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12例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中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89个月,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生活,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以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疗效最好。结论 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的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能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没有完全闭塞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对狭窄之颈总动脉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如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我们主张以选择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型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附4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动脉炎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发性、全层动脉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尤其是脑缺血型大动脉炎危害性更大,致残率、病死率均高,处理也甚棘手。我院于1992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手术治疗45例脑缺血型大动脉炎的病人。其中不少为颈部四动脉病变病...  相似文献   

3.
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动脉炎是一种大动脉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又称为Takayasu’s病或无脉病。一般可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及混合型。其中尤以头臂型最为常见。而且治疗难度极大.属大动脉炎病人中症状最重、治疗最困难的一类。诊断头臂型重症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相似文献   

4.
对15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经胸途径动脉搭桥术治疗。结果 15例均无围术期脑卒中和死亡;10例反复晕厥的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11例畏光和视力下降患者的畏光症状术后即改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7例肢体无力的患者肌力均恢复正常。提出巡回护士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根据手术进程随时调节变温毯的温度,保证术中用药及时、有序;器械护士在升主动脉部分阻断时提前准备合适的无创阻断侧壁钳,保管好人造血管,准备充足的Prolene线以备吻合,集中精力配合术者是手术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对15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经胸途径动脉搭桥术治疗.结果 15例均无围术期脑卒中和死亡;10例反复晕厥的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11例畏光和视力下降患者的畏光症状术后即改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7例肢体无力的患者肌力均恢复正常.提出巡回护士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根据手术进程随时调节变温毯的温度,保证术中用药及时、有序;器械护士在升主动脉部分阻断时提前准备合适的无创阻断侧壁钳,保管好人造血管,准备充足的Prolene线以备吻合,集中精力配合术者是手术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女28例(87.5%),男4例;平均年龄(30±8)岁.32例(共35条血管)通过腔内方法治疗,其中15条血管完全闭塞,狭窄程度70%~100%,平均90%±11%;病变长度2.7~5.3 cm,平均(3.1±1.5) cm;其中10例血沉增高(25~37 mm/h).术后6个月及每年进行症状体征随访并应用彩超、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评估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15条完全闭塞血管中开通成功率80%( 12/15),3条未能开通.1例支架置入术中发生栓塞并继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卒中事件,技术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88.6%(31/35).3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消失.技术成功的31例中,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3.9% (26/31).随访时间13 ~40个月,平均(19±10)个月,1例13个月后发生严重再狭窄并导致枕叶脑梗死,2例18个月后发生症状性再狭窄,管腔通畅率为88.5% (23/26).结论 腔内治疗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准确选择靶血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中长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44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 女性34例;年龄(37.9±14.0)岁(范围:13~71岁)。患者因药物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或缺血症状严重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接受腔内手术(腔内治疗组), 11例接受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 8例患者接受复合手术(复合手术组)。记录并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再干预情况。患者术后1、3、6个月于门诊随访, 之后每年随访1次, 随访截至2022年11月, 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评估血管通畅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分析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无术中死亡病例, 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48.8±38.2)(范围:1~123个月), 33例患者在术后症状得到缓解, 6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随访1、3、5、10年时, 腔内治疗组的通畅率分别为95.0%、75.2%、60.2%、60.2%, 开放手术组均为90.9%,...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大动脉炎366例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AT)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66例A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12例随访结果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 366例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172例(47.0%),手术治疗152例(41.5%),介入治疗42例(11.5%),围手术期死亡5例,随访212例,平均8.5年,17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期间7例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意外及心力衰竭。结论伴有明显脑缺血和高血压的TA患者,应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发性、全层动脉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常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偶尔引起动脉瘤样改变。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是其分类的一种,以脑部缺血症状为主,我们在回顾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3年4月46例该类手术病人,旨在对头臂干型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28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中17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5例行球囊导管扩张术,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病人的脑缺血症状。术后5至91个月随访,病人均无明显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结论: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病人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以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狭窄可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则主张选择升主动脉鄄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能够避免或减轻术中、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同时应用甘露醇和皮质激素,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均有严重的脑缺血症状,其中药物治疗6例;介入治疗6例;手术治疗21例(22人次)。所有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死亡。1例术前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治疗组随访9~97个月,无脑缺血或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术前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非活动期病变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减少手术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伴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中伴主动脉瘤13例(其中9例为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瘤合并锁骨下动脉瘤1例,5例为多发动脉瘤,14例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置换11例,主动脉旁路3例,内脏动脉重建8例,自体肾移植1例,颈动脉置换1例,术后发生死亡1例,心衰1例,经治痊愈。8例(61.5%)随访4个月-18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衰死亡1例,5例伴高血压者3例血压正常,2例服药可控制血压,另2例情况良好,结论:大动脉炎病人一经发现动脉瘤,应及早手术;切除动脉瘤的同时应解除肾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16.
大动脉炎性脑缺血的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G  Gu YQ  Zhang J  Li JX  Yu HX  Luo T  Guo LR  Chen B  Li XF  Qi L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4-17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颈部动脉阻塞所致重症脑缺血的临床对策。方法 1984至2003年间共收治103例,女性占92例。行升主动脉-双颈内动脉(ICA)架桥7例,升主动脉-腋动脉、单侧ICA架桥38例,升主动脉-双腋动脉架桥6例(2例施二期手术,人工血管-左ICA架桥),升主动脉至右ICA架桥3例(2例于二期完成人工血管至左ICA架桥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5例,支架3例。结果 27例行保守治疗,其中9例好转,15例略有改善或基本无变化,发生偏瘫及死于中风和心肌梗死各1例。76例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者68例,55例(80.9%)获得平均48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满意20例(36.4%)、较好21例(38.2%)、改善11例(20.0%)、无变化2例(3.6%)、死亡1例(1.8%)。8例接受介入治疗(PTA或支架治疗)者即时疗效佳,但在3~5个月内均复发。结论 提倡进行升主动脉-腋动脉-单侧ICA重建,或对锁骨下动脉窃血者施行升主动脉与双腋动脉重建术,如果需要,二者均可行人工血管二期手术,重建对侧ICA。  相似文献   

17.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方法:1987年-2001年,我科应用PTA治疗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为随访手段。结果:12例PTA均获得成功,除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50%,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25mmHg-46mmHg,平均37.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5.0mmHg-10.5mmHg,平均7.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2月-72月,无再狭窄或阻塞。结论: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免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正常管径,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In two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arteritis, severe cerebral ischemia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femoral to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ypass using a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graft through a subcutaneous tunnel. All of the arch branches were critically stenotic or occluded in both patients. The entire thoracic aorta was affected by the active inflammation process in one patient and there was marked calcification in the other patient. In these situations we hesitate to use the thoracic aorta as the donor site of bypass. Considering that Takayasu's arteritis affects the thoracic aorta and the proximal portions of its branches, the femoro-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ypass can be constructed without involving severely diseased vessels and can be expected to result in good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9.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重度脑缺血外科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治疗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7.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和眼部视力障碍等.DSA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一侧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升主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4例在原来接受升主动脉-双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基础上,又行一侧人工血管-一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4例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例尝试分别经一侧锁骨下穿刺和一侧股动脉穿刺与颈动脉穿刺临时转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伸舌歪斜3例,术后2周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2例患者术后4年内出现吻合口处动脉瘤,1例为双侧.结论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据此调整血压,对于预防脑缺血后的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