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科椎管内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镇痛,特别是鞘内(intrathecal,蛛网膜下腔)镇痛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及效果确切等优点。近年来因细穿刺针和导管的发展,显著降低了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发生率及程度,促使人们将鞘内注射阿片类药(opioids)用于术后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腔注入阿片类药物已广泛用于产科术后镇痛治疗,而蛛网膜下腔注药却很少有报道。作者对40例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入微量吗啡,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注射镇痛剂的现状及其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注射镇痛剂的现状及其副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麻醉科(201900)张子应,综述1979年Bahar及Wamg等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取得良好效果以来,开创了椎管内注药治疗疼痛的新途径,现就椎管内注药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现...  相似文献   

4.
1 前言自从1976年Yaksh等研究学者首次在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以来,椎管内应用各种镇痛药物已成为麻醉工作者在手术后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临床上疼痛治疗不可欠缺的镇痛法。但是,镇痛药物的各种各样的副作用也逐步地被人们所认识,椎管内镇痛法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安全的、有效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法已成为广大麻醉工作者和药理学者的研究目标。本文将以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物为基点,结合最近的一些动  相似文献   

5.
胡林 《中外医疗》2011,30(9):190-192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腰麻,Subarachnoidblock)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又称硬膜外麻醉,Epiduralblock)[1]。大量临床研究已表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另外,硬膜外阻滞还可用于术后镇痛,是目前胸、腹部手术术后和分娩镇痛的主要镇痛方法;但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及技术操作也会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2]。在此将椎管内麻醉和镇痛的意外及并发症作一讨论,以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麻醉风险并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1979年Wang等和Behar等先后将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治疗顽固性疼痛均获得成功。经广泛临床应用后,证实椎管内注入吗啡具有用药剂量小而镇痛效果比较确切的优点。不幸由此导至呼吸中枢抑制的病例也日见增加,尽管发生率不高,如发现或救治不及时,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本文着重探讨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后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结合文献讨论椎管内注入吗啡后导至致命性呼吸中枢抑制的有关问题,供临床参考和警惕。  相似文献   

7.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国内已有大量资料报道。我院在硬膜外腔镇痛的基础上,于1997年8月~2000年4月将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由于硬膜外腔吗啡及局麻药用量明显大于蛛网膜下腔用量,如操作不慎,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危险,但其优点是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ASAⅠ-Ⅱ级,头位初产妇60例,选择1 2-3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芬太尼25pg,头向置管3cm,根据注入硬膜外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n=30):(1)0.0625%布比卡因 0.0002%芬太尼;(BF组)(2)0.0002%芬太尼(F组)。每隔30分钟注药5ml,宫口开全停药。结果 两组产妇用药后VAS评分,产程、分娩方式均无差异。结论 蛛网膜下腔复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单纯用芬太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马进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9):877-878
目的探讨椎管内注药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L3~4椎间隙为穿刺点,将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一次性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 68例患者高颅压症状得到缓解,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结论椎管内注药可使患者头痛、呕吐、颈强等症状较快缓解,脑脊液中增高的细胞数、蛋白质恢复快,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正>椎管内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椎管内的腔隙,可逆性的阻断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延缓手应激反应,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栓栓塞的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镇痛,是目前胸、腹部手术主要的术后镇痛方法。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进展,我国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关于国内老年患者的手术日益增多,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器  相似文献   

