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图(图略,本刊编辑部)每2个P波呈一组,长的P—P间期略小于两部短的P—P间期,可以认为有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下传P波之P—R间期逐搏延长,未经QRS波群脱漏,而突然缩短,如此周而复始。对于此现象的另一看法,如: 《实用心电图诊断及图谱》(林为等编著,1989年9月第1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67页说“P—R突然缩短只在P—R特别长的心搏以后出现,这点有助于与迷走神经张力改变所致者相鉴别。随着P—R逐渐延长,后次激动落在前次激动的超常期,故P—R突然缩短。” 就本图之“超常传导”现象我们有如下看法: 同书第128页说“文氏现象中延长的P—R不经过心室漏搏而突然缩短,提示超常传导现象”单从字面上  相似文献   

2.
在文氏周期中由长的P—R间期逐搏缩短的现象被称为房室传导的倒文氏现象,又称反向文氏周期。而第一次P—R间期突然延长的原因经常是由早搏引起,且这种延迟会部分地持续到后面  相似文献   

3.
交替性反向文氏周期(ARWP)这一心电现象是1955年Berman首先提出。其心电图表现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图形特征是在2:1房室传导的基础上,下传的P—R间期一次比一次缩短,最后连续下传一次,变为3:2房室传导,这次下传的P—R间期又延长,并重复上述的周期(图1)。  相似文献   

4.
妊娠妇女短P-R间期与LGL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许多分析和研究认为P R间期缩短可以是变异型James束传导异常引起 ,也可以是一种非传导异常所致。本院从门诊、住院孕妇中随机抽取 970例进行分析 ,发现在孕妇中P R间期缩短的现象远较其他年龄相仿的非孕女性比例要高得多 (P <0 0 0 1) ;同时对其在分娩 6个月后进行追踪随访 ,绝大部分人P R间期恢复正常。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0~ 2 0 0 3年妊娠中晚期孕妇 970例为观察组 (A组 ) ,年龄 2 3~ 35 (2 7 0 3± 1 87)岁 ,询问病史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动过速发作史。体格检查心肺正常 ,心率 6 0~ 10 0次 /min。对照组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期间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28例孕晚期孕妇做心电图,并于产后进行随访。结果17例(2.34%)孕晚期妇女出现短P—R间期、正常QrtS现象。结论孕晚期妇女出现短P—R间期可能与房室结解剖或传导异常,及循环血量、机体氧耗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交替性反向文氏周期(alternting reverse wenkcebach Deriod,ARWP)这一特殊的心电现象是1955年由Berrnan首先提出的㈣。其心电图基本表现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图形特征是在2:1房室传导的基础上,顺传的P—R间期一次比一次缩短,最后连续顺传一次,变为3:2房室传导,这次连续顺传的P—R间期延长最为明显,此后重复上述周期。现将5例ARWP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讨论本例仰卧起坐20次后即刻描记的心电图出现长P-R间期,其特征为P-P间期基本规则的情况下,间歇出现短长P-R间期,互差260~280ms。长短P-R间期呈跳跃式传导,提示存在一条不应期长传导快的快径路,另一条为不应期短传导慢的慢径路。一般情况下,房室传导均由快径路下传,两条径路很少同时表现。但在特定环境下,窦性P波连续经慢径路下传,且从慢径路下传的P-R间期没有进行性延长,而是缩短或不变,国内学者认为,这是双径路间的隐匿性折返连续发生构成的双径路蝉联现象。由于房室结内存在着传导性能不一致的功能性分离…  相似文献   

8.
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间期是指P波的起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这一时段,是指冲动从邻近窦房结的心房肌传至邻近浦肯野纤维的心室肌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P—R间期为0.101—0.22s。P—R间期主要部分反应了激动通过房室结的缓慢传导,它象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了各方位的信息,现就P—R间期的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电学杂志》2010,(1):47-47
MV1导联示短P—P间期0.84~0.90s,长P—P间期1.60~1.71s,基本上为短P—P间期的2倍,考虑存在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呈2:1传导。P—R间期0.22s,存在房室传导延缓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形态多变:①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时间0.14s),如下行R6、R7,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22s;②呈正常形态6型,如上行R1,下行R4、R5,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19~0.22s;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心室或房室交接区的异位激动在传至心房的过程中,可发生逆行性文氏现象。此时,由于心房位于阻滞区的远端,故在长的P—R间期之前,出现P—R间期逐次缩短;同时R—P间期逐  相似文献   

