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01例角巩膜破裂伤后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行玻璃体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探讨:(1)对视网膜嵌顿部是否一定行视网膜切开;(2) 在玻璃体切割眼是否还需要进行巩膜环扎术和外加压术. 方法:资料分为视网膜切开组和视网膜未切开组,比较两组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和视力改善情况,并分别在两组内比较行扣带术与未行扣带术病例的解剖复位率、硅油取出后视网膜最终复位率.结果:视网膜切开组的解剖复位率(85.2%)和最终复位率(59.0%)均高于视网膜未切开组;行巩膜扣带术的病例在视网膜切开组的最终复位率(83.3%)明显高于无扣带组.结论:开放性角巩膜破裂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嵌顿需要行玻璃体手术时,应考虑视网膜切开松解嵌顿并联合巩膜扣带术,以比较彻底地松解缩短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102例(102只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97眼(95.1%);91眼随访3~23月,平均13.3月,最终视网膜复位81眼(88.9%).术后最终视力提高78眼(85.7%);0.05以上视力43眼(47.3%).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8眼,7.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41眼,45.1%)、继发性青光眼(13眼,14.3%)和视网膜脱离(10眼,11%).结论 VR术联合硅油填充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工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体教职工3703例测量坐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用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动脉情况,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检出率,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在3703例职工中检出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450例,检出率为12.2%,其中I度视网膜动脉硬化426例,II度24例,未发现视网膜动脉硬化III级和IV级患者。与无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相比,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年龄较大,同时视网膜动脉硬化多发生于男性;检验显示:高血压患者多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结论:我校职工视网膜动脉检出率为12.2%,年龄和高血压是影响视网膜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显微镜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1%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视网膜组织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试剂盒测量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以及血清和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评价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芒果苷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OGTT,增加血清和视网膜组织中的SOD,降低MDA水平。芒果苷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清和视网膜组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视网膜组织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论:芒果苷可能通过Nrf-2/HO-1/HMGB1/NF-κB通路改善STZ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组织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进行检查,对有格子样变性、干孔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者行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大者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86例中,对侧眼出现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伴马蹄孔4例(4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9例(19眼),干孔5例(5眼)。26例行氩激光治疗,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视力无变化。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近视屈光度增加1~2D,矫正视力较治疗前下降2~3行。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及时选择相应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出现新生血管,最终因新生血管破裂致玻璃体出血、机化,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大约为1%[1],1/4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5%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越长,DR的发病率、致盲率也越高。目前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虽然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完全治愈DR,但是对于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也都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15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77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69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6例,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及PAD的发生率,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三组间比较,病程、收缩压、HbA1C、TG及LDL差异显著,且随着DR的进展,PA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ABI、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及LDL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DR与PAD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了解二者的伴发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安之  吕涛  吴双有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63-1164,1213
目的:探讨单波长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波长绿激光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失明、眼底出血、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等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单波长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钙、镁离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妊高症患者的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视网膜病变与妊高症病情程度的关系;将妊高症患者按视网膜病变分组,分析各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高症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52.7%,且随着病程加重患病率越高;妊高症各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视网膜病变加重,钙、镁离子水平降低越明显,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钙、镁离子水平可反应妊高症患者病程及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孕期定期检查眼底和检测血清钙、镁离子有助于妊高症眼底病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数密度(体密度,V_v)为0.072,小细胞所占比例为49.5%,视网膜厚度为108.9μm,节细胞以内层的厚度为19.5μm;48h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52,小细胞占比例为66.8%,视网膜总厚度为101.9μm,节细胞以内层厚度为16.9μm;14d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42,小细胞占比例为76.4%,视网膜总厚度为96.5μm,节细胞以内层为15.5μm。[结论]48h减压较14d减压可以较好的保存RGCs和视网膜的形态,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应该尽早解除周围因素对视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关联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5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和171例2型糖尿病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98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55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18例]血清Lp(a)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Lp(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DR组Lp(a)水平高于NDR组和SDR组,而后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 水平与PDR的存在有显著性关联(OR=1.22,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Lp(a)可能为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 tPA) ,对于不同脱离时间的视网膜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经外路显微手术方法 ,将Healon注入脉络膜视网膜下腔 ,制作出 30只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兔眼模型 ;将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r tPA注入不同网脱天数的玻璃体腔内 ;用ERG、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测定实验效应 ;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脱离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明显降低 ,且脱离的时间越长 ,视网膜对r tPA耐量越低 (P <0 .0 1) ;不同的溶剂亦对这种耐受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脱离状态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降低 ,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各组成年金黄地鼠于视神经切断 5、7、14d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密度。【结果】①正常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为 (2 0 0 7± 115 ) /mm2 ;②视神经切断 5、7、14d后 ,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 :(10 10± 131) /mm2 ,(782± 5 5 ) /mm2 和 (2 14± 30 ) /mm2 ;③给予DMSO/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在上述各时间段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单纯视神经切断组结果相似 ;④给予IBMX的实验组在 5、7、14d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140 2± 6 9) /mm2 、(1182± 194) /mm2 和 (483± 17) /mm2 ,与视神经切断组和DMSO/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段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IBMX可提高视神经切断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 ,IBMX可能通过提高胞内的cAMP水平而促进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F ITC-dex tran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散瞳后,经眼底镜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55例,对此55例病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8例(32眼)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微动脉瘤30眼(93.7%);毛细血管扩张16眼(50%);毛细血管闭塞13眼(40.6%);小静脉扩张7眼(21.8%)。这些早期征象,对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并提示对未出现视功能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8.
李云环 《陕西医学杂志》2014,(11):1510-1511
目的:探讨巩膜环扎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0例,均经巩膜环扎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含有不同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以及视网膜脱离的不同范围的复位率情况。结果:93例视网膜一次复位,复位率93%;4例虽然没有完全复位,但裂孔已封闭,已经好转;3例未能治愈,视网膜未能复位。通过比较不同裂孔数目、视网膜脱离范围,各组的复位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巩膜环扎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患者复位率高,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对38例(38只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经保守治疗后积血吸收;17例经手术治疗,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并发症主要为视网膜脉络膜挫伤,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创伤性视网膜裂孔和晶状体半脱位等。结论非穿孔性眼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早期主要是保守治疗,对无明显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者2~3个月可考虑手术,合并穿孔性眼外伤的玻璃体积血应根据病情及时手术以恢复有用视力,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49例(49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2~12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9眼(79.6%),部分复位8眼(16.3%),未复位2眼(4.1%)。36眼术后视力≥0.01,占73.4%,25眼术后视力≥0.05,占51.0%。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合理使用硅油、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术后视力的恢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