11.
李心宽  柳胜华 《吉林医学》2010,31(7):934-935
目的:通过给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观察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的变化,以压力梯度探讨椎管内联合麻醉中,硬膜外注药对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椎管内麻醉成年手术患者54例,均分成A、B两组。A组硬膜外腔穿刺以玻管法为穿刺成功的指标,不行气泡外溢及注气试验,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立即观测硬膜外腔峰压。B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再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测其压力,然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立即同时测定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的峰压。结果: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后其峰压A组为(1.565±0.175)kPa,B组为(1.078±0.179)kPa,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为(0.865±0.204)kPa,硬膜外腔压力为0 kPa;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后其峰压为(1.078±0.179)kPa,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峰压为(1.711±0.275)kPa,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随着硬膜外腔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且其压力大于硬膜外腔峰压。结论:椎管内联合麻醉是安全的,但应适当延长硬膜外腔注药间隔时间或首次硬膜外腔注药少量多次以免容量效应引起平面过高现象。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注入芬太尼是临床上术后椎管内注药镇痛最常用的药物。为探讨其给药时机与镇痛效果的关系,我院自2002年10月~2004年3月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于术前预先硬膜外注入芬太尼,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979年Wang和Behar将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获得较长时间的良好镇痛效果以后,椎管内注入镇痛剂做为一种新的止痛方法在国内外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一年后,Reiz已有1200例的临床应用报告。据瑞典麻醉师协会统计,到1981年4月底止,93家医院中有84家曾对近万例病人采用了这种镇痛方法。但是由于临床广泛应用而引起  相似文献   

14.
浦鹏飞 《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3年开展无痛分娩以来,发现单纯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常可引起第2产程延长,阴道器械助产率增高。本文试用SA(腰麻)+EA(硬膜外)联合应用,通过小剂量催产素连续静滴,保持宫缩频率和宫缩时间在理想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内注入小剂量局麻药和镇痛药后,硬膜外腔置管观察,可以最小剂量获得良好镇痛而减少副作用。1资料及方法1.1对象选ASAⅠ级有止痛要求的足月初产妇56例,全部为单胎、头先露,无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禁忌证。1.2方法全部产妇宫口开至2 ̄3cm时,在左侧卧位下选择L2 ̄3或L3 ̄4椎间隙穿刺。应用EA并SA联合穿刺包,穿入蛛网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CSEA)。近年来,我院在PCEA的基础上开了CSEA分娩镇痛,现将2006年中先后开展的PCEA及CSEA分娩镇痛病例的治疗疗效进行简单比较,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欲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 6 8例 ,ASAI-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4例。两组都选择L2~ 3 做穿刺点 ,皆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I组蛛网膜下腔负荷剂量为 0 .1%布比卡因 5ml,Ⅱ组蛛网膜下腔负荷剂量为 0 .5 %布比卡因 2ml,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腔再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两组术后接镇痛泵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观察术中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改良Bromage评分 ,MBS)、血压及心律下降程度、术中辅助用镇静镇痛药情况。结果 :与Ⅱ组相比 ,I组MBS评分较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病人术中辅助用药剂量相当 ;给药 5min血压的下降程度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联合麻醉具有局麻药用量少 ,麻醉效果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老年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就硬膜外注入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止痛,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自从1979年Wang 和Behar 等将吗啡分别注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治疗晚期癌肿及术后止痛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虽有很多报道,但与硬膜外相比无特殊优点,而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比硬膜外高,因此选用硬膜外镇痛愈来愈多,仅Reiz 等报道就有1200例。我们认为,为安全计,以采用硬膜外腔注药为佳。硬膜外麻醉是我国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如果在硬膜  相似文献   

19.
<正> 1 引言经椎管注入麻醉性镇痛药,以达到镇痛或其它治疗目的,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常伴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意外。1967年,Hitchcock首先采用7.5%~15%冰盐水20ml注入蛛网膜下腔治疗顽固性疼痛,止痛效果达5个月之久。Duval等应用高渗冷盐水注入硬膜外腔治疗急、慢性疼痛,随后有人相继报道。作者1989年11月~1990年6月,不加选择地将高渗冷盐水注入硬膜外腔作手术后  相似文献   

20.
经动物实验证明,吗啡受体存在于脑内和脊髓后角的胶状质细泡中。将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能有效的解除疼痛,对脊髓无任何不良反应。1979年Wang等首先报告椎管内注入吗啡治疗晚期癌性疼痛,随后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手术后止痛。我院自1980年12月至1981年5月,将吗啡注入硬膜外腔,进行手术后止痛67例(81次),现初步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