 4h分别加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布雷菲德菌素 (brefeldinA ,BFA ) ;②非贴壁细胞 (含CD34+细胞 ) ,加入Flt3Ligand(FL) +干细胞因子 (SCF) +GM CSF +IL 4培养 1周 ,再按前一种方法继续培养 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胞质 (c)IL 10 +(PE标记 )、cIL 12 (P4 0 ) +(TC标记 )细胞。结果 新鲜标本含CD14 +细胞 ( 18 4± 8 6 ) % ,CD34+细胞 ( 0 9± 0 4 ) %。以PBSC悬液中的 2× 10 6单个核细胞为起始细胞 ,前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6± 0 6 )× 10 5细胞 ,细胞表型 :CD11c+( 97 3± 5 2 ) % ,CD86 +( 88 2± 6 8) % ,CD83+( 5 9 6± 8 4 ) % ,HLA DR+( 96 5± 7 1) % ,CD1a+( 36 6±7 5 ) % ,cIL 12 (P4 0 ) +( 15 9± 5 1) % ,cIL 10 +( 1 2± 0 4 ) % ;后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2± 0 4 )× 10 6细胞 ,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