11.
LGL综合征心电图在临床上较常见,但伴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多见,是由房室结加速传导,导致P—R间期缩短,可诱发阵发性房早、房速或房颤等。本文通过33例LGL综合征伴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及其伴发的特殊心电现象和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对6例异位心搏中出现的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特征为:①心室搏动后跟随P^-波,R—P^-间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两个R—P^-间期差值60ms。②起搏源性室房文氏现象中,R—P^-间期成倍增长,有时伴心室回波。③室性期前收缩后跟随两次P^-波。形成1:2室房同步传导。结论通过推理性分析可在体表心电图上作出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室房传导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房室传导的典型文氏现象往往具有以下规律和特点:P—R逐搏延长,P—R递增量逐搏减小,R—R逐渐缩短直至P波漏传而出现一个长R—R周期,长R—R周期小于任何两个短R—R周期之和等等。心脏其他部位的文氏型传导多能套用或部分套用这些规律和特点,但束支内文氏现象(尤其是直接显示型)的心电变化有  相似文献   

14.
何方田 《心电学杂志》2008,27(1):120-122
一、与预激综合征P—R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 预激综合征的P—R间期大多在0.08-0.11s,但有短至0.06s或长达0.20s者。P—R间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①房室旁道的性质,即是快旁道还是慢旁道?前者顺传不应期≤0.35s,具有全或无的传导特点,不出现传导延缓或递减性传导,因而不存在一度或二度Ⅰ型传导阻滞;而后者顺传不应期相当长,可达0.6~1.0s,  相似文献   

15.
跨R波的房室传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R间期与跨R波的房室传导密切相关,当PR间期长于PP间期时,则发生跨P波的房室传导,当PR间期长于RR间期时,则会发生跨R波的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2岁。扩张型心肌病。心影呈普大型,心功能Ⅳ级,未经洋地黄治疗。附图示P′微小,P′—P′间距0.28s,频率214次/min,节律匀齐,P′—P′间有等电位线,符合房速。QRS波里CLBBB型,时间0.14s,R—R间距呈0.66~0.74s两种不同长度的交替性变化,此两种R—R间距为一周期,此周期恰等于5个P′—P′间距,周而复始。R—R间期不等是由于P′—R间期不等所致,提示房室传导呈文氏现象,最后以连续  相似文献   

17.
现报告3例在卧位时P—R间期延长而改为坐位或立位时,则P—R间期明显缩短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例一,男,29岁,因咽喉痛流涕半天就诊,卧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96次/min,P—R间期0.32s。随后改为坐位检查,P—R间期缩短至0.18s,心律100次/min,诊断为体位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0岁,有高血压病史,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自0.26S开始逐次与QRS波脱离,虽然看似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但是不见R—R间期进行性缩短,也不见有QRS波脱落,并伴有QRS波挫折,QRS时限0.11s。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女性,72岁。既往有冠心病史。来我院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97次/分,P—R间期为0.18s,P’波为房性期前收缩,第1个P'-R间期为0.48s,其后的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依次为0.34s、0.32s、0.24s、0.18s,第2个P’波为阻滞型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期前收缩后出现房窒传导的反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崇素  山路  刘蓉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3-243
患者男性,4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月就诊。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s至数h不等。体检:一般情况可,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杂音,两肺无殊。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食管电生理检查示用药前程控扫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跳跃中断,分别相差160、110ms,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现象,未诱出心动过速。静注阿托品1mg后,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现象消失。以S1190次/min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约187次/min,未见P波,R—R间期分别为0.33、0.36、0.32、0.40s交替出现,大致可分为0.32—0.33s、0.36—0.40s两组长短R—R间期,且交替出现。部分QRS波群较宽大畸形,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食管心房标测仍呈心动过速,但频率与R—R间期交替现象与前图略异,逆行P波重叠于QRS波群终末部,心房逆行激动呈中心型。以S1250次/min高频刺激能终止发作。临床诊断:房室结三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